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7篇
  2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从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小麦培养基残渣中分离和纯化虫草素,并进行了提取物体外人肝癌细胞Hep G2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Hep G2)的抑制作用研究。以蛹虫草小麦培养基残渣为原料,热超声水提取虫草素,探究pH值、温度、浸提时间和超声功率对虫草素的提取效果,用苯乙烯型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AB-8)柱层析分离、重结晶纯化虫草素,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红外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scopy,IR)鉴定。虫草素处理肝癌细胞Hep G2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肝癌细胞形态变化,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固液比1:50、pH值6.0、温度60 ℃、浸提时间3 h和超声功率300 W时提取效果好。经鉴定,分离提取物的虫草素纯度达到99%以上。不同浓度的虫草素对肝癌细胞Hep G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虫草素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被抑制的细胞凝集、变圆、碎裂增加。本提取工艺得到的虫草素纯度高,工艺简单易扩大,且提取物对肝癌细胞增殖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其在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方向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52.
在拔尖人才教学中开设斑马鱼原位杂交实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响应教育部"拔尖人才"计划,四川大学生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拔尖人才"教学中,特引进世界第二大模式生物——斑马鱼,设置了"斑马鱼发育相关基因crip2原位杂交实验",新颖的实验内容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3.
确立重组人戊型肝炎疫苗原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供试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热原检查法进行热原检查,结果符合规定。该供试品同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进行试验。供试品溶液在40μg/m l浓度下,确定内毒素限值为40EU/m l。供试品在该内毒素限值下干扰试验有效,且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符合规定。该疫苗用内毒素检查法代替热原检查法,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4.
有壳肉足虫的结构、运动以及生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有壳肉足虫的中外研究简史,并结合示意图详述有壳肉足虫的主要形态结构、运动以及生殖。  相似文献   
55.
低温诱导膜蛋白是由低温诱导表达蛋白基因编码的一类疏水性蛋白,在植物抵御寒冷环境时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从珙桐cDNA文库中获得一个未知基因(DiRCI),该基因长539bp,其中包括174bp的开放阅读框,92bp的5′末端非编码区和273bp的3′末端非编码区,编码57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在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较高的是车前草的低温诱导膜蛋白(登入号:ACA66247.1),其相似性为89.5%。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25℃以上,该基因在珙桐各器官中基本上均未表达,但经8℃低温处理时,在成熟叶片、叶柄和成熟未萌发的种子中均有表达,但是在根中基本没有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基因在24h~48h内表达量增多并达到最高值,48h后其表达量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说明该基因确实与低温诱导相关,从而初步推测该基因为低温诱导膜蛋白基因。该基因的克隆丰富和保存了珙桐基因资源,并为进一步研究冷胁迫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百脉根BIO和豌豆突变位点ELE2的比较基因组定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科两侧对称花的花瓣具有背腹(DV)的分化以及可变的器官内部(IN)非对称性,在大小与形状上显示出不同的发育特征;因而花瓣的发育为克隆决定植物器官的形状与大小的关键基因提供了很好的实验系统。本研究对百脉根中BIO基因进行研究。百脉根bio突变体具有多效性,既影响花器官内部的对称性也影响器官的大小和育性,豌豆ele突变体的表型与bio相似。定位结果表明BIO和ELE2位于豆科基因组的共线性区段,提示BIO和ELE2可能是同源基因突变所致。本研究利用比较基因组定位方法,将BIO和ELE2候选基因锚定在豆科模式植物百脉根和蒺藜苜蓿基因组含有11个同源基因的BAC重叠群上。BIO和ELE2基因的克隆将有助于揭示豆科花瓣形态和大小调控的分子机理,进而为豆科作物遗传改良提供分子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7.
58.
针对制约植物细胞生物碱释放的生物碱跨膜传递这一物理过程,引入有载体参与的主动运输过程来描述植物细胞生物碱的跨膜传递过程,将Michaelis-Menten酶促反应动力学公式应用于载体转运,建立了植物细胞中产物释放的饱和特性模型。将模型在特定参数下进行积分,对已有的实验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所建模型能很好地描述低Pka值生物碱的各种跨膜传递现象,并能同时呈现生物碱跨膜传递的线性特性和饱和特性,从而为长期对立的生物碱跨膜传递的简单扩散观点和主动运输观点的统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小麦黄花叶病毒低分子量RNA1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WYMV)潢川分离物连续继代机械接种感病小麦品种鄂恩1号,经继代接种12代以上的小麦症状明显加重,Northern blot检测发现一条明显的低分子量病毒RNA1(LMW RNA1),并在随后至26代的继代接种发病材料中稳定存在,但在利用同样病叶提纯的病毒粒子内检测不到LMW RNA1,表明其不能被包装到病毒粒子内.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低分子量RNA1由病毒RNA1发生内部缺失而产生,从RNA1 5'端非编码区(第68nt)到CI基因编码区的3'端(第2448nt)共缺失2380个核苷酸,在缺失区域两端的结合位点存在六个碱基的正向重复序列CGTCTC.据此对此低分子量RNA1的缺失机制进行了讨论,认为由一种模板转换机制导致了缺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60.
掌叶大黄根多糖的积累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研究了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根中大黄多糖的贮藏分布特征和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黄多糖在根内的贮藏是多位点的,在根周皮的栓内层、次生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内不同程度地贮藏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大黄多糖,次生木质部的木薄壁细胞和次生韧皮部的韧皮薄壁细胞是主要贮藏和积累的部位;不同发育时期根中大黄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随着植物的不断成熟,根及其各组织中大黄多糖的总含量表现为逐渐增高的趋势,但在发育的后期略有下降;韧皮薄壁细胞与木薄壁细胞相比,贮藏大黄多糖的含量相对较多,大黄多糖的贮藏积累方式为逐渐累积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