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海南部分地区两栖动物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军  赵蕙 《四川动物》2005,24(3):309-311
于2005年2月至3月调查r海南岛的部分地区两栖动物,主要集中在戈枕、湾岭和吊罗山,共计采集到13种标本,分隶4科7属。  相似文献   
22.
离子注入选育高产木聚糖酶黑曲霉及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黑曲霉A3为出发菌,利用离子注入技术选育出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木聚糖酶高产突变株AN497,其产酶水平较出发菌从野生型A3菌株的405.6IU/ml提高到586.2IU/ml,即酶产量增加了44.5%;对高产菌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发现以玉米芯粉为主要碳源、用蔗糖代替葡萄糖作为附加碳源,对木聚糖酶的发酵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采用复合的无机氮源 (NH4)2SO4和NaNO3,(1: 2)浓度以10g/L为宜;菌株对发酵通氧量具有较高的要求,摇瓶转速在230r/min时的产酶水平较200r/min要高;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高产菌株的产酶活力最高可达671.1IU/mL,比出发菌株的产酶量提高了65.5%。  相似文献   
23.
应用普通电镜和DGD去包埋技术 ,研究了烟草花粉母细胞中的细胞融合现象及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骨架的变化。观察发现 ,处于凝线期的花粉母细胞 ,其内含物 ,包括细胞器和染色质 ,主要通过胞质通道向相邻细胞发生转移。DGD去包埋观察发现 ,花粉母细胞中核骨架与细胞质内及胞间连丝和胞质通道内胞质骨架连接成一个整体。在整个细胞融合过程中 ,均有核骨架纤维与染色质相连。本文讨论了细胞骨架在细胞融合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从实验室生物滤塔填料的生物膜上, 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 分离出4株好氧反硝化菌。好氧状态下4种菌的40 h反硝化率均大于80%, 其中菌种A1反硝化率可达到99.05%。跟踪菌种反硝化过程中氮元素24 h变化过程, 发现4株菌除A1外都有亚硝酸根积累。菌种A1为短杆菌, 革兰氏阴性。生理生化特性研究与16S rDNA 序列测定(GenBank接受号DQ836052.1)初步判定菌种A1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适于菌A1生长的初始pH值是7.0左右, 温度30℃左右, 当DO大于2.0 mg/L时, DO的变化对菌种A1的反硝化效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5.
用DGD包埋去包埋方法,观察了洋葱花粉母细胞中胞间连丝和胞质通道内的胞质骨架分布。结果发现,在花粉母细胞的胞间连丝内有胞质骨加分布,这些骨架纤维集结成束,穿过胞间连丝。在胞质通道内也有胞质骨架分布,但与胸间连丝内的骨困分布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骨架纤维致密或稀少。研究讨论了胞质骨架在胞间连丝和胞质通道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1990~2000年中国昆虫学文献关键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统计分析 1 990~ 2 0 0 0年间中国 7种期刊 1 90 5篇昆虫学文献的 71 6 4个关键词 ,明确了中国昆虫学文献关键词的构成及其年度间变化 ,从一侧面勾勒了过去 1 1年来中国昆虫学的研究动态和未来昆虫学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7.
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是引起异种器官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 (hyperacuterejection ,HAR)的主要抗原 .α 半乳糖苷酶和α 1,2 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降低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在内皮细胞表面的表达量 .将人α 半乳糖苷酶基因和α 1,2 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单独或连接在一起导入猪血管内皮细胞PEDSV .15中 ,检测细胞表面的抗原及异种天然抗体对细胞杀伤作用 .结果表明α 半乳糖苷酶基因可以将猪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清除 74 13%,而α 1,2 岩藻糖转移酶基因也可以清除 4 7 75 %的细胞表面异种抗原 ,但二者都不能达到完全清除的目的 .当α 半乳糖苷酶和α 1,2 岩藻糖转移酶双基因在内皮细胞内共表达时 ,则可以基本清除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 .抗原的减少也可以相应地减弱内皮细胞对异种天然抗体介导的杀伤作用的敏感性 ,尤其是双基因共表达时细胞基本不被杀伤 .结果表明 ,α 半乳糖苷酶基因和α 1,2 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可以有效地清除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 ,克服HAR的发生 ,为下一步进行动物实验 ,探讨克服异种移植HAR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8.
水稻受精前后胚囊内钙调素分布的变化:免疫金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水稻 (Oryzasativasubsp .japonica)受精前后胚囊内钙调素的分布变化。授粉后 ,卵细胞、助细胞和中央细胞内的钙调素较授粉前均有所增加。中央细胞内钙调素的增加要比卵细胞中约早 2h ,退化助细胞与宿存助细胞之间的钙调素含量无明显差异。授粉到受精期间 ,钙调素的主要分布形式由分散的单颗粒转变为聚集颗粒 ,受精完成后再变为分散的单颗粒形式。胚囊壁及珠心细胞的细胞壁和胞间隙中也观察到钙调素的分布和数量变化。初步讨论了胞内和胞外钙调素在水稻受精与合子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施肥对硫华菊和波斯菊吸收积累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N、NP和NPK)两种菊科植物(硫华菊和波斯菊)对北方污染农田土壤铅(Pb)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均可显著增加硫华菊和波斯菊的生物量、地上部Pb浓度和富集量,其中NPK肥处理对植物富集重金属促进效果最为显著,硫华菊和波斯菊地上部Pb浓度分别是其他处理组的1.59~1.89倍和1.17~1.32倍,地上部Pb富集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15~3.21倍和1.18~4.28倍;施肥处理也显著提高了两种植物对Pb的转运能力,硫华菊和波斯菊的富集系数(BCF)分别达0.17(对照)~0.22(NPK处理)、0.29(对照)~0.36(NPK处理);对Pb在两种植物叶片的亚细胞分布进一步分析表明,金属富集颗粒(MRG)是Pb在硫华菊和波斯菊亚细胞结构中的主要富集部位(大于70%);硫华菊和波斯菊可考虑作为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材料,合理NPK肥可明显提高其对土壤Pb的修复效率;硫华菊修复效果高于波斯菊。  相似文献   
30.
观察了脓毒血症大鼠心肌II型PLA2 活性、蛋白质含量及其m RNA 的变化。结果发现, 脓毒血症早期与晚期心肌II型PLA2 活性较对照组分别降低25 .0 % (P < 0 .05)及增高47.6 % (P < 0 .01),II型PLA2 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27.0% 及增高48 .0 %( 均P < 0 .01); 心肌II型PLA2 m RNA合成率与含量呈现类似的双相变化, 在脓毒血症早、晚期mRNA 合成率分别降低45.0% 和升高70.0 % (均P < 0 .01),mRNA含量分别降低34.1 % 和增加157 .0% (均P< 0 .01) 。脓毒血症早、晚期心脏II型PLA2 m RNA半衰期无显著变化(P > 0.05) 。实验结果表明大鼠脓毒血症发生过程中心肌II型PLA2 活性呈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 这一变化受其mRNA 转录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