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确定人血红素加氧酶-1(human heme oxygenase-1,hHO-1)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条件与纯化方法,利用纯化的蛋白制备具有中和活性的hHO—1多克隆抗体。方法将hHO-1原核表达质粒pMW172/hHO-1转人大肠埃希菌菌株BL21,通过改变摇床转速、诱导剂IPTG浓度和培养时间确定hHO-1蛋白的最佳可溶性表达条件;利用超声破碎、高速离心、分级盐析、分子筛层析等方法纯化hHO-1蛋白,建立体外HO-1活性测定方法检测hHO-1蛋白的活性;利用纯化的hHO-1活性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ELISA方法和Western印迹技术分别测定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通过HO-1活性测定检测抗体的中和活性。结果确定hHO-1最佳可溶性表达条件为:37℃、200r/min培养3h后,0.1 mmoL/LIPTG诱导培养4h。超声破碎菌体,上清经30%~40%盐析纯化及分子筛层析纯化,获得活性hHO-1蛋白,收得率为30.3%,纯化倍数为2.83倍,纯度为90%。制备的抗hHO-1的兔血清效价达到10^6,并能中和掉46%hHO-1的催化活性。结论为hHO-1蛋白的表达和纯化以及多克隆抗体制备确立了可行的技术方案;获得了高纯度活性hHO-1蛋白及hHO-1多克隆抗体,为HO-1功能、结构研究,以及相关疾病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CGRP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与新疆哈萨克族(哈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肥胖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疆哈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为观察组,哈族健康对照组48例,测量血压(BP)、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HC),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浆CG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浆CGRP水平与SBP、LDL-C和TG呈显著负相关(p<0.01);对照组血浆CGRP水平与SBP和L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哈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CGRP水平与血压、血脂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
百脉根BIO和豌豆突变位点ELE2的比较基因组定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科两侧对称花的花瓣具有背腹(DV)的分化以及可变的器官内部(IN)非对称性,在大小与形状上显示出不同的发育特征;因而花瓣的发育为克隆决定植物器官的形状与大小的关键基因提供了很好的实验系统。本研究对百脉根中BIO基因进行研究。百脉根bio突变体具有多效性,既影响花器官内部的对称性也影响器官的大小和育性,豌豆ele突变体的表型与bio相似。定位结果表明BIO和ELE2位于豆科基因组的共线性区段,提示BIO和ELE2可能是同源基因突变所致。本研究利用比较基因组定位方法,将BIO和ELE2候选基因锚定在豆科模式植物百脉根和蒺藜苜蓿基因组含有11个同源基因的BAC重叠群上。BIO和ELE2基因的克隆将有助于揭示豆科花瓣形态和大小调控的分子机理,进而为豆科作物遗传改良提供分子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4.
针对制约植物细胞生物碱释放的生物碱跨膜传递这一物理过程,引入有载体参与的主动运输过程来描述植物细胞生物碱的跨膜传递过程,将Michaelis-Menten酶促反应动力学公式应用于载体转运,建立了植物细胞中产物释放的饱和特性模型。将模型在特定参数下进行积分,对已有的实验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所建模型能很好地描述低Pka值生物碱的各种跨膜传递现象,并能同时呈现生物碱跨膜传递的线性特性和饱和特性,从而为长期对立的生物碱跨膜传递的简单扩散观点和主动运输观点的统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小麦黄花叶病毒低分子量RNA1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WYMV)潢川分离物连续继代机械接种感病小麦品种鄂恩1号,经继代接种12代以上的小麦症状明显加重,Northern blot检测发现一条明显的低分子量病毒RNA1(LMW RNA1),并在随后至26代的继代接种发病材料中稳定存在,但在利用同样病叶提纯的病毒粒子内检测不到LMW RNA1,表明其不能被包装到病毒粒子内.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低分子量RNA1由病毒RNA1发生内部缺失而产生,从RNA1 5'端非编码区(第68nt)到CI基因编码区的3'端(第2448nt)共缺失2380个核苷酸,在缺失区域两端的结合位点存在六个碱基的正向重复序列CGTCTC.据此对此低分子量RNA1的缺失机制进行了讨论,认为由一种模板转换机制导致了缺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动物多样     
一周的考察,记录了4目8科14属14种兽类,其中的5种还是国家保护动物或受胁物种,目击概率之高,国内少见。现今,观鸟活动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熟知,实际上观兽在国外也是一种十分流行的生态旅游方式,最著名的莫过于在肯尼亚及坦桑尼亚等东非国家的稀树草原上所开展的观兽活动,想必看过《动物世界》的朋友对相关  相似文献   
57.
开展春茶霜冻害风险区划对名优茶优化布局具有科学指导意义。基于杭州2015—2020年龙井43品种春茶物候观测资料、1951—2020年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和2010—2020年26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应用有效积温物候模型估算历史缺失年份春茶萌发初日数据,分析春茶生产霜冻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构建春茶霜冻害灾损率的加权平均模型,研制春茶霜冻害风险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过去70年来,春茶萌发初日提前的速度不及终霜日;春茶霜冻害年份减少,轻度霜冻害年份减少,中度霜冻害年份变化趋势不明显且年代际间波动大,重度以上霜冻害年份增加;各等级年霜冻害日数和霜冻害年份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春茶霜冻害年份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出现频率分别为31.4%、18.6%、4.3%和1.4%,年灾损率无明显趋势变化;海拔每上升100 m,春茶萌发初日、终霜日分别推迟约1.3和2.6 d,春茶霜冻灾损率增加约1%,海拔越高,春霜冻害风险越高;杭州春茶生产霜冻害分布地域特征明显,春茶霜冻害基本无风险区(灾损率小于10%)约占杭州市总面积的25.2%,主要分布在杭州南部千岛湖、北部西湖产区、钱塘江河谷和较大水体周边,是发展春茶生产可优先考虑的区域;中度以上风险仅占杭州市总面积的6.3%。杭州市春茶生产霜冻害危害区域小,且灾害等级偏轻,适宜优质名优茶生产。  相似文献   
58.
中风是人类第二常见的死亡原因,正确区分中风的类型和症状,从表征迅速诊断发生的中风的类型,对于中风患者对症治疗和制定系统护理策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患者康复和延长生命.本研究系统地论述了中风的分类、不同类型中风的症状以及临床诊断和护理的策略,期望为医生、护理人员以及公众提供中风的认知和自我预防以及护理.  相似文献   
59.
掌叶大黄根多糖的积累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研究了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根中大黄多糖的贮藏分布特征和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黄多糖在根内的贮藏是多位点的,在根周皮的栓内层、次生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内不同程度地贮藏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大黄多糖,次生木质部的木薄壁细胞和次生韧皮部的韧皮薄壁细胞是主要贮藏和积累的部位;不同发育时期根中大黄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随着植物的不断成熟,根及其各组织中大黄多糖的总含量表现为逐渐增高的趋势,但在发育的后期略有下降;韧皮薄壁细胞与木薄壁细胞相比,贮藏大黄多糖的含量相对较多,大黄多糖的贮藏积累方式为逐渐累积的方式。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加尿激酶心包内灌洗治疗急性结核性心包炎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1月~2009年5月对我院48例临床确诊为急性结核性心包炎伴中到大量积液的患者(病程均短于1月),男28例,女20例,年龄14~72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常规抗结核、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心包引流加心包内尿激酶灌洗治疗)或对照组(常规抗结核、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给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观察并比较两组穿刺并发症(心包内出血、心律失常及感染),治疗前、后心包膜厚度的变化,拔管时心包积液的残留量,以及通过电话问询及心脏超声随访并发症,随访截止日期为2010年5月。随访期限为11~132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周及2周后心包膜厚度的变化、拔管时积液残留量及发生心包缩窄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穿刺相关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全部治疗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治疗后未见心包内出血及系统性出血并发症。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死亡,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例(4.2%)及8例(33.3%)发生心包缩窄。结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加尿激酶灌洗治疗急性结核性心包炎安全、可行,心包积液引流彻底,拔管时间早,心包膜增厚程度显著减轻,心包粘连机会减少,能有效地预防患者心包缩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