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串珠镰刀菌素降解菌的筛选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黑龙江省镜泊湖附近的草甸土中筛选到一株能以串珠镰刀菌素(MON)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Y21-2菌株。该菌在含500μg/mL MON的基础培养液中菌数从107增长至1010。根据常规形态特征分析、生理生化性状、G+C mol%含量测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根瘤菌科的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静息细胞试验证实Y21-2菌株细胞内确实存在能够降解MON的酶系。  相似文献   
252.
利用优良的种质资源,通过对两年配制的199个大豆杂交组合F1代的杂种优势测定,得到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节数、分枝数相关显著,与双亲的综合性状关系密切。分析了各组合杂种优势的大小及规律,从中筛选出一批高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253.
外源糖浸种缓解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玉米品种‘垦玉6号’为材料,在150 mmol·L-1NaCl胁迫条件下,研究葡萄糖(Glc)和蔗糖(Suc)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阶段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盐胁迫下,0.5 mmol·L-1 Glc、Suc浸种可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其中Glc浸种玉米胚芽和胚根长及相应干质量增加到盐处理的1.5、1.3、2.1、1.8倍;Suc浸种玉米分别增加到1.7、1.3、2.7、1.9倍;盐胁迫下Glc、Suc浸种可减少胚芽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与盐处理相比分别降低24.9%、20.6%;Glc、Suc浸种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玉米胚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并诱导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的升高,其中Glc浸种玉米SOD、APX、GPX、GR、G6PDH活性较盐处理分别提高66.2%、62.9%、32.0%、38.5%、50.5%,Suc浸种玉米较盐处理分别提高67.5%、59.8%、30.0%、38.5%、50.4%;Glc、Suc浸种胚芽中抗坏血酸 (AS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ASA/DHA、GSH/GSSG显著提高,其中G6PDH活性与外源糖诱导的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Glc、Suc浸种还可提高盐胁迫下玉米胚芽中K+/Na+,分别为盐处理的2.3、2.4倍.外源 Glc、Suc浸种可通过提高玉米种子抗氧化能力及维持体内K+和Na+离子平衡缓解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54.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影响母婴早接触早吸吮的因素及干预措施,为改善产妇泌乳量,提高哺乳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92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母婴早接触早吸吮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产妇的开奶时间为(47.8±7.1)h,而干预组为(35.6±8.6)h,干预组产妇的开奶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干预组产妇72h泌乳量较对照组产妇充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母婴早接触早吸吮的相关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促进产妇的早期恢复和泌乳,提高产妇的泌乳量和母婴的早接触早吸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55.
目的:分析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两者之间相关性,并利用临床指标评估肾脏损伤的程度。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肾活检及临床确诊为紫癜性肾炎的101例住院病人。分别比较年龄、病程、紫癜出现的次数、血压、蛋白尿、尿红细胞数、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与肾脏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紫癜性肾炎肾脏损伤程度与病程(P0.0001)、血压(P0.0001)、蛋白尿(P0.0001)、血肌酐(P0.0001)、纤维蛋白原(P=0.0189)呈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P0.0001)呈负相关;与年龄(P=0.6515)、紫癜出现的次数(P=0.912)、血尿(P=0.0781)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及化验指标,如紫癜的病程、紫癜出现的次数、血压、蛋白尿、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等与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对临床表现及化验指标的评价分析可以对肾脏损伤程度作出初步评估,对肾活检患者的选择、治疗方案的确定及判断预后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6.
目的:通过对直肠癌患者原发肿瘤周围脂肪间隙内淋巴结的影像学分析,来评价64排增强螺旋CT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多平面成像,记录直肠周围脂肪间隙内淋巴结的CT表现,包括淋巴结大小、边缘及强化程度。以病理结果为准确定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采用双盲法。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大小、边缘及强化方式与阳性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相关因素有显著诊断意义的是淋巴结大小、边缘及强化方式,其敏感性分别为94.7%、87.6%、56.9%,特异性分别为69.3%、51.6%、62.3%。结论:综合分析原发肿瘤周围脂肪间隙内淋巴结的表观情况,有助于提高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  相似文献   
257.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镜下特征、病理类型及血清学特点与癌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肠镜证实的640名结肠息肉患者资料。对年龄、性别、息肉特征(部位、大小、数量、分型、病理等)分析,并将息肉者癌胚抗原与健康人比较。结果:检出息肉1144枚;年龄在41岁~60岁的占52.9%;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的占47.3%;多发及多部位息肉比例为56.9%和46.9%;腺瘤样息肉占87%;随年龄、息肉体积增加,癌变率增加;无蒂息肉癌变率高于有蒂息肉;两组血清癌胚抗原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息肉多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以腺瘤息肉为主;癌变与年龄、腺瘤大小、形态、病理类型有关。癌胚抗原可能在腺瘤样息肉的筛查及监测癌变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258.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可引起呼吸道感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致病菌,并且可导致多系统并发症。Mp尖端的黏附蛋白复合体与肺纤毛上皮细胞的黏附过程是其主要致病机制。P1、P30、P116等蛋白作为黏附复合体的主要成分,在感染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缺失这些蛋白的突变株中,细胞结构异常,黏附能力、运动速度、致病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于Mp生长缓慢,对营养要求苛刻,常规微生物分离培养不适用于临床快速诊断,目前亚洲地区Mp耐药率居高不下,Mp感染后又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使得临床工作中Mp感染的诊治常被延误。重组蛋白表达技术的出现,使得Mp主要蛋白可以应用在Mp诊断试剂盒和疫苗研发中,本文针对Mp主要黏附蛋白的基因结构、致病机制及其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59.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5年以上长期生存率仅为10%左右。肝癌的早期诊断成为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最佳有效途径。近年来,血清肿瘤分子标志物已经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又重要的方法。对肝癌的确诊、预后推测、疗效判断及复发转移的监测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脱α-羧基凝血酶原(DCP)在预测肝癌预后方面可能优于AFP。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和α-L岩藻糖苷酶(AFU)作为AFP的补充,能够大幅提高肝癌诊断的正确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高尔基Ⅱ型跨膜蛋白(GP-73)过表达发生在肝癌早期,有可能成为肝癌早期诊断指标。凋亡早期蛋白(M30)可以作为监测癌细胞凋亡的重要生物标记。细胞质胸苷激酶(TK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CD147抗原分子在多种癌组织包括肝癌中显著高表达。本文对国外近几十年来肝癌血清标志物研究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以期为国内学者进行此类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60.
目的:研究rmhTNF-α联合抗IL-6抗体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1)将已培养的SGC-7901细胞株分为a、b、c、d、e组,a、b、c、d组分别加入浓度为10 ng/ml、20 ng/ml、50 ng/ml、100 ng/ml的rmhTNF-α,e组加入等量PBS。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SGC7901细胞上清液中IL-6的分泌量,MTT法检测细胞培养24 h、32 h、40 h、48 h的凋亡情况。(2)将SGC-7901细胞分为f、g、h、i组,f组加入rmhTNF-α,浓度分别为10 ng/ml、20 ng/ml、50 ng/ml、100 ng/ml;g组加入不同浓度的rmhTNF-α与浓度为100 ng/ml的IL-6,h、i组加入不同浓度的rmhTNF-α与浓度分别为1:62.5和1:125的抗IL-6抗体。MTT法测细胞培养48 h的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IL-6分泌五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IL-6浓度均高于e组(P〈0.05),a、b、c组相比各时间点IL-6浓度逐渐升高(P〈0.05),c、d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细胞存活率a、b、c、d组与e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杀伤作用40 h后减弱,c、d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细胞存活率f、g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组与f组差别有意义(P〈0.05),h、i组比较,i组细胞存活率较低。结论:rmhTNF-α可以促进SGC-7901细胞分泌IL-6;抗IL-6抗体可以增强rmhTNF-α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