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利用PCR方法从水稻叶绿体基因组DNA中分离16S启动子, 并在其下游加入rbcL基因SD序列,以增强该启动子的翻译能力;序列分析表明, 除加入的SD序列外, 扩增片段与水稻(Oryza sativa)叶绿体基因组DNA序列16S启动子相应区域同源性为100%。将16S启动子与bar基因和gfp基因的融合基因连接,以psbA基因的3′序列为终止子, 并以烟草叶绿体trnH-psbA和trnK为同源片段构建了烟草叶绿体表达载体pR16S。 用基因枪转化烟草, 转化植株经Southern、Northern检测及后代遗传学分析, 发现16S启动子具有启动活性, 融合基因已在烟草叶绿体中稳定整合并遵循母系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82.
朱静  杨丽  唐妮  韩联宪  蒋斌 《四川动物》2002,21(4):250-252
以牛、羊的下门齿根尖部,藏羚下门齿和野牛前臼齿为材料,使用加盐酸的AFAA液作脱钙液,缩短了脱钙时间,摸索出一套简单的鉴定兽类年龄的方法,用以鉴定野牛和藏羚的年龄。  相似文献   
183.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发呈爆发式增长,众多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纷纷投入其中,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未来我国如何能够抓住机遇,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当前亟待思考的问题。通过对肿瘤疫苗,以CAR-T和TCR-T为代表的过继细胞疗法和以PD-1/PD-L1靶点为核心的免疫检查点抗体及药物研究的主要产品、技术和研究方向的全面梳理,加深对本领域发展现状的整体把握。通过分析上述代表性肿瘤免疫疗法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为研发工作提供参考,同时针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统筹规划、注重基础研究、重视专利保护以及加强科学监管的发展建议,为如何更好的发展我国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ICU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60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并且经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并签字同意分组。分为UTI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综合治疗措施,A组除综合治疗外还给予注射用乌司他丁,每次30万U,每日2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开始治疗、治疗后第3天、治疗第7天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结果、并且记录患者在ICU治疗的转归,应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3天A组呼吸频率低于B组,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两组PO2、PO2/FiO2、SaO2均有上升。比较后发现A组PO2、PO2/FiO2、SaO2高于B组(P<0.05),两组PO2、SaO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经治疗3天A组与B组生化指标比较、白细胞计数、肾功及血乳酸均有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治疗结束后A组与B组死亡率比较(UTI组34.29%,对照组38.26%,P=0.0097)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UTI组7.54±3.27天,对照组11.78±2.69天,P=0.0086),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大剂量UTI用于ARDS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5.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NMD)是一种重要的真核生物mRNA质量监控途径。NMD可识别并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PTC)的异常mRNA(PTC-mRNA)。但NMD途径对PTC-mRNA的识别和降解机制尚无阐明。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是一种寄生性的原生动物,进化上处于真核生物基部,对其NMD途径的研究有利于了解NMD途径的机制与进化。本研究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酵母双杂交实验和体外pull-down实验,分析了贾第虫的UPF1 (GlUPF1)、SMG1 (GlSMG1)和肽链释放因子(GleRF1、GleRF3)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贾第虫的肽链释放因子都能够与GlUPF1发生相互作用,且GlUPF1的CH结构域与GleRF3能够形成较稳定的复合体,而GlSMG1的激酶结构域PIKK能与UPF1的C端和N端结构域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证实,GlSMG1的PIKK结构域能使GlUPF1两种截短体GlUPF1(1~500 aa)和GlUPF1(501~1 304 aa)发生磷酸化修饰,说明GlUPF1 的N端和C端均有GlSMG1的磷酸化位点。进一步分析证实,T111是GlUPF1上的1个磷酸化位点。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贾第虫NMD途径起始阶段,首先在mRNA的PTC处的核糖体上形成SMG1-UPF1-eRF1-eRF3(SURF)复合体,并且GlSMG1磷酸化修饰GlUPF1,由此激活NMD途径,可能招募XRN1和SKI7d等酶参与无义mRNA的降解。  相似文献   
186.
黄花夹竹桃内生真菌抗病原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从植物黄花夹竹桃 (Thevetiaperuviana)的根、茎、叶、果实中分离出内生真菌 10 1株。以鼠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typhimurium)、肺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pneumoniae)、乙型溶血链球菌 (Streptococcushemoly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lococcusaureus) 4种人类病原菌为指示菌 ,对其进行抑菌活性筛选 ,结果有 17株内生真菌对 1株或 1株以上人类病原菌有抑菌活性 ,其中平板抑菌圈直径大于 2 0mm的菌株有9株。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分别来自木霉属 (Trichoderma)、曲霉属 (Aspergillus)等 9个属。  相似文献   
187.
将灰斑古毒蛾(Orgyiaericae)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OrerSNPV)基因组DNA的各EcoRI酶切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EcoRI-M(3.0kb)与EcoRI-P片段(2.2kb)相连处含有编码晚期表达因子(LEF-2)的开放阅读框(ORF)。同时在EcoRI-E(约10kb)片段两端分别含有ref-3和lef-11基因的部分序列。lef-2基因编码区由648bp组成,可编码216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预计蛋白质分子量为23.7kDa。将OrerSNPVLEF-2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已知的27种杆状病毒的LEF.2序列比较,发现OrerSNPV与其它鳞翅目NPVLEF.2氨基酸有35%-49%同源性,其中与BusuSNPV,MaMNPV-A,HezeSNPV、Hear3NPV和LdMNPV同源性最高,和GV有26%-31%同源性,与膜翅目松柏锯角叶蜂NPV的同源性为32%,与库蚊杆状病毒的同源性只有23%。根据氨基酸序列绘制的分子进化树表明28种杆状病毒lef-2基因可以分为鳞翅目NPV、GV、膜翅目NeseNPV与双翅目Culex nigripalpus Baculovirus四个分支。oret SNPV lef-2与BUSUsnpv在进化树上关系最为接近,而orerSNPV lef-3和LdMNPV的最接近,OrerSNPV lef-11则和SeMNPV的关系最接近。  相似文献   
188.
蕲蛇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蕲蛇酶(Acutase)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AcutaseⅢ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要求的脑梗死患者应用Acutase0.75u加人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3h以上,每日1次,连用2周为1个疗程。在试验过程中,观察和如实记录各种不良反应及出现时间,严重程度及处理方法、效果。结果 Acutase治疗脑梗死的显效率为83.80%,总有效率为99.30%,不良反应少而短暂;同时,Acutase具有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结论Acutase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9.
小诺霉素单组份菌种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棘孢小单孢菌A-23为出发菌株,用常规诱变育种为主,结合综合处理方法,如原生质体,紫外线照射,电融合再生,激光照射,在8-甲氧基补骨酯素存在下用近紫外光照射,氯化锂和紫外线复合处理等方法,以及自然分离纯化,经多代选育,得到高产菌株MS—116,其发酵后小诺霉素主组分含量为85%以上;同时研究了最佳发酵条件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30t发酵罐放大试验。  相似文献   
190.
为探明福建三种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样地调查采样法,研究了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甜槠(Castanopsis eyrei)林、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林和虎伯寮自然保护区薄叶润楠(Machilus leptophylla)林的植物、凋落物和表层土壤(0-10 cm)碳(C)、氮(N)、磷(P)含量、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比较3个样点同组分C、N和P含量,除了乔木层的N含量外,虎伯寮植物和凋落物层C、N和P含量均显著高于天宝岩和武夷山;武夷山表层土壤的C和N含量显著高于虎伯寮和天宝岩,P含量排序为天宝岩>武夷山>虎伯寮。(2) P是福建天然林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土壤P的缺乏是影响福建常绿阔叶林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3)植物叶片与凋落物中的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表层土壤呈极显著负相关,可见福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中,土壤养分消耗速率超过了凋落物的养分供给速率,导致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缓慢。(4)气温和土壤C ∶ N是影响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