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m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左心室心肌重构分析和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分别使用螺内酯和氯沙坦以及将两药合用对AMI模型进行干预,探索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对AMI后心室重构和胶原增生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MI组、螺内酯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8周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病理分析和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含量的测定.结果:AMI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容积、重量和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左心室球形指数、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LVSP)均显著降低(P<0.05).螺内酯组与AMI组相比,左心室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含量显著减少(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与AMI组相比,LVEDP、左心室实际重量显著降低(P<0.05);左心室容积仅联合用药组有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的±dp/dt/LVSP显著增加(P<0.05).螺内酯、氯沙坦和联合用药3组与AMI组相比,左心室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且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能有效抑制AMI左心室非梗死区Ⅰ、Ⅲ型胶原的增生,提示螺内酯可能有改善左心室重构的潜在作用.氯沙坦与螺内酯合用可更有效防治AMI后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22.
为探讨山茶属茶亚属 (Camellia subgenThea) 中长柄山茶组 (sectLongipedicellata)、金花茶组 (sectChrysantha)和超长柄茶组 (sectLongissima) 的系统位置和亲缘关系,本研究选取了该属4个亚属11组28个种及2个外类群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的叶绿体4个DNA片段 (rpl16、psbA trnH、trnL F和rpl32 trnL) 进行了测序,运用邻接法 (neighbor joining)、最大简约法 (maximum parsimony) 和贝叶斯推断 (Bayesian inference) 对获得的序列进行了联合矩阵分析,并构建基因树。基因树的拓扑结构显示:1) 金花茶组包括3个平行的支系,并且长柄山茶组的模式种长柄山茶 (Camellia longipedicellata) 嵌于其中一个支系,因而金花茶组可能是一个并系或多系类群;2) 长柄山茶与越南分布的金花茶组种类在分子系统树上构成一个单系支,暗示了长柄山茶组和金花茶组之间可能具有紧密的亲缘关系;3) 超长柄茶组不是一个单系类群,该组的河口超长柄茶 (C. hekouensis) 位于系统树的基部,与山茶属其余种构成姐妹群。由于缺乏更广泛取样的分析,超长柄茶在山茶属中的系统位置仍然不明确,超长柄茶组与长柄山茶组的亲缘关系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23.
应用IgM-ELISA法进行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IgM-ELISA法检测115份不同病日的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结果表明,发病5天内可测出EHF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达87.5%,最高滴度达10~(?),本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于ELISA竞争法,不需特殊设备,与免疫荧光法相比,更适合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24.
胀果甘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从甘肃产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中分出12种成分,其中8种为黄酮类化合物,即甘草查尔酮甲(licochalcona A.),甘草查尔酮乙(licochalcone B),甘草黄酮(licoflavone),甘草甙(liquirit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芒柄花甙(ononin)和4,7-二羟基黄酮(4,7-dihydroxyflavone),另外3种为三萜类化合物,即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和11-脱氧甘草次酸(11-deoxyglycyrrhetinic acid)以及β-谷甾醇(-sitosterol)。其中除甘草查尔酮甲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胀果甘草中分得,4,7-二羟基黄酮和芒柄花甙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25.
本文介绍了胞间连丝次生形成和次生变化的研究进展,用统计特定细胞壁区段上胞间连丝数量与密度的变化,电镜观察嫁接组合中接穗与砧水间细胞壁上胞间连丝的形成等方法,证明了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胞间连丝的次生形成。在某些特定部位,某一发育阶段,已形成的胞间连丝常会发生可逆的次生变化,这种变化和植物发育过程中的共质体隔离以及物质运输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26.
黄翅菜叶蜂为油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主要害虫之一。在四川凉山地区一年可发生五个重迭世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作蛹茧越冬,越冬成虫四月上旬出现,第一代成虫发生于5月上旬-6月中旬,第二代6月上旬-7月中旬,第三代7月上旬-8月下旬,第四代8月中旬-10月中旬,10月间开始越冬。成虫量与油菜生育期有极密切的关系,子叶期成虫量为80.1-93.0%。成虫有较强的伪死性,雨天、阴天伪死性较强,晴天较弱,成虫雨天不活动产卵。雌虫一般多于雄虫,雌虫为68.4-70.9%。雌虫最多产卵量为318粒,最少为35粒。雌成虫寿命5-12天,雌虫3-9天。卵期4-41天,卵孵化率一般为93.3-100%。幼虫有5龄,幼虫期10-36天,1-3龄幼虫多躲在叶背,不易发觉,老熟幼虫潜入1-11厘米土层内化蛹,前蛹期5-21天,蛹期7-25天。成虫初羽化时在土面爬行数分钟才能飞翔,晴天飞翔力强。耕翻土壤对蛹有一定机械损伤,暴露于土面的蛹在自然阳光下照晒其死亡率很高。 666、DDT对黄翅菜叶蜂幼虫具有极强的毒杀效果。敌百虫较差。  相似文献   
227.
利用嫁接系统研究植物电波的传递表明:(1)无论砧木和接穗共质体连通与否,也无论在嫁接面上加琼脂与否,电波(EW)均能沿砧木向接穗传递;(2)砧木和接穗共质体连通之前,无论在嫁接面上加琼脂与否,EW不能沿接穗向砧木传递,砧木和接穗产生的愈伤组织细胞突破隔离层,互相嵌合,产生次生胞间连丝之后,EW可沿接穗传至砧木;(3)将枝条蒸腾流倒转后进行嫁接,EW可沿接穗(形态学上部,即插入水中部分)传至砧木(形态学下部),但不能沿砧木传至接穗。  相似文献   
228.
用籼稻IR52、IR8和IR45的幼花序和幼胚愈伤组织在LS培养基建立了稳定的悬浮培养物。悬浮系的建立经历三个阶段:褐变期,长根期,成熟期。建立了适合籼稻原生质体生长的Y8培养基,其植板率显著高于KPR和PCM培养基。悬浮细胞系间差异明显,只有部份系可以提供有分裂能力的原生质体或具看护活性。以上三个品种的原生质体均分裂良好,但只有IR52和IR8分化出苗,其中IR52分化率1.25%,得再生植株50余株,移至田间生长结实正常。  相似文献   
229.
以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及扫描电镜(SEM),对正常组和糖尿病组大鼠胰岛的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胰岛毛细血管的三维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现:正常组胰岛呈弥漫的蓝黑色NOS阳性反应产物,但在糖尿病组胰岛的NOS反应则明显减弱。SEM显示正常组胰岛毛细血管蟠曲呈球状,且血管管径基本一致,而在糖尿病组胰岛中则可见部分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因此我们认为,糖尿病大鼠的胰岛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均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30.
雪茶     
雪茶杨世诚在我国云南、四川、陕西等地的高寒山地,生长着一种粉丝状的藻菌营养体,这就是珍贵的雪茶(Thamnoliavermicularis)。雪茶是地衣植物,属于地茶科。它滋生于特定的环境里,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雪线地带是其生生不息的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