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7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81.
论单基因的分离负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进两个配子选择系数、三个基因互作系统及互作跃变函数描述分离负荷,统一了近四十年来的理论纷争,得到如下结果:(1)只有当对两个配子的选择系数相等时,种群才能平衡。对平衡种群,以往关于分离负荷的结论是成立的,而且种群的适宜度保持不变;(2)当两配子选择系数不等时,种群不可能平衡,此时选择下分离负荷从F1代开始逐代减小,种群向杂合子纯合方向进化,从而解释了许多过去不能解释的现象。  相似文献   
582.
583.
对IBV肾型毒株JS/95 /0 3和呼吸型毒株SD/97/0 1的S1全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 ,将两毒株的S1基因序列与 10个参考毒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JS/95 /0 3和SD/97/0 1分别与M41和H12 0株亲缘关系最近 ,它们可能是疫苗毒株的变异株。JS/95 /0 3和SD/97/0 1间的亲缘关系也较近 ,两者S1蛋白中只有 2 4个氨基酸的差异 ,其中有 15个位于前 130个氨基酸中 ,第 116位氨基酸可能与毒株的致病性有关。对两毒株S1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和比较 ,结果发现 ,一个或极少数氨基酸的差异即可导致S1蛋白二级结构和抗原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584.
不同光合特性大豆叶的比例解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选取不同光合速率的品种‘黑农26'(高产低光效)、‘黑农40'、‘黑农41'(高产高光效)为材料,于大豆开花后的不同生育时期,对大豆的功能叶片、叶柄解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大豆的叶肉结构有明显区别.叶片厚度依次为‘黑农40'>‘黑农41'>‘黑农26'.各期的基本趋势是一致的.栅栏组织的厚度和层数与叶片的厚度趋势一致.(2)各品种栅栏组织中的叶绿体数目均多于海绵组织,且高光效类型多于低光效类型.局部观察不同品种间,叶绿体内的基粒和间质片层结构高光效的也明显优于低光效的品种.(3)气孔包含数量和大小两个因素,气孔大小基本一致,下表皮数量>上表皮,高光效类型>低光效类型.(4)各品种主脉维管束中木质部的导管数目依次为‘黑农41'>‘黑农40'>‘黑农26'.  相似文献   
585.
摘要:目的 对大连高新区201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分析,找出其流行规律,为降低和控制传染病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 2015年大连高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种499例,年发病率390.37/10万,同比上升了19.35%。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手足口病、梅毒、猩红热、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占发病总数的88.38%。结论 2015年大连高新区法定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应针对高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86.
于惠  杨世君  李晶  蔡海珍  李丽 《生态学报》2023,43(19):8057-8065
准确评价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 AGB)对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甘南为典型研究区,利用2019—2021年Sentinel-2地表反射率和野外实测地上生物量数据,借助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和数理统计方法评价了9种植被指数对高寒草地AGB的估算精度,构建了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19—2021年甘南州草地产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所有植被指数中,归一化物候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phenology index, NDPI)与草地AGB的R2值最高(0.72),其次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R2=0.68),拟合效果最差的为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R2=0.37)和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 DVI)(R<...  相似文献   
587.
微生物残留物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在土壤中的积累动态强烈影响着土壤碳库的周转。土壤氨基糖(soil amino sugars, ASs)作为目前已知的表征微生物残留物的生物标志物,由于微生物异源性和稳定性,通常被用来建立微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之间的联系。回顾了氨基糖作为微生物残留物指标的原因与应用,通过简单比较多种微生物生物量指标,加深对微生物残留物指标的理解。并且基于现有研究,总结出土壤氨基糖积累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指出将来的研究应在关注微生物残留物多因素影响积累机制的同时,扩大研究范围,以期为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等情况下更精确的碳汇估算、更科学的农业耕作、森林管护等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8.
东帕米尔高原盘羊分布与栖息地植被覆盖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8月—2013年10月调查了东帕米尔高原马可·波罗盘羊(Ovis ammon polii)的分布,首次分析了2000—2010年盘羊栖息地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走访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和牧民确定大概研究区域的基础上,采用经典样线法调查盘羊分布区域和分布特征,利用遥感影像技术估算2000—2010年盘羊分布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结果显示,马可·波罗盘羊主要分布在东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布伦口、木吉、吉根、哈拉峻和哈拉布拉克等地海拔在3200—520m米河谷或沟谷,分布区面积为4.70万km2。栖息地植被退化严重,在2000—2010年间适宜盘羊栖息地植被覆盖区面积由10382.63 km2下降到4444.55 km2,平均每年593.81 km2植被面积丧失。结果发现马可·波罗盘羊实体1611只,分布密度为0.99只/km2;据栖息地适宜植被覆盖面积估算,盘羊数量在3000—3500只之间,其中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分布密度最大,为2.01只/km2,其他区域分布密度相对较低。全球气候变化、人为干扰、超载过牧、围栏放牧和矿业开采等因素导致马可·波罗盘羊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建议一方面建立红色生态区和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就地保护策略;另一方面启动实施迁地和离体保护措施,拓宽保护策略,提高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89.
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森林生物碳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碳储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产生重要作用。以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为研究对象,结合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将5种林型分龄组分别对乔木层、林下的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各组分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含碳率和生物碳储量进行测定和计量估算,并从林分水平上,采用分龄组的方法,计量估算了生物碳储量。结果表明: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不同龄组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兴安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15.20、50.96、95.80t/hm2和109.33t/hm2;白桦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15.36、30.67、41.62t/hm2和64.35t/hm2;樟子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29.89、59.92、90.01t/hm2和117.08t/hm2;蒙古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11.17、11.90、34.94t/hm2和59.49t/hm2;山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生物碳储量分别为21.81、28.58、42.84t/hm2和64.39t/hm2。研究发现:5种典型林型不同龄组的森林生物碳储量均随着林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增长而增加,但不同林型的碳汇功能存在差异,同一种林型在不同林龄的生物碳储量增幅差异亦较大。尤其是大兴安岭目前林分质量比较差,幼龄林和中龄林所占的比重较大,若能对现有林分加以更好地抚育和管理,该区森林植被仍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碳汇功能将进一步增强,大兴安岭在国家的生态功能区建设中将发挥更重要的碳汇功能,对此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增汇管理策略与管理路径。研究结果为正确认识森林生物碳储量对区域碳平衡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及在未来营林、造林活动中充分发挥人工林碳汇效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