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子顶体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分别用卵水、海水、caCl_2或NaCl水溶液对中华绒螯蟹成熟精子进行人工诱导顶体反应,结果表明:精子的生理性成熟、同种卵或Ca~(++)的存在、碱性环境以及与一定的固体接触均为精子顶体反应触发的重要条件。3月份精子诱导率最高。 电镜观察证明,中华绒螯蟹精子的顶体反应可分四个阶段:(1)辐射臂收缩;(2)顶体囊外翻;(3)顶体管前伸;(4)片层结构脱落。  相似文献   
22.
一、引言自从1762年蚜虫孤雌生殖的现象被描述以后,直到十九世纪初方才证实了枝角类也同样进行这种生殖方法。后来经过 Kerherve 氏(1892)与 Smith 氏(1915)进一步的研究,又确定在这类动物中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相互交替,发生所谓世代交替的现象。通常春、夏、秋三季进行孤雌生殖,雌体所产夏卵,不需要受精,即能发育;孵化出来的都是雌体。孤雌生殖经过许多代以后,到了秋末冬初或其它环境条件不适宜的时候,就被两性生殖所  相似文献   
23.
采用热休克方法对中华绒螯蟹进行了三倍体、四倍体的人工诱导研究。结果表明,在卵子受精后(发育水温20±1℃)10~25分钟,用38~41℃的高温处理1~2分钟,三倍体的平均诱导率为10%~50%,而对受精后30分钟的卵子进行诱导,或在40℃下处理超过25分钟和处理温度高于42℃诱导15分钟的各试验组,均未检测到有三倍体胚胎。依据诱导三倍体的适宜诱导温度和处理时间,将受精后81/2~95/6小时的卵子用40℃热休克处理15分钟,均获得了一定比例的四倍体胚胎,其中四倍体最高诱导率为5296%。检查卵受精后85/6小时经热休克处理所孵得的氵蚤状幼体,其四倍体的出现频率约为197%。讨论了热休克处理促使第一极体保留生产三倍体和抑制第一次卵裂诱导四倍体的条件和技术关键,以及诱导参数与胚胎发育、胚胎存活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4.
泥螺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透岸民镜观察了泥螺精子发生的过程。结果表明;泥螺精子发生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形态和结构变化,主要有核逐渐延长,染色质浓缩,顶体形成,线粒体逐步发达与融合,胞质消除及鞭毛的形成等。泥螺精细胞分化可分为3个时期,在精细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形态及染色质的变化与其他软体动物有较大的差异,核内椭圆形到肾形,再变化为长圆柱形;染色质由絮状颗粒变为细纤维丝状,再变为长纤维丝状,最后向高电子密度均质状态转变,初步探讨了泥螺精子发生过程中核及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变化在分类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长江华溪蟹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兰  堵南山  赖伟 《动物学报》2000,46(2):227-229
关于蟹的精子超微结构研究,已有过许多报道(Brown,1966;Langerth, 1969;Hinsch,1969,1973,1980,1989;Tudge,1992;堵南山,1987;洪水根,1993;上官步敏,1994;李太武,1995),但研究材料大都取自海洋.溪蟹(Freshwater crab)终身栖息于淡水中,直接发育.作者在研究长江华溪蟹精子发生的一系列过程中(王兰, 1995,1996, 1997),发现精子的形态与其它十足类甲壳动物有所不同.该研究有助于了解精子的特化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应了不同类群的种间差异及进化地位,丰富了短尾派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6.
通过回顾中国医疗改革的现状和问题,梳理了医疗改革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医疗同质化的概念。实施医疗技术同质化是中国中长期医疗改革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实施医疗同质化可以从执业医师规范化培训、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区域信息化建设、统一医疗评价指标、高标准构建基层医院、移动医疗互联网来着手推进。  相似文献   
27.
罗氏沼虾卵母细胞细胞器与卵黄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作者研究了罗氏沼虾卵母细胞细胞器与卵黄发生的关系。细胞核物质通过核孔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由核仁而来的核糖体前体物在细胞质中形成大量的核糖体。一部分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囊泡的膜上,形成粗糙型内质网。粗糙型内质同囊泡具有合成和运输卵黄物质的功能。一部分核糖体是游离的,它们可在细胞质中合成致密蛋白质小颗粒,随后这些颗粒逐渐聚集融合成致密的卵黄粒。溶酶体可吞噬这些由游离核糖体形成的蛋白质颗粒团或其它膜状物,并将它们消化、融合,从而形成大的卵黄粒。部分线粒体参与了卵黄粒的合成并最终演变成卵黄体。微丝也参与了卵黄粒的形成。    相似文献   
28.
29.
用显微及亚显微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雌体不同生理阶段(幼蟹、未成熟蟹、成熟蟹、抱卵蟹和流产蟹)腹肢的体壁结构变化和粘液腺发育特征。体壁的上皮细胞层常与粘液腺相连,粘液腺分泌物经导管穿过各层角膜排出。不同生理状况下中华绒螯蟹的腹肢体壁各角膜层结构的比例及致密度有明显的差异,粘液腺细胞及导管的数量不同,粘液腺与上皮细胞的连接程度也不同。粘液腺是否正常分泌、刚毛囊的开闭均与中华绒螯蟹的胚胎附着有关。比较研究发现,太湖抱卵蟹腹肢体腔内腺体比温州本地抱卵蟹腹肢内腺体发达,分泌的粘液也特别多。分析认为中华绒螯蟹腹肢组织结构、粘液腺的发育和分泌状况与胚胎流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中华绒螯蟹肝胰腺R和F细胞及其脂类储存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电镜下研究了中华绒螯蟹不同生长发育时期(9月份卵巢处于快速发育阶段,12月成熟阶段,胚胎发育4-14天和卵孵出以后)肝胰腺R和F细胞的结构及其脂类储存。肝胰腺的脂类主苛以脂肪滴(L)的形式存在于R细胞中。R细胞在不同阶段L的存在形式和脂类的储存量不同,细胞数量也有所不同,显示R细胞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敏感性。F细胞的结构特征是胞质中的发达的粗面内质网系统。细胞中几乎没有脂肪滴的储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