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0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首次对我国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2个少数民族群体的HLA-DQA1、-DQB1两个基因座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DQA18个等位基因中,维族和哈族均表现为DQA1*0301最常见。最少见的DQA1等位基因,在维族中为DQA1*0401和*0601,而在哈族中为DQA1*0601;在DQB116个等位基因中,DQB1*0201和*0301在维族和哈族中均表现为最常见。在维族中未观察到DQB1*0502、*05032和*0504,在哈族中未观察到DQB1*05032、*0504和*0605等位基因。统计分析表明,维族和哈族DQA1、DQB1各等位基因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维、哈族间具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在以27个种族或民族的HLA-DQA1、-DQB1两基因座基因频率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上,维族和哈族独立于其他群体而聚类,独处一支。维族和哈族接近蒙古人种,而离高加索人种较远。  相似文献   
52.
以水稻02428×合系35的RILs群体及其亲本糙米和发芽糙米为材料,对糙米、发芽糙米各222个群体样品的γ-氨基丁酸、抗性淀粉含量进行测定,以期选育出高γ-氨基丁酸、高抗性淀粉的水稻新品种。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自交系糙米、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不大,群体间存在广泛变异,由主效基因控制。重组自交系糙米、发芽糙米抗性淀粉含量差异大,发芽糙米抗性淀粉平均含量是该群体糙米的1.2倍,群体间存在广泛变异,呈偏态分布。高海拔冷凉气候有利于糙米高抗性淀粉含量的提升与进化。本研究可以为功能水稻的遗传及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术(LTCBDE)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方法:124 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 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TCBDE 组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TD组),各62 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疗效及安 全性。结果:LTCBDE 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补液量较LCTD 组显著减少(P<0.05);LTCBDE 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3.23%、1.61%,显著低于LCTD 组的20.97%、11.29%(P<0.05)。结论:LTCBDE 创伤小、患者痛 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复发率低,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应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合并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 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冠脉造影并提示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接受PCI治疗患者共2350 人,其中2 型糖尿病患者692 人,非糖尿病患者1658 人。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及介入特点、随访结果等。结果:基线资料中糖尿病组患者的 高血压比例、高血脂比例、脑血管病比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与血肌酐(creatinine, Crea)值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在造影及PCI资料中糖尿病患者左主干体部病变和全程病变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左主干病变 完全血运重建率以及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使用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和全因死亡显著增高(13%vs 10%,P<0.05;7.7%vs 5.5%,P<0.05)。结论:PCI 治疗 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存在可能的临床不良事件率增加的风险。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80 例老年行非心脏手 术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3 d 分别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同时记 录行不同手术种类患者POCD 发生率并分析其年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及受教育程度等指标与POCD发生的相 关性。结果:80 例患者POCD发生率为30.0%,且不同种类手术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CD 组术后1d MMSE 评分为较术前分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后3 d及非POCD 组术后1、3 d MMSE 评分与 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文化程度、麻醉持续时间≥ 3 h、术中出血量≥ 350 mL及 合并高血压与POCD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行全麻手术患者术后POCD 发病率较高,且患者高龄、文化程度 低、高血压合并症及麻醉持续时间长等是引起POCD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单一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单侧PKP 术后对相邻上下椎体高度的影响。方法:62 例行T12 椎体骨质疏松 性压缩性骨折单侧PKP 术后的患者,测量术前,术后2 天、6 个月、1 年T11 椎体及L1 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计算椎体压缩 率,比较两椎体各时相点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椎体压缩率的变化。结果:术后2 天L1 和T11 的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压缩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术后6 个月、1 年后两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压缩率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L1 和T11 术后2 天、6 个月、12 个月不同时相,三点压缩率越来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侧PKP术后椎体相 应负荷的改变,对下位邻近椎体较上位椎体高度影响较大,可能与相邻下位椎体承受的重力高于上位相邻椎体有关。  相似文献   
57.
从匙叶八角(Illicium spathulatum)果实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倍半新木脂素,通过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为7′,8′-反式-7″,8″-顺式-5,3′,3″-三甲氧基倍半新木脂素。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入住我院CCU并行IABP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例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观察使用IABP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变化,IABP相关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及时在IABP支持下成功完成急诊PCI手术,患者应用IABP治疗后心率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仅9例,严重并发症0例,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合并心源性休克死亡2例.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显著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期间死亡率.  相似文献   
59.
采用光学显微镜徒手切片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制备技术,以两种叶状地衣即中国树花(Ramalina sinensis)和地卷(Peltigera rufescen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CuSO4(0、1、2、3、4mmol/L)处理24h后地衣体细胞的存活率以及Cu2+胁迫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光学显微镜下可初步确定,Cu2+浓度越大中国树花共生藻细胞存活率越小,而同样处理条件下地卷共生藻细胞的存活率则基本保持不变。(2)低浓度Cu2+(1mmol/L)对中国树花细胞结构基本无影响,细胞壁、细胞膜及细胞内的线粒体、叶绿体完整;随着Cu2+浓度增加,当处理Cu2+浓度为2mmol/L时,细胞壁无损,但细胞膜开始破坏形成小空泡,线粒体嵴变凌乱,叶绿体也出现皱缩,类囊体膨胀,基粒排列紊乱;当Cu2+处理浓度大于2mmol/L时,共生藻的细胞膜和细胞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当Cu2+浓度为3mmol/L时,细胞壁变薄,细胞膜形成的空泡变大,细胞内部结构变松散,蛋白核消失,叶绿体与细胞质混在一起,基粒片层扭曲,分布混乱,线粒体变形;当Cu2+浓度达4mmol/L时,细胞结构完全受到破坏。(3)不同浓度Cu2+处理对地卷共生藻细胞结构无明显的影响,在所有处理条件下地卷共生藻细胞壁、细胞膜都完整,且大多数共生藻细胞处于分裂状态。研究认为,中国树花对Cu2+胁迫较敏感,Cu2+耐受在1~2mmol/L之间,Cu2+浓度与中国树花细胞结构的损伤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Cu2+浓度越高,其属于共球藻的真核共生藻细胞受损程度越大;地卷对Cu2+胁迫具有一定的耐性,Cu2+胁迫下地卷属于蓝藻的原核共生藻细胞仍能繁殖分裂产生子代细胞。  相似文献   
60.
薛冬  赵国振  姚青  赵海泉  朱红惠 《微生物学报》2015,55(11):1485-1494
摘要:【目的】探究星湖湿地可培养放线菌物种多样性,筛选潜在药源活性代谢产物产生菌,为后续菌种资源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5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分离星湖湿地底泥中的放线菌,通过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代表性菌株的物种多样性;以3株病原细菌为指示菌检测分离菌株的抑菌活性;PCR扩增代表菌株的聚酮合酶(PKS I、PKS II)基因、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基因、安莎类化合物(AHBA)基因及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A)基因。【结果】分离到135株放线菌菌株,被鉴定为放线菌纲的7 个目、10个科、13个属,优势类群为链霉菌、小单孢菌及诺卡氏菌。83株检测菌中,24.09%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4.8%抗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24株高活性菌株中PKS I阳性率16.7%,PKS II阳性率62.5%,NRPS阳性率16.7%,AHBA阳性率12.5%,HMGA阳性率29.2%。活性复筛及HPLC结果显示,菌株XD007、XD114和XD128显著抑制3株病原指示菌,且能产生大量次级代谢产物。【结论】星湖湿地底泥中放线菌资源丰富,筛选到的活性菌株可用于后续药源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