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研究表明,施钾能够提高作物对蚜虫的抗性,但其机理尚不明确。试验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设置2 mmol/L和0.005mmol/L KCl两个钾浓度,分析不同钾水平培养下的小麦植株在蚜虫为害后,体内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的含量和脂氧合酶(LOX)、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等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钾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体内JA和SA的含量,并且诱导LOX和POD酶活性增强,但是对PPO和PAL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蚜虫为害48 h后,高钾小麦体内JA含量显著高于低钾植株,而SA含量没有明显变化。高钾显著提高了蚜虫为害后小麦叶片中的LOX、PAL、PPO和POD酶活性,而低钾小麦体内4种酶的活性在整个虫害调查期间均没有显著变化。研究表明,充足供钾能够显著提高小麦受到蚜虫为害后体内茉莉酸含量,激活其体内的JA信号传导途径,从而提高防御酶活性,增强其对蚜虫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82.
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对油酸和甲醇反应合成油酸甲酯的工艺进行研究。分别筛选了4种型号的树脂,其中以NKC-9干氢型树脂催化效果最好。考察了酸醇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脱水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催化剂重复使用性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适宜条件为酸醇摩尔比1∶2,反应温度70℃,催化剂用量为油酸质量的50%,脱水剂无水CaCl2用量为催化剂用量的10%,反应时间2 h。在此条件下,转化率可达93.85%。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转换率仍保持在90%以上。研究显示,采用NKC-9干氢型树脂催化合成油酸甲酯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3.
84.
DHPLC检测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炳建  来茂德  程蕾  张宇伟 《遗传》2004,26(5):574-578
为探讨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方法,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检测28例胃癌12个微卫星位点(D1S548、D1S552、D5S346、TP53、IGFIIR(G)8、IGFIIR(CT)5、TGFßRII(GT)3、TGFßRII(A)10、hMSH3(A)8、hMSH6(G)8、BAX(G)8和Bat26),DHPLC柱温50℃检测Bat26位点。凝胶电泳发现MSI-H 2例(7.14%),MSI-L胃癌15例(53.6%),Bat26+2例均为MSI-H,Bat26改变和MSI-H表型一致(P<0.01,Fisher’s确切概率法)。DHPLC亦证实2例Bat26+胃癌,结果和凝胶电泳完全一致。结果表明,DHPLC检测Bat26位点是研究胃癌MSI-H的较好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Abstact: To establish a fast, simple and solid method of studying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in gastric cancer, a panel of 12 microsatellite sites,D1S548, D1S552, D5S346, TP53, IGFIIR(G)8, IGFIIR(CT)5, TGFßRII(GT)3, TGFßRII(A)10, hMSH3(A)8, hMSH6(G)8, BAX(G)8 and Bat26, were detected by denatured polyacry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ilver stain in 28 gastric cancers. Bat26 was also analyzed by denature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DHPLC) at 50℃ in the DNASep Cartridge. Two MSI-H (7.14%) and 15 MSI-L cancers (53.6%) were identified in 28 gastric cancers. Bat26 was positive only in 2 MSI-H cancers. The alterations of Bat26 and MSI-H status were coincident (P<0.01). The two Bat26+ cancers were also confirmed by DHPLC. Results obtained from DHPLC and gel electrophoresis were completely consistent. Thus, DHPLC analysis of Bat26 site may be a favorable method of detecting MSI-H status in gastric cancer, and be of clinical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85.
张宇伟  丁六松  来茂德 《遗传》2003,25(5):601-606
再生基因家族自1988年被发现以来,其在糖尿病、炎症创伤与肿瘤尤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日渐被重视。越来越多的该家族成员被发现,并已开始考虑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这些研究开始显示再生基因家族的潜在应用价值。 Abstract:Since the first member of Reg gene was discovered in 1988,it has been verified that Reg gen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iabetes,inflammation and injury,and tumors.More members were cloned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reatment was studied.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research,there is a great potential of Reg family in biomedical field.  相似文献   
86.
人巨细胞病毒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将人巨细胞病毒(HCMV)接种至8 ̄12周龄Balb/c雌雄小鼠腹腔后,交配。等雌鼠临产时剖腹取出胎鼠脑双侧大脑皮层,进行病毒分析、病理学检测及用地高辛标记的HCMV寡核苷酸探针对大脑皮层细胞压印片进行原位分子杂交检测。病理学研究结果证实,鼠脑为侵袭性脑膜脑炎性病理改变,并在神经细胞内发现病毒特性性的大的核内嗜碱性包涵体;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病毒核酸存在于受染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核内及胞浆内;在鼠  相似文献   
87.
摘要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脑糖氧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麻醉,研究组患者接受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联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糖氧代谢指标[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O2)、脑动静脉氧差(AVDO2)]、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不良反应。结果:麻醉诱导后5 min(T1)~手术完毕时(T4)时间点,研究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P<0.05)。T4时间点,研究组SjvO2高于对照组,CEO2、AVDO2低于对照组(P<0.05)。T4时间点,研究组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更好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改善脑糖氧代谢,减轻氧化应激,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挥出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88.
生物组织光散射等效颗粒模型及Mie相函数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生物组织的散射特性,将其从散射效果上等效为离散的球形散射体的集合,结合经典的Mie散射理论对生物组织散射相函数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Mie散射相函数能够描述生物组织后向(大角度)散射光强振荡特性与等效粒径的对应关系,可为基于后向散射光的无创伤或微创伤诊疗提供理论依据;Mie散射相函数能够解释生物组织散射光空间分布与波长的相关性,为医学诊疗上入射光波长选择提供参考;合理选择集群散射体粒度分布参数,可实现对复杂生物组织散射相函数的精确描述。  相似文献   
89.
基于MaxEnt优化模型的闽楠潜在适宜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楠是我国二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不仅是珍贵用材树种,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预测其潜在适生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Enmeval优化包调用MaxEnt模型建立最优模型。基于186条分布记录和9个环境变量模拟闽楠现代2050和2090年代的6个气候情景潜在分布区。综合Jackknife检验、置换重要值和贡献率、多元相似度面和最不相似变量,探讨影响闽楠适生分布区的环境因子,并分析空间变换格局。结果表明:(1)最优模型的参数为:FC=PT,RM=0.5,Maxn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极高,AUC=0.9846±0.0037,现代闽楠潜在适生区的面积为54.32×104km2,闽楠现代高度适生区集中分布在湖南南部和广西东北部;(2)在未来6种气候变化情景下,闽楠潜在适生分布区均有向北扩张的趋势,除2050s-SSP585外,其余情景适生区面积均增加较小,特别是情景2090s-SSP126下,高度适生区将减少40.32%;(3)最干月降水量(bio14)、降水季节性变化(bio15)、最冷月最低温(bio6)、最暖季降水量(bio18)和最暖月最高气温(bio5)是制约闽楠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4)闽楠各个时期的地理分布范围差别较大,说明闽楠对气候变化抗逆性较差,滥砍滥伐、生境破坏和自身繁育问题可能是致濒的重要原因,福建、江西、湖南和广西东北部是闽楠的稳定适生区和未来气候避难区,台湾中部、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西南部和浙南为理想的闽楠人工林引种区,随着气候变暖的日益加剧,粤桂黔三省(区)丧失区面积比较大,并建议对粤桂黔群体进行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90.
ZNC(C)PR的构象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