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吴宗翰  杨扬  杜金  胡静  宋慧 《菌物研究》2013,11(2):82-84
通过体外和小鼠体内试验,验证荧光标记的小刺猴头菌多糖的稳定性和生物体内代谢途径。结果表明:标记后的小刺猴头菌多糖体外稳定性在24 h内良好,小鼠体内代谢途径主要通过消化系统代谢,并在8 h内基本代谢完毕,这一结果为荧光标记真菌多糖的药理活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调查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变化。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从我院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使用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的鉴定,采用K-B法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凋查。结果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7%,7.7%和5.8%。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7.6%、38.0%、2.3%、23.5%和4.8%。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从2004年的35.1%和23.7%下降至2007年的12.4%和0.4%。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非常强的体外抗菌活性,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3.
胡静  杜金  杨扬  吴宗翰  邢亚丽  宋慧 《菌物研究》2013,11(2):113-115
采用Sw1116细胞进行粘附试验,研究树舌液体深层发酵浸膏多糖(GAP)能否影响细菌对细胞的粘附。结果表明:GAP质量浓度为300μg/mL时,对大肠杆菌、沙门菌的细胞粘附抑制最为明显,粘附率分别降至(22.8±1.2)、(31.2±1.6)个细菌/细胞,对乳酸杆菌粘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粘附率达(40.0±1.3)。说明树舌液体深层发酵浸膏多糖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细胞粘附具有抑制作用,对于乳酸杆菌的粘附有促进作用,提示该GAP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4.
本文主要概述了植物内生真菌及其生理活性物质研究的最新进展,而今,它们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植物内生真菌是新的天然药物的重要源泉,在新药开发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5.
刘翥  杨玉盛  朱锦懋  谢锦升  司友涛 《生态学报》2015,35(19):6288-6297
选取中亚热带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其转换而成的木荷、锥栗及福建柏等3种人工林表层土壤(0—10 cm)可溶性有机质(DOM)为对象,对其数量和光谱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森林转换对土壤DOM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林转换成上述3种人工林后,0—5 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浓度显著降低(P0.05),降低程度分别为66.1%,69.9%及29.4%,可溶性有机氮(DON)浓度也有所下降;除福建柏外,其余两种人工林5—10 cm土壤DOC及DON浓度均低于天然林。各林分0—5 cm土壤DOC及DON浓度均高于5—10 cm土层。两个土层中,天然林土壤DOM的芳香化及腐殖化程度均显著高于人工林(P0.05),但荧光效率值低于人工林;荧光光谱图显示,天然林土壤DOM在芳香性脂肪族及木质素类复杂结构荧光基团处的吸收大于人工林;各林分土壤DOM傅里叶红外光谱出现吸收谱带的位置相似,其中吸收强度最大的为形成氢键的—OH的伸缩振动,此外还有芳香性CC伸缩振动、有机羧酸盐COO-反对称伸缩振动、碳水化合物中烷氧基C—O的振动等,人工林土壤DOM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增加是其结构简单的主要原因。土壤DOM中结构复杂、分子量大的组分不易向下迁移;天然林与人工林间土壤DOM数量及光谱学特征的差异主要与凋落物输入及营林措施的干扰有关;本研究所涉及的3种人工林中,福建柏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累积。  相似文献   
126.
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可溶性有机质数量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宏哲  李欢  陈惠  司友涛  鲍勇  孙颖  杨玉盛 《生态学报》2021,41(4):1593-1602
氮沉降作为现在乃至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之一,其可能深刻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数量和结构。选取我国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不同深度土壤(0-10 cm和10-20 cm)进行氮沉降试验,利用光谱技术研究氮沉降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数量和结构的影响。试验设对照(CT,0 kg hm-2 a-1)、高氮(HN:80 kg hm-2 a-1)、低氮(LN:40 kg hm-2 a-1)3种处理。结果表明:(1)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HN、LN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显著高于CT。(2)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1月时HN、LN处理的芳香性指数和腐殖化程度都显著高于CT,而4月时HN、LN处理的芳香性指数和腐殖化程度都显著低于CT。除了氮含量的直接影响外,RDA (冗余分析)表明,两土层中土壤含水量、pH和土壤有机碳是驱动氮沉降对土壤DOM数量和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因此,氮沉降对土壤DOM的影响是复杂的,未来尤其应该注重氮沉降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季节模式。  相似文献   
127.
采用冷浸和超声波提取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获得了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叶片乙酸乙酯、乙醚和石油醚提取物;并应用饲喂称重法及叶碟法研究了这3种提取物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拒食效应.结果表明:菊苣叶片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得率显著高于乙醚和石油醚提取物,3种提取物的得率分别为4.36%、1.96%和1.08%.在实验期内(9 d),3种提取物处理组的试虫个体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各处理组间总体上差异显著;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组试虫的个体质量最小,发育抑制率最高并随培养时间延长持续增高,饲养第9天发育抑制率达到79.27%;乙醚和石油醚提取物处理组的发育抑制率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饲养第5天达到最高,分别为62.44%和45.83%.各处理组试虫的死亡率和单蛹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化蛹率(50.00%~8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组试虫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均最高,分别为57.80%和52.05%.各处理组试虫的幼虫期与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分别较对照组延长了3.62~11.78 d.各处理组对试虫的拒食作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组的拒食率最高;乙酸乙酯、乙醚和石油醚提取物处理组72 h的拒食率分别为84.43%、76.46%和16.67%.研究结果显示,菊苣叶片的乙酸乙酯、乙醚和石油醚提取物对粘虫均有致死及抑制生长发育的作用,尤其是乙酸乙酯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更强,可作为天然植物源驱虫剂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8.
PttGA20ox1基因在转化烟草植株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P ttGA 20ox 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在烟草植株中进行了表达.结果表明:转化烟草与对照烟草之间以及转化烟草之间的形态特征出现很大差异;所有转P ttGA 20ox 1基因烟草的顶端优势得到明显促进,其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烟草.实验结果为今后利用P ttGA 20ox 1基因促进木本植物的顶端优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9.
铁氧还蛋白(ferredoxin,Fd)是一类含有铁硫簇的小分子蛋白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参与生物体内的呼吸、发酵、固氮、二氧化碳固定和制氢等生理过程.Fd对于严格厌氧的细菌尤为重要,是因为这类细菌的能量代谢高度依赖于低氧化还原电势的生物组分,而Fd能够利用铁硫中心灵活调节其氧还电势,适应低电势需求.本文选取厌氧细菌...  相似文献   
130.
因子Xa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子X位于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交汇处,其活性形式因子Xa(FXa)与因子Va、Ca^2 、PF3一起激活凝血酶原,产生凝血酶,触发凝血级连发应的发生。由于其在凝血途径中的重要位置,FXa抑制剂成为抗凝治疗新药开发中很有吸引力的靶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