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L-乳酸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通过对L-乳酸细菌(Lactobacillus casei FH-2)菌体生长、产酸速率、耐酸水平、高糖发酵性能的优化,实现了优化该菌生长和条件的目的。并对培养基中不同辅料的添加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共同加入麦根一麸皮浸泡液时,可以提高乳酸的产量,其最佳方案为50℃、4h、1%麸皮浸泡液和2%麦根。乳酸产量为40.5g/L。结论:实验通过优化L-乳酸细菌的发酵条件提高了乳酸的产量。  相似文献   
32.
发展了一条从红细胞裂解液中同时制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和血红蛋白的新工艺。采用0 75 %的聚乙二醇600作为层析伴侣,使血红蛋白直接流过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同时吸附SOD和过氧化氢酶。经过梯度洗脱获得SOD和过氧化氢酶组分,再经过疏水性相互作用层析与凝胶过滤层析相串联,使SOD和过氧化氢酶得到纯化。纯化后的SOD和过氧化氢酶的比活力分别达到15932u/mg和65918u/mg ,血红蛋白的纯度达到99.9%以上。总回收率为:SOD ,47.4% ;过氧化氢酶,29.6% ;血红蛋白,88.7%。  相似文献   
33.
根霉12#发酵产生纤溶酶的酶学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溶栓疗法是血栓性疾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开发新型纤溶酶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分离自南方小酒药的根霉12豆粕和麸皮为原料可产生纤溶酶.已采用盐析,疏水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层析方法对纤溶酶分离提纯.提纯的纤溶酶比活力2143u/mg(尿激酶单位),有直接溶解血栓和激活纤溶酶原的双重溶栓作用,降解纤维蛋白α、β和γ肽链速度快;最适作用温度45℃,适宜作用pH范围6.8~8.8;等电聚焦方法测定该酶等电点8.5±0.1;只分解生色底物N-Succinvl-Ala-Ala-Pro-Phe-pNA,其米氏常数Km为O.23mmol/L,酶转换数Kcat为16.36 s-1;Molish实验和甲苯胺蓝实验均证明该酶为糖蛋白,地衣酚-硫酸法测得该酶含糖量4.70%;EDTA、PMSF、PCMB对该纤溶酶有抑制作用,说明活性中心含有巯基、金属和丝氨酸;N端12个氨基酸序列为NH2-Ser-Val-Ser-Glu-Ile-Gln-Leu-Met-His-Asn-Leu-Gly,与其它生物来源的纤溶酶相比较没有同源性.根霉12#产生的纤溶酶为新型纤溶酶,有希望开发成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34.
肺炎克雷伯菌荚膜糖蛋白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肺炎克雷伯菌荚膜糖蛋白为免疫原,获得了兔抗肺炎克雷伯菌荚膜糖蛋白抗血清,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与吸附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抗血清进行纯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肺炎克雷伯菌荚膜糖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0.031 mg/L,线性检测范围为2.5~30.0 mg/L,批内误差为1.04%~3.22%,批间误差为2.61%~8.35%.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吐丝授粉期两种密度条件下的两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剪1/2叶、剪1/2穗和断1/2根的研究发现:剪叶、断根减源后植株体内可溶性糖浓度下降2.19%~38.6%,剪穗缩库后可溶性糖浓度上升23.17%~38.5%,而单株生产力降低4.1%~40.94%。试验表明:玉米产量的形成与源库关系的协调性有关。  相似文献   
36.
对基因工程菌株里氏木霉 (Trichodermareesei) 30 6生物合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的代谢调节机制进行了研究。在基础发酵条件下 ,L 山梨糖、D 果糖、可溶性纤维素、CMC、麦芽糖、乳糖和棉子糖等单糖及多糖对t PA生物合成都有诱导作用 ,其中L 山梨糖的诱导效果最好 ,加量以 1 .0 %为宜。葡萄糖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对t PA的生物合成产生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纤维二糖在低浓度时可以促进t PA的生物合成而在高浓度时对t PA生物合成起反馈阻遏作用  相似文献   
37.
蓝色犁头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氢化可的松生产菌蓝色犁头霉原生质体的形成与再生。通过对溶解酶系统的选择,影响原生质体形成的因素如渗透压稳定剂、酶浓度、菌龄、菌丝培养基和培养方式等因素进行考察,发现以0.4mol/L NH4Cl做为稳定剂、2.5mg/mL溶壁酶和5mg/mL纤维素酶组成的混合酶液溶解菌丝,4h后原生质体量可达10^6cell/mL。通过显微镜观察原生质体的形成过程以及在高渗培养基上的再生情况,再生率为15.6%。  相似文献   
38.
链霉素抗性突变--纳他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链霉素抗性筛选法,将经过紫外线诱变处理的纳他霉素生产菌——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ATC13326的孢子涂布在含有链霉素最小抑制浓度(0.6μg/mL)的培养基平板上,获得了122株链霉素抗性突变株。其中纳他霉素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的有13株,产量阳性效率达到10.6%,同时获得了产抗生素能力为出发菌株1.46倍的突变株SG-56。  相似文献   
39.
深层培养裂褶菌胞外多糖的提取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深层培养裂褶菌 (Schizophyllumcommune)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多糖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将等电点法与Sevag法相结合可高效的去除多糖中的蛋白 ,其方法简单有效。纯多糖经凝胶柱层析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为均一组分 ,分子量 4×1 0 4D。通过完全水解 ,纸层析 ,气相色谱分析单糖组分 ,红外光谱 ,酶解反应 ,高碘酸氧化分析结构 ,证明了裂褶菌多糖是以葡萄糖为单一组分 ,β (1 3)和β (1 6)糖苷键组成的β D葡聚糖。  相似文献   
40.
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纯化与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和DEAE-Sephacel离子交换层析从白色念珠菌WD27培养液中提纯得到一种蛋白酶,纯化倍数为25.4,收率为5.2%。其活性可被抑胃肽特异抑制,初步鉴定该酶为天冬氨酸蛋白酶。该酶在酸性范围内有水解蛋白活性,最适作用pH为4.0,最适温度为37℃。酶在pH5.0~6.0、45℃以下较稳定,该酶具有较广的底物作用范围,对牛血红蛋白最敏感。酶作用于牛血红蛋白的米氏常数Km为0.814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