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浙江江山公益林物种种间关系及CCA排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浙江省江山市80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数据,基于生态位理论、种间联结、CCA排序方法对研究区内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山市公益林群落中杉木、檵木、紫萁分别在乔木、灌木、草本层中占优势地位;石栎与青冈、隔药柃与山苍子、蕨与海金沙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值分别在乔、灌、草本层中最大;而CCA协变量矩阵偏典范对应分析说明物种分布主要受海拔、坡度、坡向(光照强度)以及腐殖质厚度的影响,总体上可以对89.44%的环境因子进行解释。并且还表明,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其生态位重叠值较大,并在CCA排序图物种集中区分布。反之,生态位重叠较小,在CCA排序图中将偏离物种集中区;除此之外,在CCA排序图上,物种间的距离与其生态位重叠值的大小及种间联结均有密切的关联,若未存在显著的联结性,随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越高,其在CCA排序上的距离越近,若存在显著联结性,则正相关缩小距离,负相关拉大距离。  相似文献   
42.
细果秤锤树(Sinojackia microcarpa)是中国特有极小种群植物之一,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为揭示该种群的生存潜力与濒危机制,为种群保护提供依据,采用样地调查法在浙江省建德市细果秤锤树自然集中分布区进行野外调查,以空间代替时间研究了细果秤锤树种群的结构特征,绘制了种群静态生命表及种群存活曲线,并应用种群动态和时间序列量化预测种群未来发展态势。结果表明:(1)细果秤锤树的径级、高度和冠幅结构均表明该种群龄级结构总体呈衰退型,种群幼年树淘汰率较高,中年树到老年树过渡阶段适应力增强,生长情况较前期稳定。(2)生活曲线属Deevey-Ⅲ型,早期死亡率高,生存分析揭示细果秤锤树种群具有前期锐减的动态特征。(3)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在未来2、4、6、8个龄级后,细果秤锤树的年龄结构存在幼年个体数下降,中、老年树占优势的衰退风险。(4)种群动态指数表明该种群结构总体波动大,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弱,环境对个体的选择作用较强。为促进种群自然更新,应加强就地保护措施,降低人为干扰对个体生存环境的威胁,提高幼苗至幼树转化率,实现种群恢复。  相似文献   
43.
报道了采自新疆布尔津县五彩滩的微孢衣属(Acarospora A.Massal.)地衣两个新记录种,即:中国新记录种美国微孢衣(Acarospora americana H.Magn.)和新疆新记录种翡翠微孢衣(Acarospora smaragdula(Wahlenb.)A.Massal.),详细描述了这两种地衣的形态特征、解剖特征及生境。  相似文献   
44.
不同载体固定化胰蛋白酶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分别选用壳聚糖、复合硅胶、阴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制备固定化胰蛋白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不同载体的酶固定条件。研究表明,三种载体固定胰蛋白酶时的酶活回收率依次为81.9%、80.1%、44.8%。  相似文献   
45.
岛屿因具有明确的地理边界,是检验多个生态学过程如何构建生物多样性的理想平台之一。岛屿属性、气候因素、人类干扰等通过影响物种选择、扩散等过程,进而影响着岛屿生物多样性格局。目前对于岛屿植物丰富度格局如何受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的认识仍不充分,尤其是在人类干扰较强的海岛。本文基于我国第一大群岛舟山群岛92个岛屿较完整的种子植物分布数据,采用一般线性回归和广义线性模型(伪泊松分布)定量评估岛屿属性(面积、隔离度、形状指数)、气候(温度、降水及其季节性)和人类干扰对本土植物总丰富度及不同生长型、叶物候型植物丰富度格局的影响,采用beta回归分析常绿阔叶木本比率(常绿阔叶木本植物丰富度/所有阔叶木本植物丰富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92个岛屿共记录本土植物1,158种,其中乔木108种、灌木318种、草本732种;岛屿面积是对植物总丰富度影响最大的因子,其次是年降水量和隔离度;乔木丰富度随隔离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比灌木和草本更明显;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木本植物丰富度格局与总体基本一致,年降水量对常绿阔叶木本的影响大于落叶阔叶木本,但常绿阔叶木本比率仅受温度季节性的强烈影响。岛屿面积、年降水量、温度季节性...  相似文献   
46.
肾病综合症多合并高凝状态 ,特别是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症有的甚至存在栓塞并发症。我院自1 996年 5月至 1 998年 4月采用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 2 2例患儿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2例患儿均为住院治疗观察 ,经应用强的松、环磷酰胺治疗无效。其中男 1 4例 ,女8例 ,年龄 3~ 1 2岁 ;病程 6个月至 2年 8个月 ,全部患儿均有纤维蛋白原升高 ,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降低 ,4例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1 1例血小板计数2 2 0~ 30 0× 1 0 9/L ,9例高于 30 0× 1 0 9/L。1 .2 治疗方法 应用精制蝮蛇抗栓酶每公斤体重0 .0 1 5…  相似文献   
47.
蒌蒿对镉的富集特征及亚细胞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镉(Cd)富集植物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为试材, 采用超声波细胞破碎处理和超速离心的方法, 对蒌蒿根和叶中亚细胞水平的Cd分布状况进行研究, 同时测定Cd在蒌蒿不同器官中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 在30 mg·kg–1Cd胁迫下, 蒌蒿叶片中Cd的富集浓度是根和茎中的2–3倍, 但因叶片所占植株的生物量比例较小, 其对Cd的积累量远小于茎和根; Cd在蒌蒿叶片细胞壁、胞液和细胞器中含量比为16:5:1。细胞壁固定是叶片对Cd的主要防御机制。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 细胞壁和胞液中的Cd含量大幅上升, 但细胞器中Cd含量仍维持在较低水平。长时间和高浓度的Cd胁迫可使细胞壁解毒机制失活并诱导细胞器中的Cd含量增加, 导致植株死亡。根中液泡的Cd贮存量较大, 解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8.
洞庭湖湿地8种优势植物对镉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洞庭湖湿地土壤Cd污染严重的现状,对湖区滨岸带8种优势植物的Cd富集特征及其修复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对Cd表现出显著的富集特征,对Cd污染的修复效果好,是洞庭湖土壤Cd污染的理想修复材料;南艾蒿(Artemisia verlotorum)对Cd污染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可作为湿地土壤Cd污染修复的备选材料;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南荻(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植株的根部对Cd的积累量较高,具有良好的稳定修复效果,且由于二者地上部生物量大、能被连续刈割的特点,对洞庭湖湿地Cd污染治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联合对比增强超声(CEUS)在锁骨上皮瓣术前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例锁骨上皮瓣术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进行CTA和CEUS联合检查以观察锁骨上动脉穿支解剖变异及走行,应用于锁骨上皮瓣术前的辅助设计,评估该方法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的锁骨上动脉来源于颈横动脉,其中5例(33.33%)来自甲状颈干,10例(66.67%)来自锁骨下动脉。CTA检查中,10例识别出右锁骨上动脉,血管平均长度为(38.25±11.08)mm,血管平均直径(1.52±0.45)mm;13例确定了左锁骨上动脉,血管平均长度为(38.14±11.05)mm,血管平均直径(1.52±0.51)mm。CEUS检查的15个皮瓣中,发现27个胸锁骨上动脉的胸廓分支(TBSA),平均口径为(0.8±0.2)mm,平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为(11.95±2.08)cm/s。所有病例(100%)术中观察皮瓣血管数量、走形等情况与术前影像学相一致的手术结果。与造影剂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无进一步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将CTA和CEUS相结合用于锁骨上皮瓣术前的辅助设计,可互为补充,尤其适用于锁骨上皮瓣(SCF)存在血管解剖变异而且管径细小的皮瓣术前设计。  相似文献   
50.
为了揭示油松-根系微生物的互作关系及其对油松林分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选择陕西省黄龙县天然和人工油松林,采集油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测定非根际土壤化学特性,分离纯化根际土壤解磷(有机磷和无机磷)细菌,通过DNA基因测序鉴定解磷细菌,并测定解磷细菌的解磷能力。结果表明: 天然油松林非根际土壤中全碳(TC)、全氮(TN)含量以及C/N、N/P极显著高于人工油松林。2种油松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出20属65种解磷细菌,其中以芽孢杆菌属、链霉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群;天然油松林根际解磷细菌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人工油松林,而优势度指数低于人工油松林。链霉菌属与非根际土壤TC、TN和C/N、N/P呈正相关,而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与非根际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及全磷含量呈正相关。2种油松林根际土壤不同解磷细菌的解磷能力存在差异,其中天然和人工油松林根际共有的解磷细菌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34-5,其对磷酸钙的解磷能力最高,为11.40 μg·mL-1;天然油松林根际独有的解磷细菌蕈状芽胞杆菌BF1-5对卵磷脂的解磷能力最高,为4.58 μg·mL-1。该林区2种油松林根际解磷细菌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与人工油松林相比,天然油松林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群落多样性更丰富且分布更均匀,解磷能力普遍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