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中药植物黄山药发根基因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根农杆菌菌株A4转染已预培养1d的黄山药茎段后,共感染3d,其转化效果最佳;转化毛状根在无生长调节物质的MS培养基上培养可获得丛状芽,并发育成植株。  相似文献   
172.
王青  李艳  陈辰 《植物学通报》2005,22(1):32-34
长苞马鞭草(Verbena bracteata Cav.ex Lag.&J.D.Rodriguez)原产北美.2001年春天我们首次在中国大连的马兰水库发现该种植物,它丛生或与其他植物混生,形态与原产地的种一样;因为其苞片通常大、显著且比花萼明显的长,易和原产中国的唯一马鞭草属的V.officinalis L.区分开.  相似文献   
173.
短期施氮肥降低杉木幼林土壤的根系和微生物呼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过程。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 施肥不仅能提高人工林的生产力和固碳能力, 而且还会对土壤呼吸产生影响。为阐明施氮肥对人工林土壤总呼吸、根系和微生物呼吸的影响, 在中亚热带地区的湖南会同, 以5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林为研究对象, 施氮肥1年后, 利用LI-8100对土壤呼吸进行为期12个月的野外原位定点观测。结果发现: 施氮肥使土壤总呼吸、根系呼吸和微生物呼吸分别降低了22.7%、19.6%和23.5%; 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为1.81-2.04, 施肥使土壤微生物呼吸的Q10值从对照的2.04降低为1.84, 但土壤总呼吸的Q10值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施肥没有改变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 在双因素模型中, 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69.9%-79.7%。研究表明施氮肥能降低中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分解对温度升高的响应,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  相似文献   
174.
以湖南会同地区26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探讨剔除林下植被对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12年6月将林下植被剔除后, 2012年7月-2014年7月每月测定一次土壤呼吸速率、5 cm土壤温度和含水量, 并分别于2013年7月和2014年7月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且与5 cm深处的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林下植被剔除两年内土壤呼吸平均下降了32.8%, 2012年7月-2013年6月下降了42.9%, 2013年7月-2014年7月下降了22.2%。根据土壤呼吸与温度拟合的指数方程所计算出的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值在对照区为2.10, 林下植被剔除区为1.87, 说明在杉木人工林系统中林下植被剔除2年降低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此外, 林下植被剔除也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林下植被剔除1年后, 土壤细菌的浓度没有发生改变, 但真菌的浓度降低, 导致真菌与细菌的浓度比值下降。此外, 革兰氏阳性细菌(G+)的浓度及其与革兰氏阴性菌(G-)的比值升高。林下植被剔除2年后, G+浓度和G+与G-的浓度比值降低。该研究表明林下植被剔除可以降低土壤呼吸, 从而减少土壤向大气中释放碳; 同时可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而且其效应受作用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5.
目的:利用微流控芯片技术构建易调控、接近在体微环境的体外血脑屏障模型。方法:微流控芯片体外模型采用上下双培养池结构,由多聚碳酸酯膜分隔,两套流路系统控制流体。细胞采用原代分离纯化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进行鉴定,分别按次序注入微流控芯片上下培养池,按1μl/min的流速进行灌注培养,构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原代分离纯化得到两种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纯度达95%以上。共培养3天紧密连接开始形成,5天达到峰值,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内皮细胞之间形成紧密连接,且荧光素钠渗透实验和TEER值测量表明屏障形成良好。结论:成功构建微流控芯片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可成为一个新的平台应用于药物筛选、神经系统基础等多项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6.
目的:获取人组氨酸磷酸酶蛋白PHPT1基因,并构建其C端GFP融合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瞬时转染观察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并研究其定位与细胞层状伪足形成的关系。方法:以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 cDNA为模板,PCR扩增PHPT1的全长编码基因,克隆到pEGFPN2载体中,构建pEGFP-N2-PHPT1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将构建的载体转染到HeLa细胞中,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C端GFP连接的PHPT1的细胞定位,并进一步探讨其定位与细胞层状伪足形成的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PHPT1的GFP融合表达载体pEGFP-N2-PHPT1,并在He La细胞中检测到了融合蛋白的表达,发现其定位与细胞层状伪足的形成密切相关,并可直接影响细胞的运动能力。结论:GFP融合形式表达的PHPT1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并且定位于细胞层状伪足的前沿,影响细胞层状伪足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运动。  相似文献   
177.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患儿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本文以我院儿科近年来(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临床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566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儿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的566例患儿共检出病原菌126株,病原菌检出率为22.26%。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构成比分别为23.80%、17.56%、10.32%和7.14%;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抱曲松、复方新诺明、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6.67%、73.33%、36.67%和26.67%;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抱曲松、哌拉西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72.73%、72.73%、68.18%、45.46%、27.27%、22.7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84.6%、84.6%、69.23%、53.85%和38.46%。结论:儿科医院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多重耐药菌感染增多,临床抗菌药选择的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针对性的选择用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178.
以来自山西的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为实验对象,采用盆栽法研究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酰胺态氮〔CO(NH2)2〕的不同配比对夏播菘蓝生长,叶和根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及总氮含量,根中多糖含量,叶中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叶中靛玉红和靛蓝、根中(R,S)-告依春的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氮处理组的单株叶干质量均高于对照(不施用氮素)组,但单株根干质量或高于或低于对照组,其中,T4〔n(铵态氮):n(硝态氮):n(酰胺态氮)=25:75:0〕处理组的单株叶和根干质量均最大,且总体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施氮处理组(P<005);而施氮处理组的根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施氮处理组叶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但各施氮处理组根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和根中的总氮含量以及叶中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总体上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根中的多糖含量或高于或低于对照组,其中,T6〔n(铵态氮):n(硝态氮):n(酰胺态氮)=0:75:25〕处理组根中的多糖含量和叶中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均最高,T3〔n(铵态氮):n(硝态氮):n(酰胺态氮)=50:50:0〕处理组叶和根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较高.各施氮处理组叶中靛玉红含量总体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多数施氮处理组叶中靛蓝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各施氮处理组的单株叶中靛蓝和靛玉红积累量总体上高于对照组;其中,T2〔n(铵态氮):n(硝态氮):n(酰胺态氮)=75:25:0〕处理组叶中靛玉红含量及其单株积累量均最高,T6处理组叶中靛蓝含量最高,而单株叶中靛蓝积累量则以T3处理组最高.各施氮处理组根中(R,S)-告依春含量总体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以T1〔n(铵态氮):n(硝态氮):n(酰胺态氮)=100:0:0〕处理组根中(R,S)-告依春含量最高,T4处理组单株根中(R,S)-告依春积累量最高.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按不同配比施用不同形态氮素,夏播菘蓝的生长及活性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因此,若以收获叶为目的,结合叶中靛玉红含量,建议施用铵态氮和硝态氮物质的量比为75:25的复合氮肥;若以收获根为目的,结合根中(R,S)-告依春含量,建议施用铵态氮和硝态氮物质的量比为25:75的复合氮肥.  相似文献   
179.
分子伴侣HdeA与底物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可帮助底物蛋白复性,这是肠道致病菌得以在酸性环境中幸存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探究HdeA发挥伴侣活性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模拟了HdeA与底物蛋白SurA间的相互作用,计算了二者的结合自由能.通过分析HdeA-SurA复合物体系的作用模式、氢键作用以及能量分解的结果,确定了HdeA与底物蛋白SurA结合时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氨基酸残基.该研究结果为以后采用实验手段探究HdeA与底物蛋白之间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同时为今后设计与开发HdeA的抑制剂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0.
冠心病患者TNF-α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857、-86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TNF-α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63 位点基因多态性在两组间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857位点分布无差异.血清TNF-α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炎性反应在冠心病病程中有重要作用,TNF-α的水平受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