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5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氧自由基对绵羊心室浦肯野纤维起博离子流If的影响*杜友爱1张照高汝徐有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上海200025;1温州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在心肌缺血再灌性损伤中,氧自由基所发挥的毒性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缺血再灌中室性心律失常是否由于...  相似文献   
932.
低氧对新生大鼠脾单个核细胞DNA合成及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以荧光法测定脾单个核细胞DNA合成及MTT比色法测定的脾单个核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观察模拟高原低氧对出生后14天大鼠上述两指标的影响,同时也观察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状态,以初步探讨低氧对上述两指标的作用是如何介导的。结果表明:5km海拔高度低氧作用24h不抑制脾单个细胞DNA合成及脾单个核细胞转化,而作用5天时则抑制DNA合成及脾单个核细胞转化,分别为对照组的56.6%(P<0.01)和86.8%(P<0.05);7km海拔高度低氧作用24h,DNA合成及脾单个核细胞转化均受抑制,分别为对照组的61.0%(P<0.01)和81.2%(P<0.01);7km海拔24h低氧导致脾脏中乙酰胆碱下降,儿茶酚胺升高;用DSP-4中枢药理性损毁NE神经元,可使脾单个核细胞DNA合成的抑制程度减弱,脾脏中儿茶酚胺含量下降。这些结果表明低氧可抑制新生大鼠脾单个核细胞的DNA合成及转化,并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及副交感神经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933.
特异结合人IFNα1b中和抗体的两个短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马学军  杜东毅 《病毒学报》1997,13(2):169-172
  相似文献   
934.
研究了甲状腺素(T3/T4)及维甲酸(RA)对大鼠成骨样细胞ROS17/2.8细胞林甲状旁腺素(PTH)受体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细胞经T3/T4处理后,可显著增高PTH受体结合率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PTH受体mRNA的表达.细胞经RA处理后,则相反地降低PTH受体结合率及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935.
白海波  杜继曾 《兽类学报》1997,17(2):131-135
采用第三脑室注入CRF及NE的方法观察对高原鼠兔体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三脑室注入CRF1μg可抑制抗体生成,比对照下降29.2%(P〈0.01),面 一脑室注入CRF受体阻断剂α-hellealCRF-(9-41)50μg后再注入CRF1μg则可取消CRF对抗体的抑制作用;第三脑室注入5nMNE,与对照相比,抗体水平下降38.85%(P〈0.01),而使用6-OHA损毁脑内交感使抗体水平升高2  相似文献   
936.
现行《生理卫生》课本对循环系统的动脉、静脉及管内所流动的血液只作了较简单的阐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产生一些模糊认识,错误的认为动脉里流动着动脉血;静脉里流动着静脉血。其实不然。肺动脉里流动着的却是暗红色、含氧低的静脉血;肺静脉里流动着的是鲜红色的含氧高的动脉血。胎儿的脐动脉与脐静脉,这两种血管里面流动的血液也与其血管的名称不符。本文针对此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它们的情况。  相似文献   
937.
李子巍  杜继曾 《兽类学报》1994,14(2):154-159
本项针野外捕获的成年雄性高原鼠兔分3组进行不同光制的饲养,以检验光周期对其神经内分泌--生殖轴功能的影响:(1)长光照组睾丸及附属性腺的重量和血浆睾酮水平均明显高于自然光组(P<0.05)和短光照组(P<0.01)。(2)长光照组的松果腺重量(1.5±0.1毫克,n=15)和褪黑激素含量(89.7±5.8微微克/松果腺),均显著低于其它两组。(3)自然兴和短光照组性腺的显著萌发表明,在高原鼠兔节性  相似文献   
938.
以对硝基苯甲酸为原料,经氯化后,被氨基乙酸取代,得到对硝基苯甲酰氨基乙酸,再经还原,重氮化后,与水杨酸偶合,合成了抗溃疡性结肠炎新药-5[[4-[(羧甲基)甲酰氨]苯]偶氮基]水杨酸(Ipsalazide)。并做了红外光谱鉴定。  相似文献   
939.
不可逆休克一词原指失血性休克的最终阶段而言,1947年C.J.Wiggers在研究动物失血性休克时,曾将动物失血后所产生的低血压称“少血性休克”,而将动物经过一段低血压时间重新输回血液后再度产生的循环衰竭称正常血量型休克。而正常血量型休克的发生,一般认为是少血性休克进入最终阶段即不可逆时相后所必然产生的后果。正常血量型休克既经发生后,过去一般认为不可能挽救,故某些学者又将不可逆休克作为正常血量型克的向义语。为了区别二者,本文将少血性休克的最终阶段改称“不可逆期”而将正常血量型休克称作不可逆休克。失血性休克是近代医学特别是国防医学的重要研究题目之一。这一问题的许多方面都已作过不少的研究,许多问题都已得到阐明或接近解决,但对不可逆休克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方法,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拟将近年来资本主义国家为对这方面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0.
根据美国、加拿大、苏联等国家的文献报导,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探索利用电力治虫,并设计出各种治虫工具。其中比较成功的是电网式诱虫灯诱虫器。诱虫灯的结构方式是用铜线绕在木架上或者焊在铁架上,做成一定距离的网形,网上的铜线通有高压电流,诱集来的昆虫触及电网时,立刻被击倒或击毙。此后经过不断的改进,创制出一种一定牌号的圆形电网诱虫灯,成为治虫和诱虫的一种专用工具(Peterson,1944)。苏联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物理实验室也制出-2牌号的电网诱虫灯(1962)。此外,等(1962)还讨论了电网诱虫灯的诱源的问题,电网诱虫灯内所用诱源因昆虫的种类和行为而有不同。 电网诱虫灯使用的目的,一方面多半是利用它作为诱集昆虫的工具,搜集研究害虫发生和扩散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