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菠菜的PSⅡ颗粒在pH 6.0、有抗坏血酸钠及甘油存在的条件下,用Triton X-100处理后,经过DEAE-Toyopearl 650S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可得一个由47 kD,D1,D2及Cyt b559组成的PSⅡ反应中心蛋白复合物.纯化的蛋白质复合物在DPC存在下,具明显的光还原DGIP光化学活性,且在暗及光照条件下显示出SignalⅡ_(slow)及Signal Ⅱ_(fast)。低温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复合物中只有叶绿素a存在;用有机溶剂抽提复合物的色素,采用一种灵敏的荧光分析方法并结合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也证实了这点。此复合物有锰的存在,重要的化学成分中Chl a/Pheo a/Cyt b559/Mn原子的摩尔比为:18.4:2:0.8:0.3。这些结果表明;此复合物含有从PSⅡ第二电子供体Z到第一电子受体Q_A的完整光系统Ⅱ电子传递链的所有组分,同时也暗示复合物可能含有锰原子结合部位。为我们(Tang 1985)提出的水裂解系存在于PSⅡ反应中心系之中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72.
同野生型大麦相比,突变大麦光系统II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含量明显降低,其多肽组分也发生了变化:26kD的多肽缺失,24kD、27kD和30kD多肽含量减少。RNA印迹杂交结果表明突变大麦中cab基因的表达与野生大麦基本一致,说明突变大麦中LHCI多肽的缺乏不是在转录水平引起的障碍,而很可能是受转录后水平的调节。突变大麦叶绿体的内膜系统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基粒较少,类囊体膜的垛叠也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可能与26kD多肽的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73.
将分离纯化的菠菜光系统ⅡD1-D2-Cyt b559反应中心复合物和33kD外周蛋白按摩尔比1:1或2:1的比例进行体外重组,监测重组过程中的室温可见光区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变化。结果表明:重组过程中.样品的室温可见光区吸收光谱几乎无变化,但室温荧光发射光谱却有明显的变化,蛋白质内源荧光和叶绿素荧光的强度都有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暗示33kD蛋白与D1-D2-Cyt b559复合物在形成稳定的重组复合物之前、存在一个复杂的蛋白构象变化过程,重组时33kD蛋白与反应中心复合物的结合,可能影响了反应中心D1或D2色素蛋白所结合的叶绿素a等色素分子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74.
快速检测植物类囊体膜蛋白体内磷酸化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特异的磷酸蛋白探针,建立了快速检测植物类囊体膜蛋白体内磷酸化的方法,可以检测到光照处理的豌豆叶圆片类囊体膜中8条磷酸化蛋白带存在,它们的分子质量分别为65、45、36、33、30、29、20和10 ku.进一步使用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蛋白和捕光色素复合物Ⅱ(LHCⅡ)的特异抗体,确定了上述磷酸化蛋白的归属,分别是磷酸化D1和(或)D2的聚合体(65 ku)、CP43(45 ku)、D2(36 ku)、D1(33 ku),LHCB1(30 ku),LHCB2(29 ku)和psbH gene产物(10 ku),20 ku小肽尚不清楚其来源.并与其他几种检测磷酸化蛋白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5.
细胞色素b559作为光系统Ⅱ(PSⅡ)的核心整合组分是光合作用研究的热点一。本文从静态、动态两方面分别总结细胞色素b559不同于其他b型细胞色素的性质,介绍了细胞色素b559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推测了其在光合膜上的功能。  相似文献   
76.
77.
STN7和STN8蛋白激酶分别参与了LHCⅡ蛋白和PSⅡ核心蛋白的磷酸化.作者用折叠识别的方法建立了拟南芥蛋白激酶STN7和STN8核心结构域的三维结构,同时结合其他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TN7和STN8蛋白的结构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选择特异位点合成多肽,并制备抗体.结果表明STN7和STN8蛋白激酶活性区域的电荷和形状互补性决定了两者作用底物蛋白的差异,蛋白印迹结果显示分别制备得到了STN7特异抗体和STN8特异抗体,证实结构预测的正确.  相似文献   
78.
蛋白质向叶绿体的转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年来叶绿体蛋白质前导肽序列、叶绿体被膜中的蛋白质转运器、监护蛋白在蛋白转运过程中的作用、蛋白质导入叶绿体的途径、前体蛋白的加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79.
以自组装方法制备了Trolox(6-Hydroxy-2,5,7,8-tetramethylchroman-2-carboxylic Acid)-壳聚糖纳米颗粒,通过形态观察、MTT、MDA和活性氧荧光检测实验,研究了该纳米抗氧化剂对CoCl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中PC12细胞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与Trolox单体相比,纳米抗氧化剂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细胞形态、显著提高细胞活性和减轻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高效地淬灭活性氧自由基。此外,通过荧光标记法还证明了PC12细胞能够吞噬该纳米抗氧化剂颗粒。综合实验结果认为,该纳米抗氧化剂可高效地保护PC12细胞缺氧引发的氧化损伤,这为纳米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神经系统中缺氧相关疾病的抗氧化应激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0.
高等植物病原相关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人们对诱导系统性抗性——这一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抗病过程中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被真菌、细菌或病毒侵染后,植物表现出广泛的、长时间的系统性抗性。在这一过程中,植物细胞壁组成成分发生改变,表达各种病原相关蛋白(PR蛋白),并合成多种植物抗毒素。本文就主要的PR蛋白家族的结构和功能特性,PR蛋白的发现和分类,及PR蛋白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