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2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双酚A和壬基酚对隆线溞和微型裸腹溞的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以隆线溞和微型裸腹溞为实验动物,进行了两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和壬基酚(NP)的毒性效应研究。急性实验测定出双酚A对隆线溞的24h和48h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2.02mg/L和11.64mg/L,对微型裸腹溞24h和48h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3.70mg/L和9.63mg/L。而壬基酚对隆线溞的24h和48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221mg/L和0.159mg/L,对微型裸腹溞的24h和48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334mg/L和0.126mg/L。实验表明微型裸腹溞对双酚A和壬基酚的敏感度高于隆线溞,能够很好的指示水环境的污染。慢性毒性实验发现双酚A对微型裸腹溞后代的雌雄比例有明显的影响,影响类似于hormesis现象。而壬基酚对隆线溞的慢性毒性研究发现,隆线溞的生活史、后代成活率均受到暴露的壬基酚浓度升高的不利影响。这些研究表明低浓度双酚A长期暴露的潜在毒性与高浓度壬基酚的急性毒性在这两种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环境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2.
NaCl胁迫对四种禾本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4种多年生根茎型耐旱植物——羊草、高冰草、苇状羊茅和俄罗斯新麦草种子的萌发和根芽生长对不同浓度(0、50、100、150、200、300、400和500 mmol·L-1 )NaCl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4种牧草种子的发芽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羊草种子耐盐性最差,300 mmol·L-1 NaCl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仅为1.5%,浓度超过300 mmol·L-1时,没有种子萌发;高冰草、苇状羊茅和俄罗斯新麦草耐盐性较强,在500 mmol·L-1 NaCl时发芽率分别为17.3%、20.0%和18.1%。4种牧草的根长和芽长均与NaCl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但表现不同: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俄罗斯新麦草的根长下降速率最快,高冰草最慢;羊草芽长下降速率最快,高冰草最慢;羊草的根/冠比值呈上升趋势,而其他3种牧草则呈下降趋势。说明NaCl胁迫对羊草抑制表现为胚根<胚芽,而后三者则为胚根>胚芽。从种子发芽率和胚生长状况看,在种子萌发期内,羊草种子萌发和苗期的耐盐能力最差,而高冰草、苇状羊茅和俄罗斯新麦草的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均有较强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823.
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VCT1和SVCT2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SVCT1和SVCT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P〈0.01);Western-blot检测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SVCT1表达缺失,SVCT2蛋白表达强度为0.481&#177;0.056,均显著低于正常人(分别为0.325&#177;0.085和0.971&#177;0.140)(P〈0.01).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肝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存在SVCT1和SVCT2蛋白表达低下或缺失;SVCT1和SVCT2蛋白表达低下或缺失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24.
通过对巢湖湖泊沉积物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氮同位素(δ15N)和粒度参数的研究,重建了全新世以来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变化,从而揭示了巢湖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历史。早全新世时期(10100-8200 cal a BP),较高的TOC和TN、在波动中逐渐升高的δ13Corg值以及高δ15N值、高黏土(<4 μm)含量指示了较高的湖泊初级生产力,反映气候温暖较湿;中全新世时期(8200-4200 cal a BP),TOC、TN、δ13Corg值和黏土(<4 μm)含量总体上较高但呈波动降低趋势,粉砂(4-64 μm)含量升高,δ15N值总体较低但变化幅度较大,指示初级生产力由较高水平开始逐渐降低,气候由温暖湿润逐渐向凉干方向发展;7300-5800 cal a BP和4300-3800 cal a BP的低δ15N和高TN值可能受到固氮蓝藻的影响,分别对应着7500-7000 cal a BP和4200-4000 cal a BP气候事件时期夏季风强度的减弱;晚全新世前期(4200-2000 cal a BP),TOC、TN、δ13Corg值、黏土(<4 μm)含量的低值和较高的δ15N值、高粉砂(4-64 μm)含量代表初级生产力继续降低,气候环境进一步向冷干转变。全新世以来湖泊初级生产力的逐渐下降反映了季风的逐步减弱,而逐渐减少的30°N夏季太阳辐射是驱动季风减弱的主要因素。晚全新世后期(2000 cal a BP至今),各环境代用指标的变化表现出不同于全新世环境演化趋势的异常,说明湖泊环境及沉积物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剧。  相似文献   
825.
解聚作用是控制土壤有机氮矿化和氮素有效性供应的关键,然而氮沉降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氮解聚作用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以福建戴云山黄山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T)、低氮(LN)和高氮(HN)3个氮添加水平,进行为期2年的氮沉降模拟试验。通过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8种有机氮解聚酶活性的变化,探究土壤有机氮解聚作用响应氮沉降的机理过程。结果表明:短期氮添加显著增加0-10 cm和10-20 cm土层矿质氮含量,并显著增加了10-20 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含量。同时,0-10 cm土壤锰过氧化物酶活性随氮添加量增加而显著提高,HN处理下土壤漆酶活性显著高于LN和CT;10-20 cm土壤的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漆酶活性均随氮添加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但是谷氨酰胺酶活性变化相反。冗余分析表明两个土层有机氮解聚酶活性影响因素不同,土壤硝态氮(NO3--N)是0-10 cm土层有机氮解聚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10-20 cm土层有机氮解聚酶活性由NO3--N和MBC共同影响。综上所述,亚热带黄山松林土壤不同有机氮解聚酶对氮添加的响应不一致,主要受土壤NO3--N和MBC调节。该研究有助于拓宽土壤氮循环对氮沉降的响应机理,同时对维持土壤有效氮含量和提高黄山松生态系统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6.
金银花容器苗对干旱胁迫下接种根际促生细菌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金银花容器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干旱强度下接种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L90对植物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金银花容器苗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逐渐降低;而干旱环境下接种L90可显著提高气孔导度,缓解干旱胁迫对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且干旱强度增加,缓解效果增强。接种B.cereus L90可显著抑制干旱胁迫下金银花容器苗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的降低,抑制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的升高。虽然L90并没有提高对照处理中光合色素的绝对含量,但可显著抑制干旱环境下金银花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分解。干旱显著降低了金银花叶片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了脱落酸(ABA)的含量;在干旱胁迫下,接种L90可显著提高叶片中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并可促使根部产生的ABA运输到叶片中。干旱胁迫程度较轻时,L90对金银花容器苗的相对含水量和相对电导率影响不显著;而在重度干旱时,同对照相比,干旱及接种L90处理的相对含水量分别降低20.56%和10.21%,相对电导率分别提高31.42%和16.08%,接种L90处理的变化幅度明显较小。因此,干旱生境下接种B.cereus L90,可增加叶片中细胞分裂素含量,抑制光合色素的分解及光合能力的下降,提高金银花容器苗在干旱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27.
发根农杆菌诱导青蒿发根产生及其离体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28.
超排兔排卵前后Graaf氏卵泡硷性磷酸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29.
σ^32是由E.coli rpoH基因编码的一为32KD的热应激蛋白转录调控因子。当热应激或其它应激反应发生时,它迅速激活热应激基因的启动子,大量转录其mRNA,合成热应激蛋白。本综述了σ^32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其对热应激基因转录的调控。  相似文献   
830.
为探究肥沃耕层构建技术对白浆土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在黑龙江省富锦市的白浆土上进行了3年的定位试验,试验设置常规整地方法(T15)和肥沃耕层构建方法[秸秆深混还田(T35+S)、有机肥深混施用(T35+M)、秸秆与有机肥深混还田(T35+S+M)、深翻35 cm+秸秆深混+有机肥+化肥(T35+S+M+F)]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1)肥沃耕层构建处理均比常规对照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增幅15.4%~50.9%。2)与常规对照相比,肥沃耕层构建前两年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显著,到第3年显著提高了耕层(0~15 cm)土壤pH值;T35+S+M+F、T35+S+M、T35+M处理显著提高了亚耕层(15~35 cm土层)土壤pH值,T35+S处理对亚耕层土壤pH值影响不显著。3)肥沃耕层构建处理(T35+S+M+F、T35+S+M、T35+M、T35+S)可提高耕层和亚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其中亚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2%~46.6%、9.1%~51.8%、17.5%~130.1%、4.4%~62.8%、22.2%~68.7%,导致亚耕层肥力丰富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