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5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41.
目的 为了经济快速分离眼镜王蛇(Ophiophagushannah,Oh)蛇毒中的毒素成分。 方法 用普通离子交换剂于高效液相色谱柱 (HPLC) TSKgel SP-Toyopearl 65 0 SF (4× 1 5 0 mm)层析法 ,实验取得最佳分离条件后 ,将蛇毒样品上柱后进行梯度洗脱 ,各洗脱峰收集后在 Cosmosil 5 C4-AR-3 0 0柱 (4 .6× 1 5 0 mm)上进行逆相 HPLC分析。非单峰组分再进行 HPLC凝胶过滤柱TSKgel Toyopearl HW-40 Fine(4× 2 5 0 mm)层析 ,层析峰组分再进行 HPLC逆相分析。 结果 眼镜王蛇毒经HPLC离子交换柱层析获得了 1 6个蛋白组分 ,其中有 5个组分经逆相 HPLC分析单一组分 ;另外的复合性组分再进行 HPLC凝胶过滤柱层析后又得到 5个单峰蛋白组分。 结论 HPLC离子交换柱层析对分离蛇毒蛋白很有实用价值 ,特别是蛇毒样品量少的情况下 (1 0 ug)也能较好分离。还具有分离时间短 (1 h左右 ) ,无须低温条件等优点。HPLC凝胶过滤柱层析可进一步使蛋白组分得到提纯  相似文献   
142.
多疣壁虎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用光镜和电镜对多疣壁虎肠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做了初步的观察,结果显示,十二指肠嗜银细胞密度最高,大肠次之,空、回肠较低;作者认为嗜银细胞的分布与动物生活环境是相关的,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位于肠上皮细胞之间和固有层结缔组织中,电镜下,嗜银细胞内充满足电子致密颗粒,十二指肠和大肠嗜银细胞颗粒大小和密度不同。根据内分泌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开放型和闭合型两类。本文还对多疣壁虎肠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特点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3.
瘦蛋白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柳淑芳  杜立新  闫艳春 《遗传》2001,23(4):389-390
肥胖基因的产物-瘦蛋白可通过下丘脑或直接作用于卵巢,对动物的青春期发育、生殖器的发育以及性激素的分泌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拟对瘦蛋白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繁殖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4.
重金属镉、锌在菹草叶细胞中的超微定位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水环境污染中十分突出的是重金属的污染 ,主要来源为流入物、渗漏和大气沉降 (Larcher ,1995 )。由于重金属污染物不但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 ,而且能在生物体内富集 ,并通过水生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而对高营养级的生物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因此日益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许多研究从超微结构损伤和生理生化的角度研究了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机制。施国新等 (2 0 0 0 )观察了重金属汞、镉污染对水生植物黑藻叶细胞的超微结构损伤。彭鸣等 (1991)研究了重金属镉、铅诱导的玉米超微结构的变化。李荣春 (2 0 0 0 )研究了Cd、Pb及其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145.
ScripMagazine1999年79卷第19页报道:尽管早期的小鼠衍生产品能诱导免疫反应,但是单克隆抗体(单抗)的治疗潜在作用长期以来已得到公认。已有数个开发出的嵌合体和人源化抗体获得批准。噬菌体表达和转基因技术的最新进展使全人单抗的产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6.
近3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DVI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刘可  杜灵通  侯静  胡悦  朱玉果  宫菲 《生态学报》2018,38(6):1885-1896
气候变化已明显影响到陆地植被的活动,但在不同生态系统间存在差异,研究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不仅可揭示各生态系统植被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而且可为我国不同生态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82—2012年GIMMS NDVI3g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30年中国各陆地生态系统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其与气候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中国植被活动显著上升,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ANDVI)的上升幅度为0.0029/10a(P0.05),年最大归一化植被指数(MNDVI)的上升幅度为0.0076/10a(P0.01);植被活动显著增强的区域主要是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农田和森林生态系统,显著下降的区域主要是分布于西北的荒漠生态系统和东北的森林生态系统;尽管ANDVI和MNDVI线性趋势的显著性有所差异,但农田、森林、草地和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的NDVI总体呈非稳定的上升趋势,上升过程中伴随着较大波动,荒漠生态系统的NDVI呈下降趋势,植被退化显著;与线性趋势不同,各生态系统植被活动的残差趋势包含"上升—下降"两个阶段,并相继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发生转折;上述5类生态系统的植被活动存在不同尺度的周期特征,年际周期波动特征(1.9—7.6a)比较显著,而年代际周期(10.7a和22.2a)的显著性相对较差;各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在趋强过程中存在2.1—7.1a的年际周期节律;海洋与大气环流的短周期脉动与各生态系统植被活动的周期性节律有着明显关联,ENSO事件和太阳活动是推动植被活动周期性振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7.
长期免耕秸秆覆盖对寒地草甸土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地处中温带地区,农田秸秆量大,不同秸秆还田技术与耕作制度结合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尚不明确.通过2010-2017年连续8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对草甸土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试验设秸秆无覆盖区(0%)、30%覆盖量(30%)、60%覆盖量(60%)、100%覆盖量(100%)4个处理.结果表明: 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可使土壤容重增加0.10~0.20 g·cm-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并随覆盖量增加呈递增趋势;秸秆覆盖使土壤固相率比无覆盖增加2.5%~7.8%;土壤温度随秸秆覆盖量增加降幅增大,表层尤为明显,0~5 cm土层温度降幅1.87~2.90 ℃;土壤含水量随秸秆覆盖量增加呈增加趋势,与无覆盖相比差异显著,0~5 cm土层增加幅度为6.4%~10.2%;秸秆覆盖使土壤总孔隙和直径>0.05 mm通气孔隙减少,0.05~0.002 mm有效孔隙增加,覆盖量越大增加越明显,对土壤无效孔隙的影响不规律.长期秸秆覆盖增加了土壤紧实度和土壤水分,降低了土壤温度和土壤总孔隙,增加了0~5 cm土层土壤有效孔隙.  相似文献   
148.
胃内因子(gastric intrinsic factor,GIF)是一种转运蛋白,在介导维生素B12(VB12)维持机体正常造血功能、神经系统功能和免疫调节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胃内因子样蛋白(gastric intrinsic factorlike protein,GIFLP)在马氏珠母贝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本研究运用RACE技术获得马氏珠母贝胃内因子样蛋白基因(Pm GIFLP)的c DNA序列全长,并检测Pm GIFLP在各个组织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Pm GIFLP序列全长1 721 bp,其中5'UTR为78 bp,3'UTR为116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527 bp,编码508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量(MW)为56 644.84 Da,理论等电点(p I)为7.13。SMART软件分析显示Pm GIFLP氨基酸序列具有2个典型的钴胺素结合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发现Pm GIFLP与其它物种的同源性较低。q RT-PCR结果表明Pm-GIFLP基因在肝胰腺中显著高表达,其次是外套膜边缘区、性腺和足。综上所述,Pm GIFLP可能参与马氏珠母贝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为进一步探究Pm GIFLP在马氏珠母贝中免疫防御中的作用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9.
云南傣族中所见的G6PD突变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错配碱基PCR/酶切法,在云南傣族中发现ntl388 G→A、ntl376 G→T和nt392 G→T G6PD基因突变型。其中主要为1388突变(18/23)。此3种突变也见于华南地区的汉族中,而有别于非中国人的突变型。提示傣族与汉族可能有同一民族渊源。利用PCR-SSCP方法在不同外显子中发现3例未知突变,待进一步DNA序列测定定型。 Abstract:By using mis-matched PCR followed by endonuclease digestion,G6PD gene mutations nt1388G→A,nt1376G→T,and nt392G→T were found among Dai national minority in Yunnan Province.Among these mutations,18 out 23 were nt1388G→A mutation.These three types of mutation were also found in Han people in the southern China,and never reported in other ethnic groups worldwide.It implied that the Han and Dai people perhaps had the same ethnic origin.Mutations of three undefined cases were identified in different exons by PCR-SSCP method.The exact mutation point will be detected by DNA sequencing under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50.
对6~8周龄Wistar大白鼠随机抽样,♂136只,♀137只,眼底静脉丛抽血,用赖氏法测血清谷丙转氨酶,按统计学原理进行统计,并对总体正常值范围估计。结果,♂:X±S=4013±1413,μ±SX=4013±121,μ的可信区间估计为3772~4254(95%可信度)和3695~4331)99%可信度,正常值范围估计为13~69(含95%总体)和9~77(含99%总体);♀:X±S=3816±1551,μ±SX=3816±133,μ的可信区间估计为3553~4079(95%可信度)和3468~4164(99%可信度),正常值范围估计为9~70(含95%总体)和6~81(含99%总体),单位均为卡门氏单位,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