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01.
宁夏宁南山区红庄林场甘肃鼢鼠分布密度与危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庄林场不同立地条件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山间谷地甘肃鼢鼠平均密度为33只/hm^2;草甸山坡甘肃鼢鼠平均密度为13.3只/hm^2;林地甘肃鼢鼠平均密度为6.3只/hm^2。由于鼢鼠破坏活动,幼林受害率轻者为10%~20%,重者达到70%-80%。鼢鼠危害已制约当地造林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2.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上最重要的流行性病害之一,可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陇南地区是我国小麦条锈菌主要越夏易变区和新小种发源地,了解该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区域内条锈菌遗传多样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TP-M13-SSR荧光标记技术对11个种群330个小麦条锈菌分离株基因组DNA进行了SSR标记分析。不同海拔区域的条锈菌遗传多样性有明显的差异,高山区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半山区次之,川道区相对比较低。不同生态区域内,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分化程度不同,高山区和半山区遗传分化程度大,基因流小,川道区群体遗传分化程度比较小,基因流大。来自不同海拔区域的菌系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这一结果从分子水平证明了在陇南地区小麦条锈菌在山区与川地之间存在广泛的菌源交流,可就地完成周年循环。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D)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对16例癌周正常组织和56例甲状腺癌组织切片染色,观察癌周正常组织和甲状腺癌组织VEGF-D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甲状腺癌中VEGF-D阳性表达主要见于细胞的胞膜上和胞质中.VEGF-D阳性表达在癌周正常组织和甲状腺癌分别为18.7%和71.4%,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2)在甲状腺癌中VEGF-D在淋巴结非转移组表达阳性率为60.0%,而转移组表达为83.8%,明显高于非转移组,两者问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VEGF-D阳性表达在非转移组50%,淋巴结转移组85.1%,明显高于非转移组,说明VEGF-D在淋巴结转移组比非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显著,VEGF-D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1)在癌周甲状腺组织VEGF-D阳性反应较弱,在甲状腺癌组织VEGF-D阳性反应较强,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在甲状腺癌中,尤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其癌组织中VEGF-D的表达强度增加,与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相比,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D的表达较强,可作为肿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FOXQ1和Snail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8例胃癌组织中FOXQ1和Snail的表达,比较FOXQ1和Snail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在178例胃癌中,FOXQ1和Snail过表达分别为103例(57.8%)和87例(48.9%),76例(42.7%)同时表达FOXQ1和Snail。FOXQ1的表达与胃癌pTNM分期(P<0.001)、浸润深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1)、分化程度(P=0.002)和肿瘤直径(P=0.001)有关。Snail的表达与胃癌pTNM分期(P<0.001)、浸润深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1)、Borrmann分型(P=0.016)、分化程度(P=0.037)和肿瘤直径(P< 0.001)有关。结果表明,FOXQ1高表达与Snail表达呈正相关(r= 60.705,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OXQ1或Snail表达与OS相关(P< 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FOXQ1、Snail、p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分别与5年OS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分析显示,FOXQ1(HR 2.621,95%CI 1.571-4.374,P< 0.001)、Snail(HR 2.925,95%CI 1.767-4.841,P<0.001)和淋巴结转移(HR 1.345,95%CI 1.130-1.601,P=0.001)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FOXQ1与Snail的表达密切相关,FOXQ1与Snail的联合表达模式可作为胃癌患者更有效的预后指标。FOXQ1与Snail在胃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确切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5.
IL-33是在2005年发现的IL-1家族新成员,具有双重调节作用,一方面作为核因子定位于细胞核内,起转录调控作用;作为细胞因子参与调节Th2型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在自身免疫病、感染、糖尿病、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综述总结讨论在现阶段对IL-33的研究及其在有关疾病中发挥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6.
摘要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与发生血栓栓塞(T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41例NS患者,根据是否并发TE分为TE组56例,非TE组185例,另选取6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Hcy、D-D和BNP水平,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NS患者并发TE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判断血清Hcy、D-D和BNP水平对NS患者并发TE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血清Hcy、D-D和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组血清Hcy、D-D和BNP水平明显高于非TE组,非TE组血清Hcy、D-D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组高血压史、利尿剂使用史、糖皮质激使用史比例和BUN、24hUPQ水平明显高于非T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Hcy、D-D、BNP、24hUPQ为NS患者并发TE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Hcy+D-D+BNP水平诊断NS患者并发TE的AUC明显大于血清Hcy、D-D和BNP单独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也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NS患者血清Hcy、D-D和BNP水平明显提升,合并TE后进一步提高,且血清Hcy、D-D和BNP水平为NS患者发生TE的危险因素,联合测定可提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通过检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者血清中的抗RA33抗体,了解抗RA33抗体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固相分析检测81例JIA患儿(女19名,男62名,平均年龄8.6岁,平均病程1.4年)血清中抗RA33抗体、RF,同时以55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其他关节性疾病或病毒感染患者和4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阴阳性结果判断均采用试剂盒推荐的临界值。结果:81例JIA患儿中抗RA33抗体阳性率为11.11%(9/81),RF阳性率为12.35%(10/81),特异性均为91.35%;JIA组与正常对照组抗RA33抗体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关节性疾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JIA组中抗RA33抗体的检出与RF无相关性(P>0.05);在JIA各亚型中抗RA33抗体主要存在于全身型和多关节型,各占33.3%和25.0%,RF则只出现于多关节型,占62.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81例JIA患儿中共有18例关节出现影像学改变,其中4例抗RA33抗体阳性(22.2%),与未发生影像学改变的JIA患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RA33抗体尚不能作为JIA早期诊断的新的可靠性指标,抗RA33抗体主要见于全身型和多关节型,对JIA的分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MBL是补体激活凝集素途径的关键因素。MBL基因多态性影响MBL血清水平。结肠直肠癌患者血清MBL水平升高,低水平的MBL则预示着术后肺炎的发生,目前还不清楚此相关性是否与遗传相关。本实验分析调查了结肠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MBL基因分型,评估基因分析和复发率、生存率之间潜在的相关性。方法:使用TaqMan基因分型分析法和实时定量PCR分析MBL基因的4个SNP、启动子区2个SNP、非编码区1个SNP;ELISA测定标本血清MBL含量。结果:所有标本中发现了8种不同的MBL单体型,它们在患者和健康者中出现频率几乎是完全一样的;YA/YA基因型与高水平的MBL相关,YO/YO与低水平的MBL水平相关,6种不同基因型CRC患者的MBL水平存在着明显不同。结论:MBL基因型与血清MBL浓度显著相关(P<0.0001);突变型B,C,D和启动子单体型Y,X对MBL含量的影响起主要作用;MBL基因型和术后感染并发症没有明显相关性(P=0.33),与复发癌和存活时间也没有明显相关性(P=0.74)。因此,从基因水平还不能解释为何结肠直肠癌患者血清MBL水平增加。对比已经检测出的血清MBL水平,其基因型还不能预测结肠直肠癌患者的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结合组织工程皮肤对裸鼠巨大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富含生长因子的浓缩血小板的血浆,并测其所含生长因子的量;其次,在裸鼠的背侧部分构建大面积皮肤创面,分别用人工真皮,组织工程皮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织工程皮肤,表皮生长因子组织工程皮肤和PRP结合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巨大创面;最后,手术后不同时间间隔收集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PAS染色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评估创面愈合情况。结果:PRP结合组织工程皮肤组创面修复愈合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肾包膜下积液的成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3例肾包膜下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中,除1例因肿瘤致尿路梗阻放弃治疗,余均经治疗后肾包膜下积液治愈。结论:肾包膜下积液病因以梗阻性为多见,解除梗阻后可治愈;原因不明的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肾包膜下穿刺引流术因创伤小,是首选方法,对穿刺引流术治疗后复发病例,可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