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1.
大螟不同地理种群COⅡ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大螟Sesamia inferens 9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DNACOII基因的测序,运用软件DNAStar的MegAlign程序分析了大螟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COII序列的遗传分歧及相似性;同时运用Mega 3.0软件建立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COII基因在大螟中进化速度较快,不同种群之间已产生较大的差异,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大螟种群间序列相似性最低仅为90.7(海南和江西种群),进化分歧矩阵同时也显示差异最大为0.102(云南和江西种群)。此外,以与大螟同属的非洲大螟及螟蛾科的台湾稻螟为外群进行比较显示,COII基因在属内种间差异明显,遗传相似性为87.7-91.8,进化分歧为0.088-0.137;与台湾稻螟的差异最大,相似性仅为82.2-85.8,进化分歧为0.159-0.202。进化树显示,大螟贵州的丹寨种群、沿河种群和福建的福州种群聚为一个分支,江苏扬州种群和江西新余种群聚为一支,安徽的阜阳种群和芜湖种群关系最近,说明不同地理种群的大螟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个快速进化的复合种。由于近年来烟粉虱危害不断增加, 其生物型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我国, 不仅存在危害严重的B型烟粉虱, 同时也已发现多种非B型烟粉虱。通过鉴定我国部分地区目前发生的烟粉虱生物型种类, 分析它们与世界各地不同生物型之间的关系, 可为我国烟粉虱的生物型检测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6S rDNA基因作为分子标记, 鉴定了2005年与2006年在我国6个省份(自治区)采集的22个非B型烟粉虱样本的生物型, 并探讨了各生物型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所研究的22个非B型烟粉虱归属于Q型、Nauru型和An型, 3种生物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在10%以上, 但是Q生物型与B生物型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遗传距离在2.8%~4.0%范围内; 进化分歧数据还表明, 不同生物型之间的遗传距离明显大于同一生物型内遗传距离, 其中Q型内部差异最小, 在0.9%以内; 同时结果表明目前在我国多个生物型共同存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其中Nauru型的分布较广泛; 在云南地区检测到的非B型烟粉虱生物型类型最多。【结论】烟粉虱生物型遗传分化复杂, 利用16S rDNA基因能有效鉴定烟粉虱的生物型。  相似文献   
113.
本文记述中国襟属TogoperlaKlapálek昆虫6种,其中包括3新种,即无色襟虫责Togoperlanoncoloris,sp.nov.;全黑襟虫责Togoperlatotanigra,sp.nov.和三角襟虫责Togoperlatriangulata,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标本室(ZU)和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NWAU)。  相似文献   
114.
本文就科昆虫的起源,各亚科、族及属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根据各属的世界分布情况,将其分为8种类型。文中还就中国科昆虫的地理分布及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我国已知的2亚科4族20个属中,东洋区分布的有10个属,其中有3个属仅分布于我国;古北区分布的有1个属;东洋-古北区分布的有3个属;东洋-新北区分布的有1个属;东洋-古北-新北区分布的有4个属;东洋-古北-新北-非洲区分布的有1个属。此外,科昆虫在中国的一个主要分布特点就是多数种类集中分布于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而华中区则很可能是科种类的分化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向其他区扩散。  相似文献   
115.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重要入侵害虫。温度是影响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一个重要非生物因子,西花蓟马对温度的耐受性决定了它的越冬存活率和地理分布。本文研究了4种抗氧化酶在低温胁迫下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4种抗氧化酶对低温胁迫具有不同的响应模式。低温处理能显著提高SOD的活力,对POD的活力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然而,CAT和GST的活力在低温胁迫处理表现为先降低,随后逐渐提高的趋势。本研究结果表明4种抗氧化酶在西花蓟马应对低温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6.
江苏金坛地区烟粉虱的发生扩散及寄主适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调查表明,金坛市尧塘花木基地是该地区烟粉虱扩散蔓延的虫源地。该虫4月下旬逐渐从越冬虫源地向外扩散蔓延,首先在葎草[Humulus scandens(Lour)M err]上产卵危害,然后再危害其它植物;距虫源地越近,发生的时间早,虫口密度高,反之,则发生的时间迟,虫口密度低;11月下旬部分种群迁移到温室大棚内越冬。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明确不同温度对瓜绢螟Dianphania india (Saunders)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了解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瓜绢螟的测报及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内恒温条件下,研究瓜绢螟在不同温度(21、24、27、30和33°C)下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生命表参数。【结果】研究表明,温度对瓜绢螟不同发育阶段有显著影响;其中,卵历期(4.52 d)、幼虫历期(25.32 d)、蛹历期(13.98 d)、雌虫寿命(56.44 d)、雄虫寿命(52.79 d)及世代历期(46.15 d)均在21°C条件下为最大值,且随着温度升高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在33°C均达到最小值;卵、幼虫、蛹和成虫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54、9.90、14.28和15.00°C,有效积温分别为38.00、287.00、77.72和277.60日·度;33°C下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速率λ最高,分别为0.179 21和1.196 27,但雌虫产卵量在此温度下开始下降;在30°C下净增值率R0最大(84.212),而总生殖率GRR在27...  相似文献   
118.
福寿螺(Pomacea spp.)已广泛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且逐年向北扩散。本研究采集了长江下游上海及江苏分布区11个种群的福寿螺样品,测序获得270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生成10个单倍型(Hap1–10)。基于遗传距离及系统发育分析将Hap1–9鉴定为小管福寿螺(Pomaceacanaliculata),Hap10为斑点福寿螺(P.maculata)。其中,小管福寿螺在所有采样点均有分布; AMOVA层次分析将小管福寿螺种群分成跨长江分布的3个组群,且分子变异主要来源于组群间。进一步结合已发表的我国其他地区(大陆和香港),以及日本和原产地阿根廷、巴西种群的福寿螺序列,形成包含972条COI序列的数据集进行种群遗传学分析。单倍型网络分析中,所采集的小管福寿螺种群分布于3个包含阿根廷单倍型的子网络,其中包含Hap5和Hap7的子网络在我国首次被发现,表明长江下游地区小管福寿螺从阿根廷多次入侵,并发现一个新的入侵历史事件。斑点福寿螺仅在长江以北江苏地区检测到,单倍型Hap10也是我国大陆其他地区的主要单倍型,表明长江以北江苏地区的斑点福寿螺可能由国内已有分布区扩散而来,均起源于巴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