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通过屠宰和解剖学试验,验证金川多肋骨牦牛体外触摸鉴别方法的准确性,为科研和生产应用建立简捷实用、准确可靠的方法。方法对试验牦牛进行触摸鉴别,根据鉴定结果,依照肋骨对数将牦牛分为A、B两组(A组具15对肋骨,B组具14对肋骨),从A、B两组中随机抽取25%的个体进行屠宰和解剖实验。应用触摸鉴别法在中心产区和分布区对15对肋骨牦牛的比例进行普查。结果触摸鉴别准确率为96.15%;19头肋骨数为15对的牦牛中,胸椎为15,腰椎数为5的个体有18头,约占95%。而腰椎数为4的个体仅1头,占5.26%;26头屠宰牦牛中,真肋+弓肋+浮肋组型为8+7+0个体的比例为68.42%;8+6+1个体比例为31.58%。结论触摸鉴别法简捷、准确率高,可以在生产和科研中推广应用;15对肋骨牦牛中,大多数个体的胸椎多出1个,而腰椎数正常,且60%以上个体肋骨组型为8+7+0,无浮肋;中心产区,多肋牦牛比例为52.08%,分布区为30.2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菌种编号ATCC15692)为对象,研究cntRLMN在锌离子摄取中的功能。【方法】在ΔznuBC的基础上,以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cntRLMN的各种突变菌株,通过质粒接合转移的方法构建其互补菌株及lacZ转录融合报告菌株,运用β-半乳糖苷酶酶活检测研究了Zur蛋白对cntRLMN的转录调控,凝胶阻滞实验(EMSA)检验Zur蛋白与cnt启动子及cnt启动子的突变片段的体外结合,并进一步通过生长曲线分析对cntRLMN中cntR、cntL、cntN等基因的锌离子摄取功能进行了分析和鉴定。最终,通过构建大蜡螟幼虫的侵染模型来研究cntRLMN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发挥的影响。【结果】lacZ转录融合的酶活分析显示cntRLMN受Zur蛋白的负调控,其表达以Zur蛋白依赖的方式受锌离子饥饿的诱导;EMSA实验的结果显示cntRLMN的启动子可以与His-Zur结合形成DNA-蛋白质复合体,结合位点为GCGTTATAGTATATCAT;生长曲线和大蜡螟幼虫侵染实验的分析结果显示ZnuBC和CntRLMN的功能存在互补性,仅znuBC和cntRLMN双缺失突变时菌株在限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和对大蜡螟幼虫的毒性才受到显著抑制,说明CntRLMN代表另一种独立的锌离子摄取系统。【结论】cntRLMN是受Zur直接负调控的另一种独立的铜绿假单胞菌锌离子摄取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的发挥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伊犁地区汉、维两个民族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基因的差异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汉族及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慢性HBV感染患者各50例,患者均经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确诊存在天然HBV耐药基因(耐核苷酸类药物),观察HBV耐药基因分型特点及对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突变位点的情况。结果:汉族HBV感染患者的耐药基因型集中于B、C型,且以C型为主,而维族以D型为主,两组各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患者在rt204位点变异明显,而维族在rtn236t、rta181v/t+rtn236t位点变异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疆伊犁地区天然HBV病毒耐药基因患者中,汉族及维族耐药基因分型及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均存在显著差异,临床可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变异靶点,选择合适的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生物制备骨形成蛋白10(BMP10)为目标,研究BMP10成熟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活性。方法:以人源BMP10成熟肽基因为模板,PCR获得N端带有组氨酸标签(6×His)的融合基因6×His-m BMP10,构建p ET28a/m BMP10表达载体;热击转染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获得重组表达菌株BL21/p ET28a-6×His-m BMP10,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SDS-PAGE电泳、Western印迹对蛋白进行分析;超声波破碎菌体,收集包涵体,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电泳纯目的蛋白;透析复性后,非还原SDS-PAGE检验目标蛋白的二聚体形成;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检测蛋白活性。结果:纯化得到纯度90%以上的m BMP10,复性后二聚体得率约为40%;活性实验测得P19细胞的Smad6蛋白表达上调3倍左右。结论:通过大肠杆菌表达体系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BMP10,为后续作用机理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复合应激大鼠模型阴茎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并观察伊木萨克片对二者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56只正常雄性SD大鼠,其中10只为正常对照组(N),余46只为造模组,采用富含环境雌激素饲料+寒冷环境的干预条件建立复合性应激大鼠模型(20 w),并随机将其分为模型组(B1)、自然恢复组(B2)和伊木萨克干预组(B3),药物干预2 w后,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阴茎组织中CGRP、VIP的表达。结果:①大鼠阴茎组织中CGRP表达:B1、B2组较N组明显减少(P0.05);B3组较B1、B2组明显增多(P0.05)。②大鼠阴茎组织中VIP表达:B1、B2组较N组显著降低(P0.05);B3组较B1、B2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复合应激大鼠模型阴茎组织中CGRP、VIP明显减少,伊木萨克片干预可抑制此变化。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赤水河流域干流及支流的鱼类物种组成中未曾出现过尖头(鱥)(Rhynchocypris oxycephalus)和董氏须鳅(Barbatula toni).但是,近年来在赤水河支流白沙河的鱼类资源调查中发现了这两个物种的分布,其来源及未来的生存可能性受到关注.本研究比较了尖头(鱥)赤水河野外种群与养殖种群形态上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D4(Th1)和CD8(Tc1)T细胞对肝癌患者的AFP的应答反应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其早期诊断与预防提供新策略。方法:研究对象为62例HCC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重点分析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对HCC患者的AFP-衍生肽的反应;用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对IFN-γ进行检测。结果:抗AFP的Tc1反应检测阳性结果在对照组为28.5%,在OkudaⅠ期的肝癌患者中为25.0%,在Ⅱ或Ⅲ期的HCC患者中为31.6%。抗AFP Th1阳性反应仅在HCC患者中检测到。抗AFP Th1阳性反应在44.4%的Child-Pugh A级的HCC患者中检测到,但是在Child-Pugh B或C级中仅15.4%。Tc1型反应在Child-Pugh A级肝功的患者中为16.7%,在Child-Pugh B或C级患者中为46.2%。结论:抗AFP Th1应答更多出现在早期肝硬化的HCC的患者中,而抗AFP Tc1应答更可能出现在晚期肝硬化患者中,这些结论为抗肝癌疫苗药物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25 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144 例 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间歇组、轻度持续组、中度持续组及重度持续组,选取60 例健康儿童作 为对照组,检测血清25-(OH)D3 水平;在治疗4 周后应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系统(C-ACT)对患儿哮喘控制情况给予评价,将 所有患儿分为未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及完全控制组,比较各组血清25-(OH)D3 水平的差异。结果:对照组、轻度间歇组、轻度持续 组、中度持续组、重度持续组5 组之间血清25-(OH)D3 水平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从对照组到重度持续组血清25- (OH)D3 水平逐渐降低(P<0.05);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及未控制组三组血清25-(OH)D3 水平亦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5),从完全控制组到未控制组血清25-(OH)D3 水平亦呈现逐渐降低趋势(P<0.05);血清25-(OH)D3 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 相关(rs =-0.489, P<0.05),血清25-(OH)D3 水平与C-ACT 评分亦呈负相关(rs =-0.470, P<0.05);随着血清25-(OH)D3 水平下降 程度的加重,患儿发生重度持续发作、出现C-ACT 评分<19 分的风险值(OR)则逐渐增大。结论:血清25-(OH)D3 水平与哮喘患儿 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情控制情况密切相关,早期血清维生素D 水平对于哮喘患儿病情及近期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岱衢洋大黄鱼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补充岱衢洋海域产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细胞遗传学数据,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8~10μg/g)及秋水仙素(1~2μg/g)活体腹腔注射培养,头肾细胞制片、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显微观察象山港网箱养殖的岱衢洋产大黄鱼的染色体核型,用Micromeasure3.3软件测量染色体相对长度与臂比。结果显示,岱衢洋大黄鱼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公式为2n=24st+24t,NF=48,染色体相对长度最长为5.53,最短为2.60,未发现异型染色体和随体。本研究的岱衢洋产大黄鱼染色体核型与以往报道的大黄鱼核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基于4省野外调查样点和农户调研数据,对中南4省(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农田有机物质与化肥投入量以及农田氮、磷、钾收支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农田有机物质投入量大小为广西(8993 kg·hm-2)>湖南(6390 kg·hm-2)>湖北(5012 kg·hm-2)>广东(4630 kg·hm-2);平均化肥投入量为广西(777.5 kg·hm-2)>湖南(501.6 kg·hm-2)>湖北(486.4 kg·hm-2)>广东(340.4 kg·hm-2).4省农田氮和磷收支为氮磷盈余,其中广西农田氮盈余率(67.2%)、磷盈余率(99.0%)明显超过湖南(氮盈余率33.2%,磷盈余率50.8%)、湖北(氮盈余率11.8%,磷盈余率11.0%)以及广东(氮盈余率7.8%、磷盈余率30.0%).湖南、湖北、广东3省为钾亏缺,亏缺率分别为湖南6.6%、湖北18.7%、广东12.4%,而广西收支为钾盈余1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