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38篇 |
免费 | 497篇 |
国内免费 | 2060篇 |
专业分类
70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158篇 |
2022年 | 185篇 |
2021年 | 212篇 |
2020年 | 190篇 |
2019年 | 208篇 |
2018年 | 193篇 |
2017年 | 142篇 |
2016年 | 175篇 |
2015年 | 213篇 |
2014年 | 315篇 |
2013年 | 228篇 |
2012年 | 251篇 |
2011年 | 219篇 |
2010年 | 188篇 |
2009年 | 244篇 |
2008年 | 187篇 |
2007年 | 238篇 |
2006年 | 265篇 |
2005年 | 207篇 |
2004年 | 228篇 |
2003年 | 220篇 |
2002年 | 169篇 |
2001年 | 150篇 |
2000年 | 163篇 |
1999年 | 193篇 |
1998年 | 137篇 |
1997年 | 142篇 |
1996年 | 166篇 |
1995年 | 148篇 |
1994年 | 159篇 |
1993年 | 122篇 |
1992年 | 127篇 |
1991年 | 163篇 |
1990年 | 91篇 |
1989年 | 109篇 |
1988年 | 63篇 |
1987年 | 56篇 |
1986年 | 37篇 |
1985年 | 48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46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38篇 |
1980年 | 27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13篇 |
1977年 | 13篇 |
1965年 | 15篇 |
1963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四种提取芸芥基因组DNA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芸芥为材料 ,分别用CTAB法、SDS法、尿素法、NaOH法四种方法对芸芥基因组DNA进行了提取 ;并用紫外光分光光度计法、琼脂糖电泳法和RAPD分析法对所提取的DNA进行检测 ,将它们在DNA的产量、质量和耗时、耗费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试验条件选取最合适的提取方法。通过四种方法的比较 ,研究认为尿素法是芸芥基因组DNA的最佳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alpha(TNF-alpha)、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掌跖脓疱病患者63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用钙泊三醇
倍他米松软膏联合NB-UVB 治疗,对照组单纯照射NB-UVB,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8 周,治疗4 周及8 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测
定血清中TNF-琢、IL-17 的浓度。结果:治疗4周和8 周后,治疗组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和8 周时,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2.58 %和45.16 %,治疗组为53.13 %和78.13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停
药后3 个月,对照组复发率为35.48 %,治疗组复发率为12.50 %,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NF-alpha、IL-17
的浓度均较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辅助治疗可以更
有效提高掌跖脓疱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这可能与其降低患者外周血中TNF-琢和IL-17 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3.
54.
笔者于1990年在四川省德阳市中区略平、孟家等乡镇农村给怀孕母猪投服“调痢生”预防仔猪黄、白痢病。选择品种、胎次、饲养条件基本一致的怀孕母猪60头,随机分为3组。1组产前5天,2组产后20天开始口服“调痢生”,剂量100mg/kg/日,拌入少许冷饲料中服食,连服5天。3组作为对照。全部仔猪同期观察50天.结果显示:母猪口服“调痢生”后可降低仔猪黄、白痢患病率及死亡率;仔猪增重率高于对照组.产前服用效果优于产后服用. 相似文献
55.
以同一立地条件下不同径级的胡杨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探讨胡杨枝、叶和花芽形态数量特征随径级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径级的增加,叶形指数、枝条长度、每枝叶片数逐渐减小,叶面积、叶周长、叶柄长、枝条粗度、每枝花芽数、花芽长度和花芽宽度逐渐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枝、叶、花芽形态数量指标均与径级存在极显著正/负相关性;花芽长度、花芽宽度、叶形指数、叶面积、叶周长、叶柄长、枝条粗度、每枝叶片数、每枝花芽数两两间均呈极显著正/负相关,枝条长度与叶形指数、叶面积、叶周长、叶柄长、枝条粗度、每枝叶片数、每枝花芽数间均呈现极显著正/负相关,说明胡杨枝、叶和花芽形态数量不仅随着个体发育阶段而逐渐变化,而且枝、叶和花芽形态数量的变化是协同进行的。方差分析显示,枝条长度、每枝叶片数在4径级开始有显著的减少,枝条粗度则与每枝花芽数、花芽长度和宽度同步从10径级开始呈现"阶梯式"的显著增加,叶形指数和叶柄长度的显著变化也出现在10径级。枝、叶和花芽形态数量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与胡杨阶段转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6.
PCR和生物素探针对HFRSV的检测和分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比较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76/118株和R_(22)株的核苷酸序列,根据引物设计原则及检测分型的目的,设计并合成了3对引物。1对引物取于两毒株间的高同源区段,作为共同引物和外引物;另两对引物取于两毒株间的低同源区段,分别作为野鼠型引物、家鼠型引物和内引物。建立了DNA聚合酶链反应(PCR)和NestPCR方法,并用NcstPCR合成了两种型特异的生物素探针。PCR检测76/118、A_9、陈、R_2、R_225个毒株,用外引物时均扩增出1条约300bp的条带;用内引物的野鼠型引物时,除R_(22)株之外,其余4株均扩增出1条约70bp的条带。斑点杂交试验证实了PCR检测分型的准确性。NestPCR和生物素探针斑点杂交试验可以测出1-10bg的目的cDNA。 相似文献
57.
分析了面积,海拔高度,离物种源的最小距离,岛屿形状和人类活动对舟山群岛蛙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物种多样性与岛屿面积和最高海拔明显相关。但物种多样性与离物种源的最小距离没有显著相关性。这说明钫屿形成后蛙类与岛屿间很少发生迁移和再定居,物种数处于“非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8.
<正> 一九八○年二月,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五○五地质队勘测清江地下水流量时,发现动物化石后,省博物馆派人去,在第二次调查中,除进一步弄清地层情况外,还收集到更重要的人类化石标本。长阳县城位于龙舟坪,原是清江的一个江心洲,后因清江下蚀,洲与北岸相连。果酒岩与龙舟坪隔水相对,位于清江南岸。最高峰海拔约300米。整个基岩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下寒武系石龙洞灰岩,下部为下寒武系石牌组页岩。化石的出土地点是发育于石灰岩中的一处岩屋,高出清江水面约50米,相当于清江的三、四级阶地。岩屋的形成时期大约是中更新世。岩屋内的堆积物大体可分为两组四层: A组(全新统) 第一层红色土层、结构松散。为汉代及以后的堆积; 第二层红黄色土层,结构较松散,或微 相似文献
59.
广西大瑶山的银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杉自1955年首次在广西花坪林区发现之后,时隔30多年,而于1986年在大瑶山土县,即北纬24°9′—24°24′发现了银杉的新分布,从而把我国银杉的分布区向南推移了约1°30′,成为目前已知银杉地理分布的最南界。大瑶山的银杉不但植株高大,树干圆满通直,而且在水平、垂直分布、生境条件和所处林带等方面均与各地的分布点有明显的不同。 大瑶山银杉的上层林木以松科为主,中下层以壳斗科、樟科和山茶科占优势。按照Raunkia生活型分类系统的分类结果,常绿成分和革质叶占绝对优势(分别占98.1%和90.4%)。革质叶和细型叶常绿针叶大高位芽植物是群落的主要成分;单叶、革质、小型叶和中型叶的常绿阔叶中高位芽和小商位芽植物在中下层发育最好。根据样地内幼苗幼树少,和缺乏中下层林木的事实表明,它在群落中的稳定已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样地外和其他林地上,虽可见到少量中下层林木和幼苗幼树,但从群落的发展趋势来看,这里的银杉混交林最终要由常绿阔叶林所更替。 本文亦根据树干解析论述了银杉的生长情况。 1981—1982年大瑶山综考后,金秀瑶族自治县林业局和国营金秀林场,在进行杯区树种资源调查时,在县城东北方约15公里,地名为土县一带天然林中,首先发现了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从1986年开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