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洞庭湖流域曾有亚洲象(Elephasmaximus)、犀(Rhinocerossp.)、麋鹿(Elaphurusdavidianus)、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长臂猿(Hylobatessp.)、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梅花鹿(Cervusnippon)、棕熊(Ursusarctos)等哺乳动物分布,但受古气候、古地理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哺乳动物已在洞庭湖流域灭绝。这些哺乳动物的濒危和灭绝既受自然环境变化和灾变的影响,也与物种本身生物学特性和人类活动有关,尤其与人类捕杀和生境丧失有关。据古籍记载分析:在洞庭湖流域,亚洲象和犀于北宋末期灭绝或已南迁,而野生麋鹿、大熊猫、川金丝猴、长臂猿、梅花鹿和棕熊等于19世纪末灭绝。根据我们对30个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野生动物资源实地调查的结果,在洞庭湖流域已记录到21种国家重点保护哺乳动物,其中有5、6、10种哺乳动物分别处于“极危”、“濒危”、“易危”等级,这表明物种濒危的过程仍在继续。导致这些现生哺乳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是生境丧失、人类猎捕、环境污染等,而人类活动干扰对现生濒危物种存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洞庭湖流域重引入麋鹿需采取人类协助生存策略:提供足够的且受洪水影响小的适宜生境、保证稳定的奠基者种群数量、减少人为干扰、调控种群密度、实施社区共管和生计替代项目、加强疾病防治、完善保护措施、加大保护基金投入、加强生境监测和湿地恢复等。  相似文献   
12.
浙江沿岸产卵场春、夏季鱼类资源密度和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5年4月(春季)和7月(夏季)在浙江沿岸产卵场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 采用多重比较(LSD)和分类回归树(CART)方法研究了浙江沿岸产卵场春、夏季群落多样性和鱼类资源的变化, 以及多样性与诸多环境因子(生物和非生物)的关系, 结果表明: (1)该水域春季共捕获鱼类92种, 隶属17目50科77属, 夏季捕获鱼类114种, 隶属16目59科92属; (2)春季全区生物量平均为434.40 kg/km2, 中部和南部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05), 全区尾数密度平均为58.42千尾/km2, 不同区域差异不显著; 夏季全区生物量平均为1532.73 kg/km2, 北部生物量与中部差异极显著(P=0.000), 与南部差异显著(P=0.017), 全区尾数密度平均为205.50千尾/km2, 北部尾数密度与南部差异显著(P=0.034), 其他区域间差异不显著; (3)春季H′平均值为1.52, D平均值为2.18, 北部和南部D差异显著(P=0.048), 其他区域间H′和D差异均不显著; 夏季H′平均值为1.34, D平均值为1.81, 中部和北部H′差异极显著(P=0.000), 和南部差异接近极显著(P=0.01), 北部和中部D差异显著(P=0.039), 其他区域间差异不显著; (4)CART分析表明, 影响春季多样性和丰富度的主要因素有水深、浊度和溶氧; 秋季多样性水平主要受的水深、桡足类、温度和浊度的影响; (5)从空间和时间上与其他水域的多样性水平相比较得出, 在空间上, 纬度与H′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 但当纬度跨度比较大时, 低纬度水域的H′值明显高于高纬度水域的H′值; 在时间上, 多样性水平较2008年明显升高, 但与2011年的调查结果相近, 表明产卵场(南部)近几年渔业生态环境处于相对较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RAS蛋白是一类与GTP/GDP结合并具有GTP水解酶活性的小G蛋白。作为分子开关,RAS通过结合GTP而激活下游MAPK及PI3K-AKT等信号通路,从而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命过程,其突变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KRAS是RAS家族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Kras突变将导致其丧失GTP水解酶活性,从而持续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使细胞增殖失控而癌变;同时,Kras突变是肿瘤细胞的维持生长增殖所必需条件,也是肿瘤获得性耐药的关键原因之一。然而迄今为止,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Kras突变肿瘤的药物,探索针对Kras突变肿瘤的有效治疗策略与方法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该文从KRAS的功能、信号通路、突变与肿瘤的关系及目前Kras突变肿瘤的不同治疗策略和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中山杉(Taxodium ‘Zhongshansha’)具有极强的耐淹性, 但其耐淹机理仍没有明确。该研究以‘中山杉118’ (Taxodium ‘Zhongshansha 118’)幼苗为对象, 在经过93天不同水淹处理(对照、水浸、浅淹、深淹)后测定中山杉叶片和根系的无氧呼吸酶活性、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生物量以及根系活力, 从能量消耗的角度初步探索了中山杉的耐淹性。结果表明: 长期水淹使中山杉叶片与根系中3种无氧呼吸酶(乙醇脱氢酶、丙酮酸脱羧酶、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增加, 且叶片与根系的乙醇脱氢酶活性均高于乳酸脱氢酶活性, 中山杉的根系和叶片是通过加强以酒精发酵为主的无氧呼吸适应长期缺氧环境; 不同水淹处理的叶片中3种无氧呼吸酶活性均高于根系, 叶片对缺氧环境更加敏感; 中山杉叶片和根系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水淹深度的增加显著增加, 根系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叶片, 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叶片; 中山杉根系淀粉含量高是其能够长期忍受水淹的重要原因, 且中山杉适应长期水淹的策略为忍耐型; 经受长期水淹后中山杉根茎结合部长出气生根及茎基部膨大, 同时根系外壁的木质化能将根系与外部水淹环境隔离, 具有很强的耐淹性, 可作为湿地生态修复、消落带生物治理的优良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15.
卧息地选择是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的行为适应。为了探讨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夜间卧息地选择的季节变化, 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 采用跟踪调查法与直接观察法, 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麋鹿184个夜间卧息样方和184个对照样方的生态因子信息进行了观测记录。结果表明: 麋鹿春、秋、冬3个季节夜间卧息时均选择隐蔽度较高、草本盖度较高、食物丰富度较高、距隐蔽物(芦苇或树林)较近的林地生境(P < 0.05), 并且春、秋季夜间选择在距道路距离与距居民点距离上的差异不显著(P > 0.05); 夏季夜间选择在草本盖度较低、食物丰富度较低、隐蔽度较低、距隐蔽物较近、距道路与居民点距离较远、距水源较近的滩涂生境卧息(P < 0.05); 冬季夜间选择在风速较小、距道路与居民点较近的生境卧息。判别分析表明: 草本盖度、食物丰富度、距道路距离、隐蔽度、风速、距水源距离以及距隐蔽物距离这7个因子组成的判别函数可区分不同季节麋鹿的夜间卧息地, 且麋鹿在不同季节的夜间卧息地特征存在部分重叠, 这可能与不同季节间食物、水、温度与人为干扰等因子的差异性有关。建议该保护区扩大饲料基地面积、保留麋鹿卧息隐蔽环境、减少人为干扰、控制长江故道水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胡杨适应盐渍环境的离子分布规律,揭示胡杨的耐盐生理机制,以高盐和低盐两种不同生境中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对象,测定其根、树干、老枝、幼枝、叶片等不同器官中Na+、K+、Ca2+、Cl-的含量,并分析各离子吸收、运输和分配特征的差异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胡杨叶片中Na+、Cl-含量在高盐生境下显著低于低盐生境,K+含量在高盐生境下显著高于低盐生境,其他器官的各离子含量变化均不显著;胡杨老枝、幼枝、叶片的K+/Na+在高盐生境下均显著高于低盐环境、Ca2+/Na+增幅不明显;在高盐生境下,根系选择吸收K+能力显著低于低盐环境,但吸收Ca2+能力较强,且各器官对Ca2+、K+选择向上运输的能力更强。(2)在低盐环境中Na...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 highmolecularweightpolyethylene,UHMWPE)颗粒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源性炎性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建立UHMWPE颗粒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源性炎性因子释放模型;施加不同浓度的二氢青蒿素观察药物对细胞的影响,酶联免疫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1β,IL-6和IL-10含量,MTT法检测细胞毒性反应。结果: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二氢青蒿素可以显著抑制由UHMWPE颗粒诱导的小鼠RAW264.7细胞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6的表达,并显著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二氢青蒿素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UHMWPE颗粒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其在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药物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RA)与音猬因子(Shh)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乃至运动神经元方向分化过程中Nestin与Hb9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采用传至第3代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含有RA与Shh的诱导液处理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Nestin与Hb9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RA与Shh诱导后Nestin与Hb9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加RA与Shh的对照组及空白组。结论 hBMSC具有向神经干细胞乃至运动神经元方向分化的潜能,RA与Shh可以在体外诱导hBMSC定向向该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贵州特色品种黑山羊与黔北麻羊IL-2基因,本试验以Con A刺激的贵州黑山羊与黔北麻羊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贵州黑山羊与黔北麻羊IL-2基因,进行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贵州黑山羊与黔北麻羊IL-2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一致性为100%,完整编码阅读框大小为468 bp,编码155个氨基酸;(2)黔北麻羊、贵州黑山羊IL-2基因与Gen Bank中羊源IL-2基因核苷酸一致性为95.9%~100%,氨基酸一致性为91.1%~100%;(3)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贵州黑山羊与黔北麻羊IL-2基因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与羊源IL-2基因亲缘关系较近;(4)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IL-2蛋白二级结构中以α螺旋与无规则卷曲较多,该蛋白为亲水性蛋白,含信号肽序列,无跨膜结构,无特征功能结构域;(5)不同动物IL-2蛋白的抗原性分析存在差异,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IL-2蛋白与羊源IL-2蛋白的比较差异较小,与人和其它动物的比较差异较大。由此得出结论,获得贵州黑山羊与黔北麻羊IL-2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二者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一致。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IL-2基因与羊源IL-2基因亲缘关系近,预测其编码的蛋白为亲水性的分泌型蛋白,不同动物IL-2基因抗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药在疾病防治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受到了广泛认可。科学合理地解释中药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提高其利用价值。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在中药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打开我国中医药宝库的一把钥匙。肠道菌群在中药代谢过程中发挥着复杂的作用:一方面,人类肠道菌群通过编码多种活性酶,促进了中药组分中的非碳水化合物小分子与碳水化合物在肠道中的代谢过程;另一方面,经肠道菌群代谢转化后产生的中药产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在未来中药研究中应更多地考虑肠道微生态因素,这有助于为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奠定新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