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植物种群研究中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综述了植物种群分子生态研究中各种标记法及其应用,包括等位酶、AFLP、RAPD、SSR及RFLP等方法,并根据所涉及的有关研究论述及研究工作总结比较了各种方法应用在植物种群学研究中的利弊,强调应依不同的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分子标记方法,各种标记方法对解决不同的问题在质和量上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2.
对黑石顶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表明:演替各阶段的种子库的种类组成以草本种、灌木种占优势,分别为20.35%-66.67%和16.09%-35.40%,乔木种的比例很小,为0.35%-11.76%;演替初期种子库的种类最多,为31种,针阔混交林阶段最少,为22种,阳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种类增加至30种,至中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基本保持稳定为25-26种。种子库中各层出现的物种数由上而下逐渐减  相似文献   
43.
海南岛坝王岭长臂猿自然保护区植被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坝王岭长臂猿自然保护区植被以热带山地雨林为主,在沟谷地形环境中分布着更具雨林特色的块状热带山地沟谷雨林。在海拔较高的山脊山峰处,局部分布有山地苔藓林或山顶矮林。本文通过植被类型的划分、群落分析,讨论了森林群落的分布、环境条件、外貌结构、种类组成等特点,初步调查记述了长臂猿行为与森林植被的关系。 保护区内仍属保存较好的原生植被,优良的森林环境为长臂猿的生息繁衍提供了条件,组成了一个独特的热带山地生态系统。该区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类人猿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研究,不仅对植被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而且对长臂猿的保护和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作为植物群落生态学与高级灵长类行为生态学结合研究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44.
简述了在深圳福田自然保护区建立红树林永久样地的意义和目的并对永久样地的群落进行了植株定位记录调查。  相似文献   
45.
黑石顶森林中次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进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石顶人工林演变成的次生针阔混交林于1986年皆伐火烧成裸地,其恢复进程表明:次生裸地上群落恢复迅速,从由马尾松(Plnusm。)一木荷(Schimasuperba)一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开始,至1990年,森林群落已基本重建起来,其中乔木种类达42种,与样地原群落的相似系数为0.6250,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略高于样地原群落。与1986年定位的其他样地上的群落按林龄由小到大视作一大于50年的演替系列进行比较,发现从裸地到针阀混交林,再到阔叶林的演替过程中,乔木种总数和个体密度趋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先迅速增加,然后呈现下降趋势,再缓慢增加。  相似文献   
46.
外来杂草薇甘菊种群土壤种子库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内伶仃岛不同群落中薇甘菊土壤种子库动态。结果表明,在薇甘菊土壤种子库中,上层(0~3cm)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高于下层(3~5cm),从地表向下随着深度的增加,活力种子逐渐减少,幼苗主要由上层土壤中的种子萌发而成。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影响薇甘菊种群的开花结实,从而影响到薇甘菊种子的产生和种子库的储量。处于演替后期的群落中种子库储量下降。  相似文献   
47.
以粤西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为对象,探讨了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系列上3个主要演替阶段的代表类型:针叶林(马尾松群落)、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吊皮椎+木荷+枫香群落)、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粘木+小叶胭脂+光叶红豆+黄果厚壳桂群落)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针叶林生物量为246.697t·hm^-2,净第一性生产力为14.715t·hm^-2·yr^-1;针阔混交林生物量为287.367t·hm^-2,净第一性生产力为17.179t·hm^-2·yr^-1;常绿阔叶林生物量为357.976t·hm^-2,净第一性生产力为18.730t·hm^-2·yr^-1,可见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3种森林群落的发展阶段已比较接近,即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较为成熟,常绿阔叶林相对年轻,在不受或低度外界干扰的情况下,随着森林群落的正向演替,其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8.
薇甘菊在广东的传播及危害状况调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薇甘菊在广东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以深圳为中心向东部、北部和西部逐渐传播开来。薇甘菊多定居在开旷和具有丰富有机质的潮湿环境,富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堆积淤泥的水沟边及肥沃的弃耕地常为侵入薇甘菊的分布中心,大量的种子和快速的营养繁殖使其由定居地向外扩散和蔓延。长途交通运输等人为因素是造成薇甘菊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薇甘菊对灌木的危害最大,受人为干扰的次生林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危害,果园的人工除草和施肥加速了薇甘菊的危害。  相似文献   
49.
鹤山人工林大叶相思种群遗传结构的AFLP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AFLP分析种源相同、栽种时间相同的不同群落中的大叶相思种群.结果表明,其杂合度在纯林中最高,豆科混交林次之,非豆科混交林中最低.种群遗传多样性主要分布在种群内,达90.73%,不同种群间仅为9.27%.纯林与豆科混交林的大叶相思两种群间遗传结构关系较远,纯林与非豆科混交林种群间遗传关系较近,豆科混交林与非豆科混交林种群间遗传关系居中.表明人工林大叶相思种群总的遗传变化水平较高,但其遗传分化并非基因流作用所致,而是受人工选育与环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锥栗种群在鼎湖山三个群落中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Amplified fragmen length polymorphism)方法对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在3个不同群落亚种群的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地点位于广东省鼎湖山,3个群落分别是:针叶林群落,针阔叶混交林群落,常绿阔叶林群落。采集的叶要进行DNA提取,酶切、连接、PCR扩增后进行变异性聚丙烯酰胺的凝脉电泳,银染后把所得带进行1/0标记。结果表明,四组引物对分别扩增出27,20,33,39条带,其中分别有15,15,18,26条是多态性带,说明其多样性较高。用AMOVA(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分析表明75.36%的遗传变异表现在种群内,24.64%的遗传变异表现在种群间,极显著(P<0.001)。使用Nei遗传距离进行了算术平均数的非加权成组配对法(UPGMA)。其聚类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群落亚种群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亚种群的种群聚合在一起。上述结果说明锥栗不同亚种群有不同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大。这是种群本身遗传特性的反映,并与群落演替密切相关,即不同群落微环境对种群遗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