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探讨Notch信号特异性阻断剂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AGEs作用下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管样结构的影响。方法:SD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后,以不同浓度DAPT(0.25、0.5、1.0、5.0、10μmol/L)干预200mg/LAGEs作用下的CMECs24h,或者与DAPT(5μmol/L)孵育不同时间(24h、48h、72h、96h、120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值能力;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用毛细血管管样结构形成实验检测DAPT对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DAPT显著抑制AGEs作用下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同时浓度越高、时间越长,其抑制效果越明显。结论:DAPT通过阻断Notch信号通路,能抑制AGEs作用下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血管新生,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槐角中槐角苷含量测定方法并检测不同来源槐角中槐角苷的含量。方法:Luna 5u C18(2)100A柱(250 mm×4.60 mm,5μm),柱温为35℃,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冰醋酸(40:5:5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槐角苷质量浓度在14.58 mg/L~53.46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10353x-274717(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1.27%;不同来源槐角中槐角苷含量范围4.27%~8.7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靠;不同来源的槐角中槐角苷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以陕北黄土高原品种含量最高,可为槐角的质量保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为明确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侵染对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比较研究了带毒与无毒灰飞虱发育历期及寿命、卵巢发育及体内相关酶活力等生物学特征和生理生化指标间的差异。【方法】利用单管饲养法,比较分析了带毒与无毒灰飞虱若虫历期与成虫寿命;通过解剖灰飞虱卵巢,观察并统计不同卵子级别与数量,研究携带RSV病毒对灰飞虱卵巢发育的影响;利用多种酶活力测定方法,比较带毒与无毒灰飞虱若虫期5种相关酶活力的差异。【结果】无毒灰飞虱雌、雄若虫历期分别为(16.30±0.33)d和(15.62±0.21)d;带毒灰飞虱雌、雄若虫历期分别为(19.08±0.43)d和(18.50±0.58)d,表明RSV侵染显著延缓了灰飞虱若虫的生长发育(t-test,P0.001);而无毒灰飞虱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10.74±0.81)d和(14.46±1.34)d;带毒灰飞虱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9.09±1.27)d和(13.55±2.38)d,表明RSV侵染对灰飞虱成虫发育没有显著影响。解剖羽化后的灰飞虱卵巢经统计分析后,发现RSV侵染后灰飞虱的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对发育至3龄若虫后12、24、120 h的无毒与带毒灰飞虱进行相关的酶活力测定,包括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解毒酶系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发现RSV侵染对灰飞虱体内相关生化酶活力大小无明显影响,但可改变酶活力的变化趋势。【结论】RSV侵染显著延长灰飞虱若虫发育历期,但对成虫的寿命和卵巢发育无明显影响,对体内保护、解毒等相关代谢酶活力大小没有显著影响,但却可以改变酶活力的变化趋势,推测RSV与灰飞虱不存在典型的互惠互利关系。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与鼻息肉摘除术对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与研究组(n=47),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鼻息肉摘除术,研究组则行鼻内镜术。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9%(43/47),高于对照组的65.96%(31/47)(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情感角色(RE)以及心理健康(MH)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头晕、头痛、流脓涕、鼻塞、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对患者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均有促进作用,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5.
马鹿和狍饲料植物的营养质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项研究测定了14种木本植物的枝和叶以及苔草、非禾本和莎草科草、蕨、榆树皮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磷(P)、钠(Na)、钾(K)等营养成分和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DM)。结果表明,各类饲料植物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木本植物叶中CP的含量在全年呈最高趋势,枝条中CP含量为最低;木本植物枝条中NDF和ADF的四季含量最高,非禾本和莎草科草中的NDF和ADF的含量最低。Ca在木本植物的枝条和非禾本及莎草科草中的四季含量最高,在苦草中的含量最低;K在非禾本和莎草科草以及蕨类中的四季含量最高,在木本植物枝条中的含量最低;P和Na在各类饲料植物中的四季含量变化很大。木本植物枝条中CP含量的季变化很小,木本植物的叶、苔草、非禾本和莎草科草及蕨中CP的含量从春到秋逐渐减少。各类饲料植物中NDF和ADF在春季的含量明显地低于其它季节。K在各类饲料植物中的含量由春季到冬季呈下降趋势,而Ca、P、Na在不同饲料植物中的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季节变化。马鹿和狍对饲料植物干物质的体外消化率与饲料植物中CP的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ADF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在原核载体中表达、纯化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脱氢酶,免疫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使用多克隆抗体分析与其它菌种的交叉反应性。方法:复苏p ET28a-ldh/Bl21重组菌,IPTG诱导重组融合蛋白表达、以抗HIS标签的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blot鉴定重组蛋白。使用纯化的重组蛋白以及相应的佐剂免疫小鼠,利用ELISA测定血清抗体效价,并使用小鼠抗血清进行免疫印迹法鉴定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及其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的交叉反应性。结果:SDS-PAGE电泳在39 KDa处可见目的条带,免疫印迹法验证了重组LDH的表达,纯化后获得2.8 mg重组蛋白。纯化蛋白免疫小鼠能诱导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ELISA检测特异性Ig G效价为1:50000,western-blot鉴定显示所制备的多克隆抗血清能分别识别金黄色葡萄球菌重组及天然乳酸脱氢酶,但不识别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中天然乳酸脱氢酶。结论:纯化的LDH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免疫小鼠获得高滴度的多克隆抗体。使用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显示与其它菌种LDH不存在交叉反应性,为后续使用该重组蛋白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7.
两种构祀植物花药培养单倍体的诱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10例广东汉族人血清作了补体C2, Bf, C4的测定,其基因频率分V1为:C2*C'0.9500, C2*B: 0.0227,C2-,4:0182, C2*QO:O.0091;Bf*S:0.8364, Bf^`F:0.1409, Bf*S07:0.0091, Bf *S025: 0.009i,Bf*S055:0,0045; C4*A3:0.6327,C4*A4:0.1327,C4*_00:0.1020, C4*A5:0.0255 (一4*A2: 0·0918,C4*,41:0.0053;C4*B1:0.4569, C4*B2:0.4416, C4*QO:O.0558,C4*B5:0.0152,C4"}B96: 0.0152, C4*B3:0.0102, C4*B92:0.0051。木调查在我国首次发现一例C2*QO纯合子。  相似文献   
108.
害虫抗药性分子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CR-限制性内切酶法(PCR—REN)、等位特异性PCR技术(PASA)、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SSCP)和微测序法(minisequencing)等技术被应用于害虫靶标抗性的位点突变检测中,并已有成功的先例。然而,对代谢抗性的分子检测研究较少涉及,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9.
动物生态影响评价是旅游开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要专题之一。进行规划环评动物生态影响评价, 是一项将动物科学知识应用到规划环评之中的跨学科工作, 对扩展动物科学的应用领域有重要意义。以往的动物生态影响评价与规划环评动物生态影响评价研究的重点不同、技术路线不同。至今为止, 规划环评动物生态影响评价的研究还十分薄弱。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迫切需要清晰、完整的技术路线指导规划环评动物生态影响评价, 提高规划环评动物生态影响评价质量, 更好地保护旅游开发区的野生重点保护动物。根据相关环评技术导则要求, 运用了案例分析归纳法, 首次提出了清晰、完整的旅游开发规划环评动物生态影响评价的技术路线, 介绍了规划环评动物调查方案及结果评价步骤和方法。规划环评动物生态影响评价报告包括动物生态现状调查评价、动物影响识别、动物影响分析和动物保护对策等4 部分。重点保护动物及其重要栖息地是规划环评动物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的重点, 要重点调查在规划区内是否存在重点保护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以及最小的有效保护区域边界。运用基于GIS 技术的叠图法将规划方案叠加到动物分布图、迁徙路线图上, 分析规划布局对动物的影响。其分析结果可为优化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为实现规划开发与动物保护双赢局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0.
基因组序列为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推动系统生物学在古老的昆虫学中蓬勃发展。昆虫基因组学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目前在NCBI登录注册的昆虫基因组测序计划有494项,其中已提交原始测序数据的昆虫有225种,完成基因组拼接的有215种,具有基因注释的有65种,公开发表的昆虫基因组有43篇。本文综述了测序技术发展的历史及其对昆虫基因组研究的推动作用、昆虫基因组的组装和注释及其存在的问题、昆虫基因组测序进展、昆虫基因组数据库的发展及基因数据挖掘利用的基本思路和对策,以及昆虫基因大数据在害虫防治和资源昆虫利用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