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灵芝栽培菌株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灵芝属(GanodermaKarst.)9株灵芝进行品系间鉴定,并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9个菌株(16 d)中共检测到40条酶带,各个菌株分别具有3至6条酶带,9个菌株共有4种酶谱类型。在相异系数为0.62时所有供试菌株归为1个群,在相异系数为0.81时,把9个菌株分为5个群。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方法可有效应用于灵芝属真菌品种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2.
【背景】群体感应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常引起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型抑制剂。【目的】研究桦褐孔菌发酵鸭跖草提取物(fermented Commelina communis extract,FCC)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群体感应系统的影响及其原因。【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FCC对PA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通过微量法测定FCC对生物膜形成、以及毒力因子(绿脓素、LasA蛋白酶及鼠李糖脂)合成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法分析发酵前后化学物质的变化,采用福林酚(Folinand Ciocalteu's phenolreagent,Folin-Ciocalteu)法测量FCC和未发酵鸭跖草提取物(unfermented Commelina communis extract,UCC)的总酚含量。【结果】发酵前后提取物的MIC分别为16 g/L和64 g/L,FCC抑制了生物膜的形成,降低了毒力因子的产生,发酵提取物的化学组分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发酵后提取物总酚含量相较于未发酵增加了219.97%。【结论】桦褐孔菌固体发酵具有增强鸭跖草提取物抗PA群体感应的作用,通过抑制群体感应系统产生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表型组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已成为我国农业的第五大种植业,在“精准扶贫”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食用菌行业依然面临着众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在工厂化栽培生产中我们还严重依赖国外选育的菌种。随着基因测序和表型组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数据驱动”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这些新技术也为解决食用菌行业面临的问题带来了机遇。其中表型组研究通过光学设备和传感器将肉眼观察和手工测量的数据数字化,与基因组、代谢组等数据构成食用菌组学大数据,为食用菌分类、种质资源评价、育种、基因功能和栽培等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重点描述了食用菌表型性状,介绍了表型组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回顾了植物表型组技术的进展和应用领域,并讨论了食用菌表型组研究的关键技术和面临的挑战。期望通过对食用菌基因组、表型组、代谢组等多组学技术的整合研究和大数据的积累,推动“数据驱动”的食用菌遗传育种和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14.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泥胡菜中芦丁的方法,优化芦丁的提取工艺。使用Diamonsil(TM)C18柱,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255nm,流速:1ml/min,柱温:30℃。样品用50%乙醇超声提取30min提取率最高为0.166%;芦丁在0.1~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99.3%(RSD=0.8%,n=5)。该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泥胡菜质量的有效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人参菌核病是人参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人参的产量。【目的】探索白花蒲公英内生菌(Endomelanconiopsis 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参核盘菌的抑制机理。【方法】采用人参核盘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试验测定抑制效果;采用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变化,通过电导率和核酸含量的变化测定细胞膜通透性,通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的变化测定膜脂过氧化程度。【结果】内生菌E. 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人参核盘菌菌丝生长,最小抑菌浓度为3.75 mg/mL,培养6 d后抑制率为76.22%。该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人参核盘菌孢子萌发,15.00 mg/mL时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90.69%。提取物影响菌丝形态,增加人参核盘菌细胞膜通透性,造成菌丝内含物外渗,7.50 mg/mL处理10 h后电导率和核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0.11%和62.85%。同时提取物显著增加人参核盘菌MDA含量和SOD、POD、CAT活力,7.50 mg/mL处理组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并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结论】内生菌E. 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改变人参核盘菌细胞膜通透性,加剧膜脂过氧化,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含物流失,显著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6.
选用苯、石油醚、环己烷3种溶剂对水蜡树不同发育阶段的花(即幼蕾,待开的花蕾,盛开的花)中芳香油进行提取,根据芳香油得率进行花采收期和提取溶剂筛选。同时采用气-质联用仪对其主要芳香油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石油醚提取和开花期得油率最高。分离鉴定出20种化学成分,其中二十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桑黄是最早收录于我国中药古籍中的一类大型珍稀药用真菌的总称,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和降尿酸等多种功效作用。现代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桑黄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广泛分布于我国及北半球不同地区,并生长在桑树、杨树、丁香、忍冬、栎树、锦带花、水曲柳、枣树和核桃楸等多种阔叶树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桑黄人工驯化,目前主要用于桑黄产业的种类有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瓦尼桑黄(又称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鲍姆桑黄Sanghuangporus baumii和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等,产业规模正在逐年扩大,形成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健康产业,产生了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本文从桑黄的历史记载、分类地位的演变、功效研究、产业发展进程及面临的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提出了促进桑黄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并对产业发展愿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背景】冷杉侧耳(Pleurotus abieticola)是一种新型食药用真菌,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冷杉侧耳中的多糖成分,挖掘潜在的功能性食品。【方法】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冷杉侧耳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多糖和Vc (阳性对照)考察该多糖的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free radical,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林-6-磺硫(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和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OH)的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来评价冷杉侧耳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时间122.62 min,提取温度60.27℃,液料比28.87:1(体积质量比),在该条件下,冷杉侧耳纯多糖提取率达到极大值2.39%。该多糖在浓度为1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9.42%,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88.37%,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19.87%,铁离子还原力为0.273。【结论】本研究为更高效地开发与利用冷杉侧耳多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挖掘其生物活性及多糖产品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梯棱羊肚菌MT1是在辽宁省大面积栽培的菌株.目前我国羊肚菌的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川渝地区,能够在东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菌株极少,限制了东北地区羊肚菌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能够在东北地区大量栽培种植的羊肚菌菌株的基因信息进行全面了解.通过PacBio Sequel测序平台的CLR测序方式对羊肚菌菌株MT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从瘦柄红石蕊Cladonia macilenta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自然界罕见的菲醌化合物biruloquinone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biruloquinone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且在检测浓度范围内对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在浓度分别为100μg/m L和1.2 mmol/L时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大值分别达到90.83%和75.39%,其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24.91μg/m L和0.488 mmol/L,在ABTS·+法中,biruloquinone的总抗氧化能力为2.5 TE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