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T)、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7月8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降脂、营养神经、抗凝、自由基清除、降低颅内压、静脉滴注依达拉奉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中药复方,疗程均为14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脑血肿体积、欧洲脑卒中评分(ESS)。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NT-proBNT、hs-CRP及IL-6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例数37例,对照组总有效例数28例,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S评分高于治疗前,脑血肿体积小于治疗前,并且试验组患者ESS评分高于对照组,脑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100β、NT-proBNT、hs-CRP及IL-6水平低于治疗前,试验组上述指标为(1.02±0.21)ng/mL、(120.26±19.47)pmol/L、(8.33±1.45)mg/L、(11.25±2.71)pg/mL,低于对照组的(1.45±0.24)ng/mL、(219.68±22.51)pmol/L、(16.92±2.70)mg/L、(20.07±4.62)pg/mL,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其临床疗效确切,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清S100β、NT-proBNT水平,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和脐带干细胞(UBC-MSCs)联用对糖尿病足(DF)模型lnc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采用SPF级SD大鼠(20只)建立糖尿病足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大鼠。A组注射PBS于DF动物溃疡处,B组采用人PRP注射于DF动物溃疡处,C组采用人UBC-MSCs注射于DF动物溃疡处,D组采用人UBC-MSCs+PRP注射于DF动物溃疡处。治疗14d后,记录大鼠的血糖水平与血清CRP、TNF-α、VEGF相对表达,采用arraystar公司12×135K芯片测定lncRNA的表达谱。结果:治疗14d后,B、C、D组均较A组显著降低,D组显著低于B、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大鼠的血清CRP、TNF-α相对表达较A、B、C组显著降低,血清VEGF相对表达较A、B、C组显著升高,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存在1563个显著差异的IncRNA,C组与A组比较存在1982个显著差异的IncRNA,D组与A组比较存在2854个显著差异的IncRNA。将靶基因带入差异m RNA数据,筛选得到与DF相关的靶基因的lncRNA有6条,具体为CHI3L1、FA2H、CAMTA1、DOCK、STRADB和TNFRSF1A (P1101039、BF74369、Uc001aoh、N385370、AF116618和HMlincRNA1336)。结论:UBC-MSCs和PRP联合可能通过改变lncRNA的表达,影响炎症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等的表达,进而发挥降血糖和治疗DF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3.
鲤鱼金属硫蛋白基因启动区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辉  沈俊宝 《动物学报》1997,43(2):197-202
以氯霉素乙酰化酶作为报讯基因、利用草鱼肾培养细胞瞬时表达系统,对已克隆的鲤鱼金属硫蛋白基因5’-调节区1.6kb的序列进行了功能分析。从顺式效应和反式效应研究证明:所克隆的鲤鱼MT基因5‘-调节区具有典型MT启动子的特性实验发现哺乳动物病毒SV40增强子要以加强鱼类MT启动子的活性,提示在系统进化上鱼类基因不但存在增强子元件,并具有哺乳动物增强子相似的作用方式,而且作用于增强子的反式效应因子也存在  相似文献   
154.
【目的】研究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the对健康茶梢和蝉害茶梢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筛选出可引诱假眼小绿叶蝉的茶梢挥发物。【方法】以动态吸附法收集健康茶梢和蝉害茶梢挥发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借助于Y形嗅觉仪检测多种挥发物引诱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活性。【结果】从健康茶梢和蝉害茶梢中共鉴定出30种挥发物组分,其中烯烃类含量较大。健康茶梢和蝉害茶梢挥发物中共有组分有13种,蝉害之后其含量皆上升,其中Z-b-罗勒烯和乙酸叶醇酯的含量分别是健康茶梢中的142.27倍、12.90倍。蝉害茶梢中新出现的组分有12种,其中紫苏烯含量较高。在10-2、10~(-4)、10-6 g/mL浓度下,乙酸叶醇酯表现出极显著的引诱水平(P<0.01);紫苏烯在10~(-2)和10~(-4) g/mL浓度下表现出极显著引诱水平(P<0.01);10~(-4) g/mL浓度下,Z-b-罗勒烯和D-柠檬烯极显著引诱假眼小绿叶蝉(P<0.01);10~(-4) g/mL芳樟醇、10~(-6) g/mL乙酸正丁酯和10~(-6) g/mL D-柠檬烯呈现出显著引诱水平(P<0.05);混合物组分Blend1和Blend2分别表现出极显著和显著引诱水平;而10~(-6) g/mLa-法尼烯显著排斥假眼小绿叶蝉(P<0.05)。【结论】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对健康茶梢和蝉害茶梢挥发物多种组分具有不同的行为反应,引诱效果较强的单组分或混合组分的选定可为田间引诱效果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5.
目的:研发三维测量软件,使用该软件对下颌非游离端单颗磨牙缺失后缺牙区相关解剖数据进行三维测量分析并建立数据库,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50名确诊为下颌非游离端单颗磨牙缺失的成年患者,拍摄锥形束CT并运用3D-DMTC软件进行测量分析,测量缺牙区相关解剖数据。对各项结果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下颌单颗磨牙缺失后相关解剖数据库。结果:成功研发三维测量软件3D-DMTC。测得缺牙区牙槽嵴顶到下颌神经管的最近距离平均值为:15.84±2.10 mm;下颌神经管距离下颌骨颊侧壁最近距离平均值为:5.83±1.56 mm;下颌神经管距离下颌骨舌侧最近距离平均值为:3.78±1.19 mm;相邻两牙间最短距离平均值为:10.08±1.58 mm;剩余牙槽骨体积平均值为:2674.94±775.67 mm3。建立下颌单颗磨牙缺失后相关解剖数据库ADSML。结论:通过使用自主开发的测量软件测量得到相关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可辅助临床医生深入对患者颌骨的解剖情况的认识,并为临床治疗及相关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6.
为探讨垂柳(Salix babylonica)对苯酚污染物的耐受程度及其应用于苯酚污染环境修复的可行性,了解苯酚胁迫对垂柳光合作用生理过程的影响与限制机理,采用水培模拟胁迫实验方法,在5种苯酚溶液浓度(50、100、200、400和800mg·L–1)下,测定垂柳植株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苯酚对垂柳光合作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合速率(Pnmax)、光合量子效率(Φ)、PSII最大和实际光化学效率(Fv/Fm和ФPSII)等均明显下降。苯酚胁迫浓度越高,对垂柳光合作用的抑制程度越大;苯酚胁迫限制光合作用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将垂柳用于苯酚污染的水体环境修复时,苯酚浓度应在200 mg·L–1以下,否则垂柳的光合作用效能会明显降低。垂柳光合作用生理活性耐受苯酚胁迫的极限浓度还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7.
邓海霞  李辉 《蛇志》2016,(2):239-240
目的探讨模拟情景剧教学法在中医急诊教学后期临床实践教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级中医本科生238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模拟情景剧教学法教学(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法教学(对照组),并对两组学生的理论及技能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同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临床操作知识掌握、操作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比较两组学生主观评价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技能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在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临床操作熟练度、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模拟情景剧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临床操作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是符合中医急诊学后期临床实践教学特点的一种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8.
嗜盐古生菌br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红  吴敏  张会斌  刘志虎 《遗传》2007,29(3):376-380
从新疆阿尔金山地区阿乌拉仔盐湖分离纯化到几株极端嗜盐古生菌AJ11, AJ12和AJ13, 采用PCR技术分别扩增了其16S rRNA基因(16S rDNA)和编码螺旋C至螺旋G的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 BR)蛋白基因片段, 测定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于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比较以及系统发育学研究表明, 分离到的菌株是Natrinema属中成员, 并构成一个独立的微生物种群。随后的遗传分析, 包括GC含量、转换与颠换的比率、同义突变率分析, 表明br基因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分歧程度, 并面临着净化选择和偏倚突变压的双重抑制。研究为物种资源及BR蛋白资源的进一步利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9.
李辉  金力  卢大儒 《人类学学报》2000,19(3):244-252
在上海奉贤等地采集到的大量随机人群和家系的指间区纹样本体现出极丰富的外观多样性,根据花纹的扭曲程度,指间ⅢⅣ区纹可分19种。而不同地区有其占优势或特有的箕,斗纹型。各种证据表明,19种花纹扭曲状态可分5类,每类中的各种状态都是连续过渡的。这5类实质为:①仅指间Ⅲ区有纹,②仅指间Ⅳ区有单纹。③指间Ⅳ区有双纹,④指间Ⅲ,Ⅳ区都有纹,⑤指间Ⅲ,Ⅳ区都有花纹。这种分类界线与原订的分类界线相差较在,但更有说  相似文献   
160.
鹅PPAR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和  李辉  王宇祥 《遗传》2004,26(4):469-472
PPAR基因是近年发现的与脂类代谢有重要关联的核受体基因。本项研究参考鸡、人类、啮齿类等动物的PPAR基因序列,用RT-PCR方法首次获得了鹅PPARα和PPARγ基因的cDNA序列,2个基因CDS长度分别为1407bp和1428bp。鹅与鸡、人、鼠等5种动物PPARα基因、PPARγ基因CDS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7.43%、92.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38%、96.95%。进一步对包括鹅在内的17个物种PPAR基因的CD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PPAR基因不同亚型的同源性相对较低,为66.18%;PPAR基因相同亚型的同源性很高,PPARα、PPARγ和PPARβ(PPARδ)的同源性分别为84.80%、86.23%和 87.36%。这些研究结果反应了PPAR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是保守的,并且不同的亚型在基因组成和功能上有一定的差异,它将有利于对PPAR基因与鹅生长及脂类代谢关系的进一步研究。Abstract:Th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PPAR) belongs to a large family of nuclear receptor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clone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cDNA encoding PPAR from goose .The RT-PCR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clone the cDNA, and the lengths of cDNA encoding PPARαand PPARγwere1407bp and 1428bp respectively. The cDNAs of the two genes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identities of CDS of PPARαand PPARγgene were 87.43% and 92.00% by homologous comparison among goose and other five species, and that were 93.38% and 96.95% in amino acid sequences. The further analysis among seventeen species including goose showed that the identities of PPAR genes were low(66.18%) among different sub-type (α、γ、β) of PPAR genes and that was high for the same sub-type of PPAR genes: PPARα、PPARγ and PPARβ(or PPARδ) were 84.80%、86.23% and 87.36%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two genes are conservative in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and has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function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birds and mammals.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will benefit the further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PPAR genes and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fat metabolism of goo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