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四氢嘧啶羟化酶(EctD)是双加氧酶超家族的重要成员,其底物四氢嘧啶和产物羟基四氢嘧啶的应用广泛,因此EctD在生物制造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来源于新疆盐湖的需盐色盐杆菌(Chromohalobacter salexigens)中获得四氢嘧啶羟化酶基因(ectD),并在E.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对异源表达的EctD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EctD的最适温度是30℃、最适pH是7.5,在30℃、pH 6.5~8.0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Fe2+、Ba2+、Mn2+、Mg2+、Fe3+和Ca2+离子可增强EctD的酶活,而Co2+、Zn2+和Cu2+离子明显抑制EctD的酶活;动力学参数为Km=7.63 mmol/L、kcat/Km =1.01 1 L/(mmol·s)、Vmax ...  相似文献   
22.
为了鉴定日本血吸虫SJCHGC01743基因并评估其重组蛋白作为新的血吸虫病候选疫苗抗原的潜力,利用PCR技术扩增日本血吸虫SJCHGC01743基因,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的转录水平,以p ET-28a(+)为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免疫血清,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SJCHGC01743进行蛋白组织定位,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将重组抗原免疫小鼠,评估其免疫保护效果。PCR扩增得到1 248 bp不含信号肽的c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为日本血吸虫寡糖转移酶OST48亚基,命名为Sj OST48。实时定量PCR分析显示Sj OST48在检测的童虫和成虫各个期别虫体中均有转录,其中在28 d虫体中的转录水平最高,在42 d雌虫中的转录量显著高于雄虫。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Sj OST48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蛋白r Sj OST48分子量约50 k Da。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r Sj OST48能被小鼠免疫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表明Sj OST48蛋白主要分布于虫体体被,少量分布于实质。ELISA检测结果表明r Sj OST48能诱导产生较高的特异性Ig G、Ig G1和Ig G2a抗体。动物免疫保护实验结果表明Sj OST48能诱导小鼠产生32.62%(P0.05)的减虫率及57.61%(P0.01)的肝脏减卵率。本研究为深入探讨日本血吸虫Sj OST48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筛选新的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功能性糖胺高分子聚合物,在日化、医疗和食品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随着基因工程与代谢工程等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HA的生物合成过程和机理解析越发深入的同时,也伴随一些新的挑战来临.该综述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总结了HA的关键合成酶基因及合成途径,对不同来源...  相似文献   
24.
我国的蓑藓属植物形态变异式样复杂,分类问题多.DNA条形码技术是一种新的物种鉴定技术.本研究以采自浙江、福建、云南、广西、四川等省的蓑藓属(Macromitrium)7个物种及其外类群直叶藓Macrocoma tenue subsp. sullivantii和火藓Schlotheimia grevilleana的38份标本为对象,获得了它们的叶绿体基因trnL、trnG、psbT和rps4序列,基于这些基因的不同组合构建了15棵贝叶斯系统发育树,获得了相应的蓑藓属植物的物种识别率、种内和种间的遗传距离.发现基于trnL-rps4、trnL-trnG-rps4、trnL-psbT-rps4、trnG-psbT-rps4和trnL-trnG-rps4-psbT等5个组合能够较好地识别本研究中蓑藓属植物,均得到了100%的物种识别率.考虑到扩增和测序的成功率和得到的7种蓑藓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建议将trnL-trnG-psbT组合用于蓑藓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分析和物种识别的DNA条形码.  相似文献   
25.
26.
为了解植株间的菌丝网络(common mycorrhizal networks,CMNs)的功能,对丛枝菌根菌丝网络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机械损伤信号传递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经机械损伤处理的供体植株有CMNs连接的受体植株叶片中挥发物的数量和种类都显著高于无CMNs连接的植株;供体植株...  相似文献   
27.
克隆Bacillus subtilis NX-2中的聚谷氨酸合成酶基因pgsBCA并进行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和工具对PgsB、PgsC、PgsA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跨膜区域、信号肽、细胞定位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探讨它们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PgsB蛋白不含有跨膜区,它与ATP结合并催化ATP的水解,为PGA合成提供能量;PgsC蛋白保守性最高,其含有4个跨膜区域,是疏水性膜结合蛋白;PgsA为亲水性稳定蛋白,在N端存在1个跨膜区域。  相似文献   
28.
李莎  唐明  黄玲玲 《西北植物学报》2011,31(7):1384-1389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单接种外生菌根真菌乳黄粘盖牛肝菌(SL)、单接种荧光假单胞菌(PF)、双接种(SL+PF)和不接种菌剂(CK)4个处理对油松苗生长、盆栽土壤指标、油松苗生理生化指标及猝倒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1)不同接种处理的油松苗成活率、生长状况及根系活力均高于对照,且SL+PF促生效果最好,其成活率、苗高、地径、地上干重、总干重及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提高22.10%、36.16%、44.86%、124.14%、161.54%和100%.(2)双接种可同时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与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碳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3)接种病原菌前后油松苗的MDA含量表现为CK>PF>SL>SL+PF,SOD、CAT和PAL活性均为SL+PF>SL>PF>CK,但接种病原菌前后不同处理酶活性增长幅度不同,CAT和PAL活性均以SL+PF增幅最大,分别比对照增长76.18%和112.64%.(4)接种处理的油松苗猝倒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低于对照,且以SL+PF抗病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降低60.94%和70.55%.研究表明,接种菌根真菌可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增强植株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从而促进油松苗生长,抑制猝倒病的发生,菌根促生菌荧光假单胞菌增强了菌根真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SMU1是一个与细胞基因组复制和RNA剪切过程相关的新基因。该研究为进一步调查SMU1对细胞增殖及DNA双链断裂(DNAdouble—strand breaks,DNADSBs)损伤应答的影响,设计合成针对SMU1基因的小分子siRNA,并与对照siRNA(scramblel分别转染HEK293T或U2OS细胞。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证实,siSMU1转染细胞中SMU1的表达显著下降,采用台盼蓝染色细胞计数检测显示,SMU1表达下调显著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SMU1表达下调显著增加细胞内源性DSBs损伤(7H2AXfoci和蛋白水平均升高);而进一步用X-ray处理细胞造成外源性DSBs损伤后,SMUI沉默细胞显示出延长的DSBs损伤修复动力学(减缓的γH2AXfoci和蛋白水平消退)。以上结果提示,SMU1在细胞DSBs损伤修复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积极参与细胞基因纽完整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30.
松辽盆地"松科1井(北孔)"(210.66-1023.22m)嫩江组顶部-四方台组-明水组岩心中发现轮藻化石23属48种(包括4个未定种)。由下至上可建立四个化石带:Atopochara ulanensis-Hornichara anguangensis组合带,Atopochara ulanensis延限带,Hornichara prolixa-Gobichara deserta组合带和Grovesichara changzhouensis-Neochara sinuolata组合带。将"松科1井(北孔)"的轮藻化石与同一时期中国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及欧洲和南美等地的做对比,我们发现华南地区与欧洲、南美较为相似,而松辽盆地则与华北地区及蒙古戈壁盆地更为相似,具有标准化石意义的Atopocharoideae(奇异轮藻亚科)的晚期分子Atopochara ulanensis目前在全球仅发现于松辽盆地和蒙古戈壁盆地。根据各轮藻化石的时代分布,前三个组合的年代为中坎潘期(Campanian)至马斯特里赫特期(Maastrichtian)。第四个化石组合中晚白垩世代表分子消失,化石个体明显增大,顶部梅花形顶盖发育,侧壁具波状起伏,体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中生代面貌的生物群,其时代很有可能为古新世。因此,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可能位于明水组二段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