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单半乳糖甘油二酯合酶(MGD)是合成单半乳糖甘油二酯(MGDG)的关键酶,在植物响应低磷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系统了解水稻OsMGD2和OsMGD3基因在低磷胁迫响应中的作用和功能。【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分析正常和低磷条件下野生型(SR1)和过表达OsMGD2和OsMGD3转基因烟草的生理响应和脂质组分的变化。【结果】无论在正常还是低磷条件下,转基因烟草与野生型的磷含量无显著差异,然而转基因烟草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转基因烟草在低磷胁迫下的磷脂(PL)含量、双半乳糖甘油二酯(DGDG)含量、DGDG/MGDG比值和半乳糖脂(GL)/PL比值均显著高于野生型烟草,且OsMGD3转基因烟草的脂质含量和比值均高于OsMGD2转基因烟草。【结论】通过调控水稻OsMGD2/3基因表达,可提高植物低磷下的膜脂重塑能力,维持植物在低磷胁迫下的较高的光合和生长能力,增加植物的低磷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证明噬菌体高通量测序中高频出现的序列即是噬菌体基因组的末端序列。在T3噬菌体基因组末端连接特异性序列接头,然后进行高通量测序,同时将不加接头的T3基因组也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比较分析。采用类似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N4样噬菌体的全基因组序列。加接头的序列与无接头序列中的高频序列完全一致,证明了高通量测序过程中得到的高频序列就是加接头的基因组末端序列,同时证明T4样噬菌体的末端具有序列特异性而非完全随机,此外我们还发现N4样噬菌体基因组左侧末端具有唯一序列,而其基因组右侧末端不均一。高通量测序技术方便快捷,可用于噬菌体基因组末端和全基因组序列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治要点、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2009年至2013年收治的463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入院年龄、体温、入院白细胞数、感染来源、是否进行细菌培养、住院时长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3例患者的年龄为1~82岁,平均年龄47岁;男性265人(57.24%),女性198人(42.76%);大多数患者平均入院体温、入院时白细胞数、入院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高于正常值。进行分泌物细菌学培养的患者206人(44.49%),在送检的206份标本中,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的有127例,阴性的79例,感染细菌大部分为链球菌属。抗生素使用时长与患者的年龄、抗生素使用种类、细菌培养结果、是否伴有基础疾病等因素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患者入院体温、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仍为临床诊治感染的重要指征。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对控制间隙感染有重要意义;积极进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对选择正确的抗生素及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时长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类型碳格局变化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草地、灌丛、次生林、原生林4种植被类型碳格局及其土壤碳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草地、灌丛、次生林、原生林4类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为133.84、160.79、179.08和261.24 Mg C/hm2,其中植被碳储量为5.02、6.59、20.87和60.20 Mg C/hm2,占总碳储量的3.75%—23.04%,随植被正向发展而增加;地被物碳储量为1.76、0.95、2.60和0.82 Mg C/hm2,仅占总碳储量的0.32%—1.45%;土壤层碳储量为127.06、153.25、151.61和200.21 Mg C/hm2,占76.64%—94.93%,随植被正向发展呈增加趋势,但对整个生态系统碳储量贡献率减少;由草地向原生林发展过程中,地下部分碳储量均大于地上部分碳储量,地上部分所占比例逐渐提高,地下部分所占比例逐渐减少;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储量与土壤容重、土壤深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喀斯特峰丛洼地石灰土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水稳性团聚的分布关系密切,土壤氮素是影响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2 mm细根和土壤微生物对石灰土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蛴螬多肽Probrelin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蛴螬多肽Probrelin对正常菌株及临床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同时结合平板计数法测定最小杀真菌浓度;通过不同浓度多肽处理后经平板计数绘制时间-杀菌动力学曲线;通过PI吸收实验检测多肽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通过核酸阻滞实验检测多肽与核酸间是否具有结合作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多肽对白色念珠菌形态的影响;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多肽对生物膜生成及成熟生物膜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多肽对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的影响;通过棋盘法检测多肽与抗真菌药物间的相互效应;通过小鼠皮下感染模型检测多肽在生理条件下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结果] 蛴螬多肽Probrelin对正常菌株及临床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00 μg/mL,最小杀真菌浓度为100-200 μg/mL,且对白色念珠菌的杀菌动力学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该多肽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影响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并通过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壁的结构影响其形态,但与核酸间不具有结合作用;该多肽既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又可清除成熟生物膜,同时还可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的形成;该多肽与抗真菌药物Clotrimazole间具有协同效应;在小鼠皮下感染模型中,该多肽可以有效杀灭白色念珠菌,进而抑制感染。[结论] 蛴螬多肽Probrelin对白色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杀灭活性,可以作为新的药物分子或模板分子用于抗白色念珠菌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16.
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是目前新发现的唯一一种感染哺乳动物的δ冠状病毒。PDCoV主要感染猪的小肠,特别是空肠和回肠,造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萎缩,引起严重的萎缩性肠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新生仔猪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死亡,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2014年以来全球暴发的仔猪腹泻中,PDCoV单一感染检出率占有一定的比例,还与其他猪冠状病毒存在较高比例的共感染现象。随着PDCoV毒株的基因组测序完成和病毒的分离成功,以及病毒与宿主互作研究的推进,对该病毒有了更多的认知。本文根据现有的文献报道,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进展,对猪δ冠状病毒的流行、基因组结构的遗传多样性、病毒感染受体和对宿主先天免疫应答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帮助相关人员对PDCoV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正>野生动物营养学是野生动物生态学和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野生和圈养野生动物种群生存和繁殖的核心内容之一(Robbins,1983)。动物采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Van Soest,1994),同时受动物自身、环境和饲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还存在互作(NRC,1996)。采食量决定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决定着动物能够从环境中获得营养物  相似文献   
18.
对8份原奶和18份超高温灭菌(UHT)奶进行18种氨基酸的测定和比较,以随机观察UHT处理对牛乳中氨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UHT奶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EAA)分别比原奶低1.9%和0.1%,均无显著差异;非必需氨基酸(NEAA)中UHT奶的Ser与Tyr分别下降10.7%和10.1%,差异显著(P=0.02、P=0.03);UHT奶和原奶的氨基酸评分(AAS)分别为0.73和0.72,氨基酸化学评分(CS)分别为0.43和0.42,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Try。又对2份原奶进行UHT(130±2℃、2s)处理,以观察同一批乳热处理前后的氨基酸变化,UHT奶氨基酸总量比原奶下降2.6%,EAA下降2.7%,差异均显著。UHT处理可使一些蛋白质变性,使个别EAA有轻微减少,但对牛乳必需氨基酸的营养价值没有本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通过研究不同长相穗型小麦穗部特性,以达到提高产量和挖掘穗部潜力的目的。本文对长方型、棍棒型、椭圆型和纺锤型四种不同长相穗型小麦品种的穗部性状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小麦在小花数、穗粒数、粒重等方面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二次曲线趋势,但不同穗型小麦表现趋势不同,长方型和椭圆型小麦在穗粒数、穗重、各粒位粒重等方面均优于棍棒型和纺锤型小麦,棍棒型小麦由于其特殊的穗型结构,在小穗密度、粒重等方面表现独特,纺锤型小麦在各方面表现均较差。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用种和品种选育上,穗型的选择至关重要。长方型小麦有提高小麦产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背景】猪圆环病毒是引起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能够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和临床症状,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的】研究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circovirus3,PCV3)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Cap)对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解析其免疫抑制机制对阐明猪圆环病毒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构建Cap真核表达质粒,利用Westernblotting进行表达验证,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和ELISA探究Cap对I型干扰素通路活化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探索其作用机制。【结果】真核表达质粒成功表达并且证实Cap可以抑制DNA模拟物Poly(dA:dT)诱导的I型干扰素通路的活化;Cap可以与天然免疫通路节点分子MITA相互作用。【结论】研究发现PCV3病毒Cap蛋白与干扰素通路节点分子MITA相互作用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这为阐明PCV3免疫抑制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