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重金属耐性真菌的研究是生物修复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研究了九州虫草(Cordyceps kyusyuensis)对于Mn的耐性及富集。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0—60 g/L)的Mn离子,测定其菌丝生物量、菌丝Mn含量、菌丝抗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水平以及菌体细胞离子交换量、Mn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九州虫草菌丝生物量与Mn浓度呈显著负相关,Mn浓度60 g/L为九州虫草菌丝生长极限浓度。菌丝中Mn含量随培养基中Mn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10 g/L Mn时,菌丝细胞中Mn积累量达到细胞干重的1.0013%。九州虫草菌丝中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可溶性糖浓度与培养基中Mn浓度呈负相关,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培养基中Mn浓度增大而显著升高,但变化趋势不同。九州虫草菌丝细胞不可溶性组分中Mn的量(91.51%—98.6%)显著高于可溶部分(1.40%—8.49%)。九州虫草菌丝细胞壁离子交换量(CEC)随着培养基中Mn浓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说明在九州虫草菌丝对Mn的富集过程中,其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器对于Mn结合发挥了主要作用,细胞质中可溶性成分对Mn的结合发挥次要作用。在Mn的胁迫下,增强抗氧化酶系统的协同作用以清除大量自由基是细胞对锰耐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2.
本文叙述了一种在高山草原地区较低温度下感染荨麻蛱蝶(Vanessa urticae)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发生过程。荨麻蛱蝶幼虫经其病毒多角体感染5日后出现明显变化:细胞核膨大,核仁消失,核内出现清晰区及病毒发生基质。在病毒发生基质的周围,核衣壳大量产生。核衣壳是从这些病毒发生基质四周的模样结构碎片上获得套膜,装配成病毒粒子。随后病毒粒子逐渐进入多角体蛋白中,形成了成熟的单粒包埋型的多角体。观察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生长的荨麻蛱蝶NPV与在常温下生长的其它NPV有着类似的形态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23.
氮素减施对茶树光合作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当前茶园施肥水平下氮素减施对茶树的生长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施氮(空白对照CK),纯氮16 kg·667 m^-2(减氮55.6%,处理A)、纯氮26kg·667 m^-2(减氮27.8%,处理B)、纯氮36 kg·667 m^-2(常规施氮CF)4个施氮处理,研究氮素用量减施对茶树光合作用、产量、氮素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比较,处理B能提高茶树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率(WUE);各施氮肥处理中以处理B的产量最高,氮肥农学效率最高,土壤养分剩余较少,氮素的利用效率较高;CF产量较处理B增加不显著,氮肥农学效率降低,土壤未利用养分较多。因此,减氮27.8%的施肥能保证与常规施肥的茶叶产量,氮素利用率明显提升,有利于茶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4.
森林植被对坡面土壤水蚀作用的动力学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颖  牛健植  谢宝元  余新晓  朱建刚  李维 《生态学报》2008,28(10):5084-5094
水力侵蚀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危害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土壤侵蚀类型。坡面土壤侵蚀主要是由雨滴击溅、坡面径流引起,而森林植被作为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以其林冠层、林木茎杆、林地上富集的枯枝落叶层、根系层以及发育疏松而深厚的土壤层截持和蓄储大气降水,发挥着其特有的水文生态功能,从多个角度影响降雨和坡面流的水力特性,在防治土壤侵蚀方面有其不可缺少的意义,然而目前对森林植被防治坡面土壤水蚀机理系统的研究还较少。系统的总结了森林植被各个垂直层次对坡面水蚀作用的动力学机理以及不同学者在此领域所做出的研究成果及此项研究的研究现状,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出了林地坡面水蚀作用动力学机理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林冠对降雨重新分配出现林冠截持和干流等现象,降雨雨滴的大小、分布、降落速度和动能等性质发生变化,林冠层通过改变雨滴特性来影响坡面流水力特性,进而改变坡面流对坡面的侵蚀机理;森林植被茎干对径流的分散阻止作用,增大地表径流的阻力系数,茎干绕流现象对坡面土壤侵蚀的作用有正反两方面,林木在一定种植密度内,会使得泥沙起动流速减小,增加坡面侵蚀,因此应合理选择林木的种植密度才能起到减少坡面水蚀的作用;坡面流在枯落物层中流动并穿过枯落物层后下渗进入土壤的过程,类似于水流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枯落物的物理性质如分解程度、空隙度等的变化,引起水流流动的状态变化复杂,有必要应用渗流理论来深入研究以搞清其流动机理;根系层的存在能逐步改善土壤的内在特性,稳定表土层结构、提高土壤入渗性能使其抗侵蚀能力加强,植物根系层对坡面水蚀作用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领域,需从土力学和植物根系影响土壤力学性质的角度研究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相似文献   
125.
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上存在着大量的转录后修饰,对tRNA行使其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鉴定出100多种tRNA转录后修饰,其中以tRNA甲基转移酶(transfer RNA methyltransferases,Trms)介导的甲基化修饰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tRNA转录组测序技术...  相似文献   
126.
剪枝栎实象Mechoris ursulu和青冈象Curculio megadens是危害多种壳斗科植物坚果的重要害虫,在长期与寄主的相互作用中已进化出相应的反防御策略.了解两种象甲与植物间的相互关系,可有助于对其进行科学防治.本文通过温度等因子对具有相近生态位的剪枝栎实象和青冈象卵发育影响的比较研究,探讨产卵于寄主组织...  相似文献   
127.
以四川天全县喇叭河旅游景区为研究案例,通过对资料统计整理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了2004~2006年景区生态旅游经济、旅游客体结构、生态旅游动机与意识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趋势,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喇叭河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8.
对两种多孔菌科大型真菌槐栓菌(Trametes robiniophila)和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子实体生物吸附Cd2+的影响因素(包括吸附剂用量、初始pH、吸附时间、初始Cd2+浓度)和吸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槐栓菌和木蹄层孔菌对低浓度的Cd2+(10 mg/L)吸附的最适pH为6;Cd2+的去除率随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槐栓菌和木蹄层孔菌均在吸附剂用量为2g/L时达到吸附平衡,槐栓菌在吸附时间为3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而木蹄层孔菌在吸附时间为6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槐栓菌和木蹄层孔菌对10 mg/L Cd2+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8%和94%。Langmuir等温吸附平衡模型比Freundlich等温吸附平衡模型能更好的拟合两种大型真菌对Cd2+的吸附过程;槐栓菌和木蹄层孔菌对10 mg/L 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7.40 mg/g和8.91 mg/g。对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模型拟合可知,两种大型真菌对Cd2+的生物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槐栓菌和木蹄层孔菌生物吸附低浓度Cd2+的化学反应机理可能为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129.
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固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界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及某些病毒是降解木质纤维素的主要微生物,它们在生物质固废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上起桥梁作用,能变废为宝,实现生物质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根据生物质固废相关处理技术及生物质固废资源化成果转化,总结微生物降解生物质固废的有关处理技术及应用。在综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固废为例,从微生物种类和生物质固废资源化成果转化两个方面对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固废有关技术进行分析,提出每项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每项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0.
袁贞贞  王秋红  王勇  李维杰  高洁  程先  朱大运 《生态学报》2023,43(20):8279-8291
模拟多情景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改变,对优化用地格局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重庆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健康动态演变特征,运用生态系统健康模型和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模拟自然发展(ND)、生态保护(EP)和城镇发展(UD)三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建设用地扩张迅速,耕地面积减少最多,主要向林地和建设用地转移;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呈现向好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2)2030年土地利用类型仍以耕地、林地为主,ND、EP和UD情景的建设用地规模较2020年分别增加63.59%、44.54%和100.13%,中心城区成为建设用地扩张集聚地。(3)2030年ND和UD情景的生态系统健康值较2020年均减小,建设用地增加和林地减少成为其健康退化的重要原因;而EP情景的健康值呈上升趋势,与反映生态系统健康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弹性结果相反,可见EP情景下的土地利用优化是实现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生态系统保护管理与土地利用政策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