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99篇 |
专业分类
26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系统研究了从赤扬、香蕨木、扬梅、木麻黄、异木麻黄、沙棘、胡颓子等七个属中13个树种根瘤中分离出来的15株Frankia菌株。发现不同属、种来源的Frankia菌株除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外,在菌丝的粗细、菌丝体发育的稀疏、微密程度、孢子囊的大小,顶囊的形状、大小和顶囊柄的长短等均有着明显的差别。不同属来源的Frankia菌株在培养特征上有明显的差异。赤扬属不同种来源的Frankia菌株在以丙酸钠为碳源的Bap液体无氮培养基中均生长良好,但在以丙酮酸钠为碳源时,则不能生长,而木麻黄属、异木麻黄属来源的Frankia菌株,在丙酸钠或丙酮酸钠为碳源时均生长良好。沙棘属、胡颓子属来源的Frankia菌株在丙酸钠或丙酮酸钠为碳源时均生长良好并产生棕褐色色素。根据Frankia菌的形态和培养特征,可将七个属来源的Frankia菌株划分为三个类群:即赤扬香蕨木,扬梅类群;木麻黄、异木麻黄类群;沙棘和胡颓子类群。 相似文献
3.
4.
5.
6.
以P53蛋白与SV40大T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药物分子靶标,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的α-半乳糖苷酶活力的测定方法,测定了两个系列的化合物对于P53蛋白与SV40大T抗原相互作用的影响。其中一个系列包括ZnCl2,MgCl2,CaCl2,和Cu-Cl2、BaCl2等二价金属盐;另一个系列是几种新疆特色植物的天然提取物,包括蒜氨酸、大蒜素、罗丹明B类物质AJ-8、黄酮、苦参碱、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等。结果发现,ZnCl2能够特异使P53蛋白与SV40大T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15%左右,而大蒜素和黄酮能够降低这两个蛋白的相互作用,降低程度分别为40%和30%,其它药物基本不影响两个蛋白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江浙蝮蛇毒中性磷脂酶A2晶体的非晶体学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悬滴气相扩散法获得了突触前神经毒素中性磷脂酶A2的晶体,空间群为P21,并有明显的C2赝对称性.晶胞参数为a=10.836nm,b=8.486nm,c=7.082nm,β=109.87°在Siemens X-200B面探测器上收集了0.26nm分辨率的衍射数据.赝C2对称性揭示存在一个平行于晶体学b轴方向的非晶体学二重对称轴.采用POLARRFN程序进行分子置换法的自身旋转函数计算,在不同积分半径和分辨率范围均得到了稳定且相对突出的4个峰,对应3个一般方向的非晶体学二重对称轴和1个特殊的非晶体学对称关系.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推测晶胞内多个分子的堆积情况:分子可能以二体形式存在,并以“二体的二体”方式排列.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