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海拔是地衣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了解地衣的海拔分布格局是地衣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研究表明中国地卷属地衣的物种丰富度和个体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呈单峰曲线,它们倾向于分布在受全球变暖影响较高的高海拔地区[(2,022±995)m],且具有较窄的海拔分布幅(约68%的物种分布于海拔为1,694-2,954m的地带),因而对其进行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已十分迫切。地卷属11种地衣具有不同的海拔分布规律,这些分布规律与各自分布的海拔区间有关。基于11物种的海拔分析支持Rapoport法则。全球暖化对4种地衣的潜在威胁尤其强烈,即:大陆地卷Peltigera continentalis、长孢地卷P. dolichospora、克氏地卷P. kristinssonii和小地卷P. venosa。  相似文献   
52.
本文对丽石黄衣(Xanthoria elegans)、中国石黄衣(X. mandschurica)和刺盘石黄衣(X. alfredi)的共生菌,尤其是刺盘石黄衣共生菌的分离培养物进行了首次研究。对于上述三种地衣体及其共生菌的化学物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石黄衣地衣体化学物质,即蒽醌类化合物完全一致。此外, Lindblom从15种北美石黄衣地衣体中检测出了彼此一致的5种蒽醌类化合物。因此,该作者认为石黄衣属的蒽醌类化合物不具有种级分类学意义。本文的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但是,本文对于通过子囊孢子释放法获得的中国三种石黄衣共生菌的化学物质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其结果呈现出比较丰富的多样性。其中刺盘石黄衣共生菌化学物质与丽石黄衣和中国石黄衣共生菌所含的化学物质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刺盘石黄衣共生菌化学物质在该种地衣的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文章亦检测和分析了丽石黄衣的10株共生菌化学物质。供试菌株均在相同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下获得。其化学物质的TLC图谱,除Nos. 5, 7, 及10稍有差异外,几乎完全一致。由此看来,它们稳定性也是比较明显的。 上述结果提示我们,在地衣系统生物学研究中,除了对于地衣体化学物质进行常规检测与分析之外,对于分离培养的各种地衣共生真菌化学物质的检测与分  相似文献   
53.
对于五种石黄衣Xanthoria中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高压液相色谱(HPLC)分析。它们是刺盘石黄衣Xanthoria alfredi、拟石黄衣X. fallax、丽石黄衣X. elegans、粉芽石黄衣X. sorediata和中国石黄衣X. mandschurica。分析结果表明,按照石黄酮(parietin)对拟石黄醛(fallacinal)与黄枝醇(teloschistin)在石黄衣中的相对含量百分比之商将五种石黄衣划分为E组 (Q>14) 和F组 (Q<1.20)。 其中丽石黄衣和粉芽石黄衣属于E组,裂片通常较狭窄,无假根;刺盘石黄衣和拟石黄衣属于F组,裂片通常较宽,具有假根。中国石黄衣中既有E组个体,又有F组个体。对于中国石黄衣的特殊现象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一份拟石黄衣标本的HPLC图谱亦显示了种内化学多样性。  相似文献   
54.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地筛选高产胸苷磷酸化酶菌株的初筛方法及其在紫外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结果显示,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25mmol/L胸苷不会影响菌体生长且菌体中的胸苷磷酸化酶能催化胸苷生成胸腺嘧啶,在同等浓度下产物胸腺嘧啶OD290nm远大于胸苷OD290nm,从而导致发酵液OD290nm显著升高,据此建立产胸苷磷酸化酶短乳杆菌的初筛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紫外诱变条件的优化,确定初次紫外照射时间为20 s,停止5 min后再照射10 s、15 s、20 s,控制紫外致死率在80%左右,以此条件构建突变文库。通过初筛和复筛确定突变株EB27、EA42酶活分别达到1.025 U/mg湿菌体和0.916 U/mg湿菌体,较初始菌株提高了50%和35%,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5.
一株DDT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DDT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具有DDT降解能力的细菌,经过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得到56株细菌,将其接种到基础盐酵母培养基,7d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初筛得到降解率较高的一株菌,编号为D-1.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传统分类学方法确定该菌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的一株茵.对菌体降解DDT的特性的研究表明,在培养温度为3℃,底物质量浓度为40 mg/L, pH 7.0,摇床转速为200 r/min的条件下,该菌株对DDT降解10d的降解率为69.0%.  相似文献   
56.
构建人FGF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cDNA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重组蛋白表达。提取人肝脏总RNA后,经RT-PCR扩增获得目的片段,构建其T载体进行保存。再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 FGF21,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中,在IPTG诱导下得到可溶性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后,进行Western blot鉴定。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8(+)-hFGF21,对其进行可溶性表达后成功纯化出his-hFGF21,经Western blot鉴定该融合蛋白可与FGF21抗体特异性结合。成功构建pET-28(+)-hFGF21,并可溶性表达his-hFGF21蛋白。  相似文献   
57.
本研究采用3-丙氨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戊二醛修饰包裹有SiO2磁性Fe3O4纳米颗粒表面,将其作为固定化载体固定化乙醇脱氢酶,研究固定化条件对固定化效率的影响,并对固定化酶性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Fe3O4@SiO2纳米颗粒修饰上氨基和醛基后依然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和胶体稳定性,适合作为固定化载体。通过单因素优化,发现当最适给酶量为11. 3U/100 mg,搅拌转速为150 r/min,固定化p H和固定化温度分别控制在6. 5和5℃~15℃,固定化时长为45 min时,具有较好的固定化效果,固定化率可达到60. 2%。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耐碱性。所得固定化乙醇脱氢酶在连续使用8次后,固定化率仍保留在57%左右,表明该固定化酶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可为连续生产NADH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8.
采用室内溶液培养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测定在As(Ⅲ)、As(Ⅴ)和二甲基胂酸(Dimethylarsinic acid,DMA)3种形态砷(浓度0—5.0 mg/L)胁迫下,砷超富集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inn.f.)Royle.)和非砷超富集植物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 Miq.)体内生成和体外分泌的7种有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黑藻体内草酸、丙二酸、柠檬酸、苹果酸和棕榈酸都显著高于竹叶眼子菜(P<0.05)。在As(Ⅲ)处理时,黑藻体内柠檬酸、苹果酸、棕榈酸、亚麻酸和总有机酸显著下降,竹叶眼子菜棕榈酸显著下降;在As(Ⅴ)处理时,黑藻棕榈酸和总有机酸显著下降,竹叶眼子菜棕榈酸显著下降;在DMA处理时,黑藻草酸、柠檬酸和苹果酸显著下降,竹叶眼子菜棕榈酸、亚麻酸和总有机酸显著下降。黑藻在As(Ⅲ)处理下棕榈酸、亚麻酸、总有机酸和As(Ⅴ)处理下草酸含量与体内As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竹叶眼子菜在As(Ⅲ)或DMA处理下棕榈酸、亚麻酸、总有机酸含量以及在DMA处理下柠檬酸含量与体内As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两种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均检测出草酸、丙二酸、琥珀酸和棕榈酸,但只有在As(Ⅲ)或As(Ⅴ)处理时黑藻分泌的草酸与体内A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As(Ⅲ)或As(Ⅴ)胁迫下黑藻向体外分泌草酸是其超富集砷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9.
电喷雾萃取电离技术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喷雾萃取电离技术(extractiv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EESI)是一种能灵敏地电离固体、液体、气体、黏性样品等复杂基体中痕量大分子和小分子的新兴软电离技术.在简要介绍EESI原理的基础上,着重综述其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与商品化质谱仪器配置的电喷雾电离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不同,EESI能够在常压条件下最大程度地保留蛋白质在样品中的原始构象,并获得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离子.由此可见,EESI及类似的技术在蛋白质芯片制备、高分辨率氢/氘交换质谱(蛋白质结构分析)、蛋白质计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也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0.
植物水孔蛋白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孔蛋白(aquaporin,AQP)是高效转运水分子的膜内在蛋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在调控植物的水分关系中有重要作用.介绍了AQP的分类、结构特征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多种生理功能和AQP活性的各种调控方式.综述了水分胁迫和盐胁迫等逆境条件及脱落酸、赤霉素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对AQP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