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以RT-PCR法扩增犊牛前胸腺素α基因(prothymosin-α,ProT-α),与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连接生成重组质粒pGEX/ProT-α,再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表达的GST-ProT-α融合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菌裂解液中。SDS-PAGE电泳表明,GST—ProT-α融合蛋白表达量较高,分子量为38 ku;Western-blot和动物细胞试验表明,该产物能与胸腺素α1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可显著提高小鼠脾细胞增殖率和NK细胞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32.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内雾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4年(1999~2002)的雾观测资料,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内雾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雾首先形成于最上林冠层,林下雾是由上层雾变浓、下沉而来。夜间,雾形成前,气温高于叶表温;雾形成后,气温则低于叶表温。热带雨林内各季节雾日数和雾日频率均高于无林地。热带雨林内平均全年雾日数可达258 d,其中雾季和干热季共占154 d(59.6%),而雾季的雾日频率高达90%。雾日数的季节变化与各季节雨量呈明显的负相关。雾季,雾在23∶00左右生成,比干热季、雨季分别提前0.7、2.3 h,而消散时间则分别推迟0.8、2.2 h。雾生成和消散时间呈现出较明显的负相关。雾季雾的持续时间达12.2 h·d-1,比干热季、雨季分别长1.5、4.6 h·d-1。全年雾总持续时间占全年时间的39.7%,而雾季的相应值为50.8%。雾的形成不仅凝结了水汽进入森林(全年89.4 mm),同时也对森林起到了一定的保温作用,这对热带雨林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教学效率能否提高,取决于教学有效性程度的高低。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各环节、培养学生主体性学习等几个方面对生物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4.
HaCaT细胞是自发性的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株,常用于皮肤功能与疾病的相关研究,但常规脂质体法转染该细胞的效率极低。该研究主要探讨离心是否能够增加脂质体法转染HaCaT细胞的效率。以Lipofectamine~?2000为脂质体转染试剂,pEGFP-C1为质粒转染HaCaT细胞后分别使用常规法和离心法处理,利用荧光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效率;细胞增殖活力实验检测离心是否对细胞活力产生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离心法实际效应对目的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心法处理组所测得的转染效率均高于常规法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Western blot实验则进一步证实了转染后离心的性价效应能增加目的基因的表达,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综上所述,常规转染步骤后离心能够增加HaCaT细胞的基因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35.
对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p ET30α(+)-Nmnat共固定化生产NAD的固定化条件进行研究。比较不同载体和不同固定化方法,确定玉米芯—海藻酸钠共固定化为最佳方法。优化共固定化条件,得到的最适条件为:固定化过程中吸附和混合时间分别为0.5 h、1 h,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3%,玉米芯-全细胞质量比为5∶4,CaCl_2质量分数为2%,转速为140 r/min。与游离细胞相比,共固定化细胞具有更高的产率和更好的操作稳定性。玉米芯-海藻酸钠共固定化适宜用于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p ET30α(+)-Nmnat生产NAD。  相似文献   
36.
在生物体内,NMN(烟酰胺单核苷酸)转移酶能够催化NMN生成NAD.本研究通过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0α(+)-Nmnat,成功实现来源于大肠杆菌的NMN转移酶基因(Nmnat)的原核表达.从大肠杆菌基因组中克隆得到的NMN转移酶基因长度为1 245 bp,所编码的重组酶分子量45 kDa.对重组酶的酶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7℃和7.5.4℃下,该酶的热失活半衰期可长达990.2 min.Mn2+、Fe2对该酶的酶活的激活作用显著,而EDTA对酶活能造成明显的抑制作用.酶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该酶对底物NMN催化的Km和Vmax分别为16.89 mmol/L和2.46 μmol/(L·min).该NMN转移酶基因在大肠杆菌宿主中的成功表达,为NAD生物合成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通过向NMN转移酶( Nmnat)中添加保护剂以提高其热稳定性及储存稳定性,扩大酶的使用范围。研究了固体醇类(山梨醇、甘露醇)、糖类(海藻酸钠、蔗糖、甘露糖)和有机溶剂( DMSO、丙二醇-单甲醚、乙醇、甘油)对Nmnat的稳定性的作用,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一种复合保护剂,并研究复合保护剂对Nmnat最适反应温度、pH稳定性、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梨醇、海藻酸钠和DMSO能够显著提高Nmnat的热稳定性。复合保护剂配方为山梨醇1.5 g/L,海藻酸钠1.0 g/L, DMSO 0.5%。复合保护剂的添加使Nmnat的最适反应温度从37℃提高到50℃;50℃保温2 h酶活提高了24.5%;pH使用范围由7.0~8.0扩大到6.0~8.0;4℃储存28 d后,酶活保留率提高了15.65%。  相似文献   
38.
小RNA病毒蛋白翻译调控元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核生物的起始复合物并不是在起始AUG处形成 ,而是在mRNA的 5′末端形成 ,其识别信号就是 5′末端的帽子结构。小RNA病毒科成员RNA 5′末端没有帽子结构 ,而有一个病毒编码的小蛋白质与基因组共价相连。小RNA病毒的蛋白翻译起始于 5′非翻译区中的内部顺式调控元件 ,称为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IRES)。口蹄疫病毒 (foot and mouthdiseasevirus,FMDV)是该科病毒的典型代表 ,引起偶蹄动物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完整FMDV含有单链正股RNA、衣壳蛋白及少量装配过程中夹带的非结构蛋白和宿主细胞肌动蛋白 ,其基因组RNA全长约 8 5kb ,可直接作为信使RNA。对IRES的一、二级结构进行了比较 ,对IRES与翻译起始因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病毒毒力的影响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近年来,防暴武器的发展迅速,防暴武器伤的救治已成为医学上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此背景下,制定了18.4 mm橡皮霰弹的生物学试验模型,即在常温状态下,研究18.4 mm橡皮霰弹对两种试验动物在不同距离、不同防护、不同部位条件下的胸、腹部损伤情况。通过损伤效应研究,判断防暴武器的安全性能及损伤特点,为客观的从生物学角度评价防暴武器性能及防暴武器伤的救治提供可靠的生物学依据,建立可靠的生物学模型,并进一步探讨损伤后X线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利用两种动物、三个距离、三种防护、四个部位定点射击,从临床及X线表现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统计学结果。结果:两种生物、三种条件、三个距离、四个部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橡皮弹损伤,体内出现具有统计学规律的弹丸存留,部分出现贯通伤。结论:18.4 mm橡皮霰弹的损伤程度与距离增加呈负相关,三种距离条件下,5 m对生物的损伤最大。动物种类的不同,射击部位的不同,有着明显的损伤差异,主要与组织厚度和组织结构特点有关与组织厚度和组织结构特点有关。损伤的程度,与防护密切相关,三种防护条件下,棉服防护的损伤效应明显减轻。X线摄片检查可以直观显示弹丸在其体内存留的数量、位置及深度,以及造成的骨折损伤,可以为临床解剖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为防暴武器生物学试验提供较为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膜相关蛋白约占细胞总蛋白质中的1/3,它们大都参与了细胞的诸多生理、病理过程和药物反应机理。研究膜蛋白的相互作用对于揭示细胞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寻找药物作用靶标都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膜蛋白本身的特性及其难以进入核内等原因,经典的酵母双杂交技术并不适用于检测膜蛋白间的相互作用。针对在活细胞中研究膜蛋白相互作用的需要,近年来国际上先后发展了一系列用于膜蛋白相互作用研究的酵母双杂交新系统,并取得了许多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