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作者研究了柑桔属30个分类群的核型及进化。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为2n=2x=18,属小染色体植物,核型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成,具2—4个连接于短臂上的随体,一些分类群的部分同源染色体上存在长度和臂比值不同程度的杂合现象,核型均属2A型。比较随体及与之相连短臂,其随体分为大随体(LS)中随体(MS)和小随体(SS)三类,随体的多样性可作为探讨该属物种的起源、系统演化的一个遗传标志。作者赞同把柚(Citrus grandis)作为柑桔属的一个基本种,而宽皮柑桔(C.reticulata)核型变异较大,还待进一步分析;推测红黎檬(C.limonia)、葡萄柚(C.paradisi)、甜橙(C.sinensis)、酸橙(C.aurantium)、香园(C.wilsonii)、三宝柑(C.sulcata)、部分宽皮柑桔(C.reticulata)为杂种起源。该属核型由不对称向对称进化是与形态及孢粉的进化趋势一致的。  相似文献   
52.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国蓼属分叉蓼组(Polygonum section Aconogonon)和冰岛蓼属(Koenigia)的21种植物的叶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1)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型,表皮细胞多边形,垂周壁为波状;(2)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型兼有非典型不等型,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为平直弓形或波状;(3)气孔器类型为不等细胞型,表皮细胞多边形,垂周壁为平直弓形。分叉蓼组(西伯利亚蓼除外)植物的叶表皮气孔器类型具有高度一致性,说明该组是一个自然类群。本文研究结果不支持将大铜钱叶蓼(Polygonum forrestii Diels)、铜钱叶蓼(P. nummularifolium Meissner)划归于冰岛蓼属的处理意见;支持将西伯利亚蓼(P. sibiricum Laxm.)独立成属,即西伯利亚蓼属(Knorringia Tzvel.)的观点;同时也支持仍将多穗蓼(P. polystachyum Wall.ex Meissner)和松林蓼(P. pinetorum Hemsl.)归在分叉蓼组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53.
病原真菌生态学研究现状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鉴定由自然界分离的真菌菌种,构建系统发生树,了解菌种间亲缘关系,评估种间和种内的进化规律,了解真菌与其所处环境的相互关系,是真菌生态学的主要研究目的之一。本文就真菌与自然界和动物宿主的相互关系,环境中真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及系统发生学研究及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了解致病真菌的生存环境、种类发生、感染途径等,达到尽早控制感染源、探讨致病性及防治疾病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54.
依恋(attachment)是人类适应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形成于婴幼儿时期,贯穿人的一生,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情感联结。本文以传统的依恋理论为基础,对成人依恋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其类型和维度进行划分,对其测量工具进行归纳,着重介绍了访谈类和问卷类测量工具。在成人依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5.
采用富集筛选法从绞股蓝根中筛选得到6株具有ACC脱氨活性的细菌,其中菌株JDG-6、JDG-7、JDG-14、JDG-16、JDG-23均具有较强的分泌铁载体能力,但菌株JDG-32没有产铁载体能力。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菌株JDG-6、JDG-7、JDG-14和JDG16对一种或多种供试菌有抑菌作用,其中菌株JDG-14能抑制大肠埃希菌、藤黄八叠球菌和白色念球菌的生长。促生试验表明,菌株JDG-6、JDG-7和JDG-14均能促进水稻幼苗根的伸长,其中菌株JDG-14的促生作用最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水稻幼苗的根长和根鲜重分别增长了26%和21%。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JDG-6、JDG-7、JDG-16和JDG-23属于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菌株JDG-14为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而菌株JDG-32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JDG-6、JDG-7和JDG-14均具有ACC脱氨酶活性和抑菌活性的促生菌,具有农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6.
鲫属鱼类DNA条码及种与亚种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鲫属(Carassius)鱼类由于表型变异大,分布范围广,分类一直不完善。该属常被分为三个种:黑鲫(C.carassius)、白鲫(C.cuvieri)和鲫(C.auratus)。鲫又可分为多个亚种(包括金鱼),其中银鲫(C.auratus gibelio)亚种有时被视作一个独立的种。该文研究了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5’端651bp的片段在这些种和亚种(共计128尾标本)中的变异。结果表明,C.carassius、C.cuvieri和C.auratus均为有效种,同时欧亚大陆的与日本列岛的C.auratus有明显分化;而C.auratusgibelio和C.auratusauratus有一些共享的单倍型,C.auratus gibelio应被视为C.auratus的一个亚种,而不是一个有效物种。由于C.auratus auratus和C.auratus gibelio等类群中同时存在二倍体和三倍体,因此,倍性不宜作为种或亚种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南方红豆杉内生细菌类群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并做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南方红豆杉茎、皮和叶中共分离到内生细菌52株.对12株内生细菌16S r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大小约为1 400bp,对11株内生细菌16S rDNA测序结果,用BLAST软件进行相似性比对,发现TB02株为Enterobacter属,相似性99%;9株为Bacillus属,相似性99%~ 100%:TB13株为Lysinibacillus,相似性97%.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这11株内生细菌明显聚为两大支.结论:11株内生细菌分别鉴定为肠杆菌、芽孢杆菌和Lysinibacillus,芽孢杆菌为南方红豆杉内生细菌优势菌属.芽孢杆菌和Lysinibacillus亲缘关系较近,二者和肠杆菌之间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58.
绿肉山楂叶中五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山楂叶用资源,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250×4.6 mm,5 μm),乙腈-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45 nm,柱温25℃,对不同生长时期的绿肉山楂叶中牡荆苷、牡荆素2″-O-鼠李糖苷、金丝桃苷、芦丁和槲皮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此分析检测条件下牡荆苷、牡荆素 2″-O-鼠李糖苷、金丝桃苷、芦丁和槲皮素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平均加样回收率试验的RSD值均小于3%,方法准确可靠。绿肉山楂叶中含有的黄酮类成分主要以牡荆苷和金丝桃苷为主,且二者含量变化规律与其总黄酮含量变化相似,均在10月初含量达到最高;此时采摘,其质量完全符合《中国药典》的有关规定,故绿肉山楂可作为一种新的药用资源来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稳定的食蟹猴自体股动脉抗凝血脑出血模型。方法健康成年食蟹猴8只,采用新鲜抗凝自体股动脉血1.5mL,立体定向一次性缓慢匀速注入右侧基底节区屏状核内侧,利用MRI、PET、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组织病理学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动物在麻醉苏醒后出现了与血肿部位相对应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影像学检查血肿腔位于右侧基底节,注血部位大片代谢缺损区,中线向左侧移位。组织病理学检查损伤局部周围可见多量泡沫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部分损伤脑组织已被肉芽组织机化。结论自体股动脉抗凝血定向脑内注射法可建立稳定、可靠的食蟹猴脑出血模型,注血量、注血部位和速度是模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0.
中间锦鸡儿(caranaga intermedia)染色体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间锦鸡儿(caranaga intermedia)种子根尖染色体进行检测,统计分析了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类型.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正常核型为2n=2x=16=14m+2sm,还发现了核型公式为2n=2x=16+1B=1st+9m+2sm+1m(sAT)+1sm(SAT)+2m(SAT)+1B;核型公式为2n=2x=16+1B=6sm+8m+2m(SAT)+IB;以及核型公式为2n=2x=15=7sm+8m的变异类型.本研究首次发现了中间锦鸡儿存在B染色体和中间随体,此外还发现存在单体植株.随体具有个体差异,有中间随体和端部随体两种,且无论个体间和个体内B染色体均存在数目和结构的多态性.对其中120粒种子根尖染色体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具有15条染色体的植株占0.83%;具有16条染色体的植株占89.17%;具有17条染色体的植株占3.3%;具有18条染色体的植株占2,5%,其中有一个体中多于的一条染色体始终呈点状;19条染色体的植株占1.67%,5条多于染色体的占0.83%,而多余染色体条数在1~3之间变动的植株占1.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