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颗粒溶素具有溶细胞作用和杀菌活性,其作用对象包括肿瘤细胞、细菌、真菌和寄生虫。颗粒溶素是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其他炎性细胞的化学刺激物,可以激活许多细胞因子的表达,包括调节激活T细胞表达和分泌(RANTES)、单核细胞化学引诱物蛋白(MCP)1、MCP3、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P)、白介素(IL)-10、IL-1、IL-6和干扰素(IFN)-α。颗粒溶素与感染、癌症、移植、自身免疫、皮肤和生殖疾病等多种疾病相关。基于颗粒溶素的多功能性,本文针对其作用机制和与临床常见疾病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抗病高干特异资源材料徐781的特性鉴定和亲本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引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甘薯实生种子、高代品系进行生产力、抗病性、品质分析等性状的全面鉴定,筛选出抗病高干特异资源材料徐781,并对其不孕群别、砧木适合性、遗传特点等进一步评价,结果表明徐781具有与国内常用亲本亲缘关系远、高干率、高抗茎线虫病、易开花、结实率高、后代入选率高等特点,是国内现有育种材料中罕见的很有利用价值的优异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择成年牙周炎致病菌—产黑色素类杆菌群中牙龈类杆菌为指示菌,用牙龈类杆菌47A—1参考株制备标准抗血清,并和羊抗兔IgG荧光抗体,直接与牙周龈下菌斑标本涂片进行间接荧光反应,计数一个视野荧光反应阳性的牙龈类杆菌的菌数(三个视野平均值)。全过程只需1.5~2小时。用此法检查了90例健康人,75例牙龈炎及70例牙周炎患者,结果发现正常牙周人的牙龈类杆菌菌数为  相似文献   
14.
抗病高淀粉甘薯品种徐薯26的选育及产量形成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病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徐薯2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以徐781为母本,通过集团杂交放任授粉、多年多点综合鉴定选育而成。该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鉴定编号为国品鉴甘薯2009003。对徐薯26的形态特征、品质性状、抗病性、生产力和产量形成的生理特点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徐薯26全生育期长势平稳,薯干品质和食味较好,抗根腐病和蔓割病,薯干和淀粉产量与徐薯18相比增产极显著,生长后期薯块干物质积累较快,经济系数较高,适宜早栽和密植。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对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107例,根据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53例和54例,对照组给予调强放疗,观察组给予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均治疗6周。对比两组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55.56%、疾病控制率77.78%高于对照组的35.85%、56.60%(P<0.05)。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机体疼痛、健康状况、生命力、心理职能、躯体角色、情感角色、社会功能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应用于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可减轻调强放疗导致的免疫抑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穿孔素和颗粒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组织中的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数量和质量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TIL杀伤肿瘤的最主要的机制是PFP/GrB途径。穿孔素(PFP)通过在靶细胞膜上形成活性孔道使靶细胞渗透压改变而溶解,或者与颗粒酶协同作用而诱导靶细胞凋亡,本文概述了穿孔和颗粒酶的一般性质、作用机制、作用途径的证据以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几种土壤微生物学特征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阐明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健康的生物指示功能, 以国家褐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 应用BIOLOG ECO微平板培养法与常规分析法研究了长期施肥15年后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活性、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与对照(CK)相比, 长期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土壤中土壤有机质(SOM)、全氮(STN)、全磷(STP)含量升高, 土壤C/N与pH值降低, 土壤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SMBC)、生物微生物量氮(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SMBN)、微生物商(qMB)及脲酶(Urease)活性升高, BIOLOG ECO微平板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AWCD)、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明显。和长期单施化肥处理(NPK)相比, 长期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中上述几种微生物学特征(SMBC、SMBN、qMB、Urease及AWCD、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均呈极显著增加。NPK处理与CK相比虽然SOM、STN、STP含量稍有升高, 土壤C/N与pH值降低, SMBC、SMBN、qMB及Urease活性增高, 但是AWCD、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却显著下降。过氧化氢酶活性(Catalase)在各处理土壤中的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主成分分析表明, 长期不同施肥各处理在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种类和能力上有差异。此试验说明, 土壤微生物受农业管理措施和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学特征可作为土壤质量的敏感指标, 为提高作物产量、增强肥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以北京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土壤酶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长期撂荒土壤(15年)的有机质和全氮(TN)的含量、微生物量碳(SMB-C)和氮(SMB-N)、土壤的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以及SMB-C/SOC(土壤有机碳)和SMB-N/TN比值都高于种植作物的农田土壤;而其代谢商和容重值低于农田土壤。长期施肥的农田(NPK、NPKM 、NPKS和NPKF),其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碳和氮以及土壤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高于不施肥的农田(CK);而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小麦-大豆(Glycine max)复种轮作(NPKF)的农田又高于长期复种连作(NPK)的农田;在施肥处理中(NPK、NPKM、NPKS和NPKF),长期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的处理(NPKM )的土壤上述指标高于其它施肥处理(NPK、NPKS和NPKF),但其土壤的代谢商、pH值和容重值较低。  相似文献   
19.
罗百灵  何白梅  张乐蒙  王丽静  李秀英 《生物磁学》2009,(14):2657-2659,2678
目的:探讨肺曲霉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09年4月经病理确诊为肺曲霉病住院患者40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40例肺曲霉病患者中,曲菌球23例、侵袭性肺曲霉病17例。合并有基础疾病者36例(90.0%):其中,肺结核15例(37.5%),支气管扩张6例(15.0%)。肺曲霉病的主要症状为咳嗽32例(80.0%),咳痰25例(62.5%),咯血24例(60.0%0。影像学表现多样,肿块结节型23例(57.5%),渗出型12例(30.0%)空洞样病灶12例(30.0%),“洞中球征”和“晕征”各8例(20.0%)。所有病例均经过病理检出,手术切除后病理检出26例(65.0%),纤维支气管镜下活检栓出12例(30.0%),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检出2例。本组病例中,26倒在病理诊断前被初诊误诊,误诊率高达65.0%,初诊为肺结核13例(32.5%),肺癌8例(20.0%),细菌感染3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2例。26例(65.0%)经外科手术切除,随访均无复发;10例(25.O%)经抗真菌药物治疗,9例痊愈或显效。结论:肺曲霉病多继发于肺部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反复间断咯血为主,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曲菌球和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以及治疗方法均有不同。肺曲霉病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外科治疗和抗真菌药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表达和纯化人TRIM5α嵌合体蛋白[TRIM5α-H(R328-332)],并探讨该蛋白和HIV-1gag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构建的TRIM5α嵌合体pET-28a-TRIM5α-H(R328-33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TRIM5α-H(R328-332),30℃下经IPTG诱导,该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获得的重组的蛋白再经过纯化,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并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和ELISA等检测重组蛋白与HIV-1 gag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重组TRIM5α-H(R328-332)蛋白经纯化复性后,通过免疫共沉淀和ELISA等技术,证明TRIM5α-H(R328-332)蛋白能够与HIV-1gag间的相互作用。 结论: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了重组TRIM5α-H(R328-332)蛋白,并且证实其在体外与HIV-1gag有结合作用。[摘要] 目的:表达和纯化人Trim5α嵌合体蛋白[Trim5α H(R328-332)],并探讨该蛋白和HIV-1gag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构建的Trim5α嵌合体pET 28a Trim5α H(R328-33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Trim5α H(R328-332),30℃下经IPTG诱导,该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获得的重组的蛋白再经过纯化,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并用免疫共沉淀技术、His pull down和ELISA等检测重组蛋白与HIV-1gag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经纯化后的重组Trim5α H(R328-332)蛋白纯度可达90%以上。通过免疫共沉淀、GST pull down和ELISA等技术,证明Trim5α H(R328-332)蛋白能够与HIV-1gag间的相互作用。 结论:本实验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了重组Trim5α H(R328-332)蛋白,并且证实其在体外与HIV-1gag有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