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苔藓植物适应孢子传播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苔藓植物的真蒴柄、假蒴柄、生殖托柄、孢蒴、孢蒴表皮、蒴齿和弹丝等适应孢子传播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32.
河南省丛藓科植物新纪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河南省丛藓科植物新纪录4种2变种:尖叶对齿藓芒尖变种(Didymodon constrictus var. flexicuspis (Broth.) Saito),硬叶对齿藓原变种(Didymodon rigidulus var. rigidulus Hedw.),硬叶对齿藓细肋变种(Didymodon rigidulus var. icmadophyllus (Schimp. ex C. Muell.) Zand.),长肋对齿藓(Didymodon longicostata Li),橙色净口藓(Gymnostomum aurantiacum (Mitt.) Jaeg.),硬叶净口藓(Gymnostomum subrigidulum (Broth.) Chen),对这些植物的识别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做了简要讨论,并绘制了形态解剖图。凭证标本存放于河北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HBNU)。  相似文献   
33.
藓类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苹果轮纹病菌(Macrophoma kawatsukai)、梨黑星病菌(Fusicladium pirina)、草莓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等七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4种藓类的乙醇提取物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提取物浓度为1.2mg干样/mL,大镰刀藓提取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为67.8%.藓类提取物不仅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抑菌活性,而且还有多种藓类提取物对病原真菌菌丝有促进生长活性,如锐尖匍灯藓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促进率为95.1%.选出大镰刀藓、扁灰藓、紫萼藓、山地水灰藓、疣小金发藓、橙色净口藓、锐尖匍灯藓和羊角藓对立枯丝核菌和灰霉菌的抑菌性或菌丝生长促进性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藓类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菌性或菌丝生长促进性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并且抑菌性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4.
16种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蒴齿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16种国产丛藓科(Pottiaceae)植物蒴齿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丛藓科植物的蒴齿为单齿类,齿条1~3回左旋或直立,多具基膜,并密被疣,这些共同特征说明了丛藓科植物蒴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齿条形状和旋转情况及基膜特征等方面又有区别,明显分为3种类型,显示了不同属、种间的遗传分化。最后,本文还讨论了蒴齿特征与干旱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35.
中国苔藓植物资源应用价值分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苔藓植物在药用、生态保护、园艺以及农业上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目前我国苔藓植物资源现状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6.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藻类的组成和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9个样地73份生物结皮土样藻类的培养和鉴定,分析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生物结皮藻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该沙漠中有藻类植物49属121种.隶属于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和裸藻门。其中监藻83种,绿藻20种,硅藻11种。裸藻7种。蓝藻占总种数的68.60%,其中又以丝状种类为优势.占66.27%;绿藻则以单细胞种类为主。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地带中,其藻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均有所不同,中部藻类物种最为丰富,北部和南部次之。而东部和西部则明显减少。在沙垄不同部位的分布中,少数种类对地貌部位的选择性不明显,但有些种类在不同地貌部位分布有差异。藻类在结皮不同层次的分布不同,在结皮层中藻类的种类和数量都较丰富.且以丝状种类较多,而在结皮下层藻类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7.
中国天山的平蒴藓属(Plagiobryum Lindb.)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蒴藓属PlagiobryumLindb.(真藓科Bryaceae)植物在世界上共有8种(IndexMuscorum;Ochi1959,1970;Hedderson1990;Hedderson&Harold1990).中国大陆记录有3种分布(陈邦杰等1963;张满祥1978;Redfearn&Wu1986;Redfearn,Tan&He1996).其中,钝叶平蒴藓(P.giraldii(C.Muell.)Par.)特产于秦岭太白山(张满祥1978).作者基于在天山的实地考察和对标本的研究,报道了中国天山产的平蒴藓属植物共有2种即平蒴藓(P.zierii(Hedw.)Lindb.)和尖叶平蒴藓(P.demissum(Hoppe&Hornsch.)Lindb.),其中的平蒴藓为该区分布的首次记录.从种的现代地理分布和区域地理特点来看,这2种均属泛北极分布类型.依据所采的标本对它们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中国天山平蒴藓属分种检索表如下1.植物体上部银白色或白色,下部红褐色.叶覆瓦状排列,卵圆形,内凹;中肋及顶或达于叶尖稍下处终止.孢蒴长棒状,平列或略倾斜1.平蒴藓P.zierii(Hedw.)Lindb.1.植物体红褐色.叶直立,披针形至卵圆状披针形;中肋突出叶尖.孢蒴梨形,下倾2.尖叶平蒴藓P.demissum(Hope&Hornsch.)Lindb.  相似文献   
38.
 通过2005和2006年夏季两次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荒漠土壤中藻类植物进行采样、培养、鉴定和生物量测定,分析了该区沙漠沙垄不同部位藻类物种组成、优势种和生物量的垂直变化。结果表明:1)在不同地貌部位的不同层次中,藻类的种类组成均有所差异。2)藻类优势物种主要集中在0~2 cm层次中,2 cm以下的土层中藻类细胞很少,绝大部分土层以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为第一优势种,有些部位的土层中第一优势种是伪双点颤藻(Oscillatoria pseudogeminata),如垄间低地和迎风坡的1~2 cm中。此外,大型集胞藻(Synechocystis crassa)、舟形藻 (Navicula sp.)、卵圆双眉藻(Amphora ovalis)数量也较多。3)除垄顶外,藻类生物量在其它3个部位不同层次的差异呈极显著水平(p<0.01),生物量由表及里锐减;在同一土层,藻类生物量基本表现为垄间低地最高,迎风坡与背风坡居中, 垄顶最低,不同地貌部位对藻类生物量影响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苯基噻二唑基脲(TDZ)、6-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对密叶绢藓[Entodon challengeri(Paris)Cardot]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芽体发生的影响,并对整个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和照相,结果表明:(1)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密叶绢藓孢子萌发影响不显著;(2)在原丝体发育阶段,1.0 mg/LNAA对原丝体初期的发育促进效果显著,0.4 mg/L TDZ对原丝体发育中期分枝的形成促进效果显著,6-BA处理效果不显著;(3)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单独处理均促进芽体的发生,但0.4 mg/L TDZ效果最佳。而1.5 mg/L 6-BA+TDZ组合处理效果更加显著;(4)芽体的发生数量与芽体的长势无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主害代幼虫在麦秸下隐蔽危害玉米幼苗,早期难以发现。本文研究其在田间的消长动态和暴发危害规律。【方法】2014-2016年间,在河北省中南部进行广泛监测,选择在二点委夜蛾的重灾区开展调查。从玉米播种后进行系统监测,一旦发现有幼虫的田块,每天进行调查,其中在邯郸的馆陶县和沧州的南大港得到了完整数据。【结果】玉米田二点委夜蛾主害代幼虫消长规律呈现Peal-Reed曲线,具体表现为在田间发现幼虫后,虫量迅速增加,维持高水平后开始化蛹,而后开始迅速下降。玉米苗被害株率随时间呈现S曲线,玉米苗出现被危害后,被害株率迅速增加,4 d后被害株率达到最高值,然后趋于稳定。【结论】本研究证实了二点委夜蛾属于生态型气候性害虫,具有暴发性强、危害迅速的特点,其结果为二点委夜蛾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