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垂枝樱花为材料,设置1.5、3.0、4.5、6.0kV/cm共4种场强的静电场处理,分析静电场对垂枝樱花插穗生根性状及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讨静电场促进垂枝樱花插穗生根的机制。结果显示:(1)1.5~4.5kV/cm场强的静电处理能显著提高插穗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且4.5kV/cm处理的增幅最大,峰值时比对照分别增加43%和44.1%;(2)1.5~4.5kV/cm场强的静电场处理能显著提高插穗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且4.5kV/cm处理的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相比增幅和降幅最大时分别达到58.9%和17.5%;(3)3.0、4.5kV/cm的静电场处理均能够显著提高插穗的平均单株生根数、根系平均长度、单株根鲜重、根系活力以及插穗成活率,且4.5kV/cm处理的增幅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27.4%、29.2%、88.9%、107.1%、116.3%。研究表明,静电场处理可以有效调节垂枝樱花插穗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以及POD、IAAO的活性,能显著提高插穗的扦插成活率,其最佳静电场场强为4.5kV/cm。  相似文献   
12.
探究不同剂量的小分子牡蛎多肽对雄性小鼠性功能的影响。将6周龄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连续灌胃6周。分别测定每组小鼠交配能力,性腺器官的重量和脏器指数,精子数目、活力和畸形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胆固醇和阴茎中NO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睾酮(testosterone, T)、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和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RPK2及3个雄激素限速酶(类固醇生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和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小分子牡蛎多肽可以通过提高小鼠的交配能力、性腺器官重量和脏器系数以及精子质量,增加小鼠血清中胆固醇和性激素以及阴茎中NO的含量,提高性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来增强雄性小鼠的性功能。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性功能的增强程度具有一定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疆荒漠半荒漠草原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探讨新疆意大利蝗持续严重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测定并获得意大利蝗10个不同地理种群的100条Cytb基因全长序列(1 140 bp),利用DnaSP 5.0和Arlequin 3.5软件分析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遗传分化与分子变异,并构建了最大似然法系统发育树及单倍型中介网络图。【结果】在100个序列样本中,共检测出54个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多样度H_d为0.890,各地理种群单倍型多样度范围介于0.818-1.000,总群体固定系数F_(st)、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017 8、0.018 9,总基因流N_m为13.84,种群间遗传差异(3.31%)远小于种群内的遗传变异(96.69%),结果表明,意大利蝗群体稳定,历史上未出现群体扩张,地理距离可能不是影响种群间遗传距离的重要因素。【结论】新疆意大利蝗不同地理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通过种群内遗传变异提高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可能是其持续严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对昆虫的N-糖基化途径进行修饰改变是扩展昆虫蛋白表达系统应用范围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基于piggyBac转座子的家蚕Bombyx mori转基因技术表达昆虫所缺乏的哺乳类糖基化途径中的关键基因, 构建了可以同时表达小鼠Mus musculus唾液酸合酶和小鼠CMP-唾液酸合成酶两个基因的piggyBac表达载体, 选用家蚕肌动蛋白A3启动子控制基因的表达, 并导入3×P3启动子控制下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作为分子标记。在得到的G1代转基因家蚕中对转入的基因进行了分子水平的鉴定和分析, 为在家蚕这种模式昆虫中模拟哺乳类糖基化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6种木兰科植物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寒相关调控基因HSP90和WRKY33的差异表达,为木兰科植物抗寒机理的研究和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6种木兰科植物的低温LT50在-10.64—-22.06℃,从高到低依次为红花深山含笑、峨眉含笑、杂交含笑、阔瓣含笑、六瓣含笑和乐东拟单性木兰;低温过程中,6种木兰科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SP)、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SS)和丙二醛含量(MDA)则不断积累;筛选出REC、MDA、SP、SS和Pro作为6种木兰科植物抗寒性评价的关键指标;聚类分析将6种木兰科植物在抗寒性能上分为强、中、弱三类,分别为乐东拟单性木兰和六瓣含笑,阔瓣含笑、杂交含笑和峨眉含笑,以及红花深山含笑。对HSP90、WRKY33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表明,2个基因在6种木兰科植物中的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临近各树种LT 50时,2个基因的表达被强烈抑制且后期表达量不可逆。0℃时,2个基因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5℃时,2个基因开始被激活,表达量增加;-10℃时,HSP90、WRKY33基因在红花深山含笑叶片中的表达量较-5℃时分别下调了0.76倍和0.68倍,而在其他5个树种中的表达被进一步激活;-15℃时,HSP90和WRKY33基因在抗寒性中等的阔瓣含笑、杂交含笑、峨眉含笑中亦被强烈抑制,较-10℃时分别下调了0.38倍、0.33倍、0.32倍和0.71倍、0.72倍、0.74倍,在抗寒性强的乐东拟单性木兰和六瓣含笑中的表达被进一步激活;-20℃以后,2个基因在6个树种中的表达均被强烈抑制,但在抗寒性最强的乐东拟单性木兰中的表达量仍高于其他5个树种。抗寒基因的激活与表达是影响植物抗寒性的重要因素,抗寒性不同的树种对低温的应答机制明显不同。抗寒性越强的树种越能快速启动低温应答机制,激活抗寒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整生理生化活动以抵御和适应冷应力。不抗寒树种中抗寒基因的表达则受到抑制,降低了其对低温逆境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