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31.
根癌农杆菌介导大花蕙兰遗传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花蕙兰原球茎(PLBs)为外植体,采用EHA105和LBA4404 2种根癌农杆菌菌株与pCAMBIA1301质粒构建工程菌介导,以建立大花蕙兰遗传转化体系,并比较不同受体处理方式、菌液浓度和侵染方式等对大花蕙兰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切成3 mm左右的PLBs小块作为受体材料,用OD600值为0.6的LBA4404根癌农杆菌菌株,并用MS+1.0 mg/L BA+200μmol/L AS(乙酰丁香酮)的液体培养基将菌液等体积稀释侵染,转化率可达62.5%.(2)大花蕙兰对潮霉素(Hyg)十分敏感,5 mg/L Hyg对转化后的PLBs有较好的筛选效果,筛选后最高成活率为13.0%.(3)PCR检测初步证明,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获得了2株转基因大花蕙兰植株.  相似文献   
132.
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对山茱萸中莫诺苷的含量进行快速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茱萸药材中莫诺苷的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其含量与近红外光谱之间的模型,并对未知样品进行含量测定。所建莫诺苷的定量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0.9857,校正均方差(RMSEC)、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和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105、0.2738和0.234。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测结果准确,且不需复杂的前处理、绿色、无损,适用大批量山茱萸中莫诺苷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戊己丸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胃炎小鼠的疗效与胃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关系,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戊己丸的疗效机制。方法通过建立H.pylori感染胃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克拉霉素组、戊己丸组,分别灌胃给药克拉霉素、戊己丸,分析胃内菌群数及酶活性。结果模型组中的细菌数、大肠埃希菌数、双歧杆菌数及乳酸菌数较正常组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增加(P0.05或P0.01),真菌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酶活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克拉霉素治疗组的大肠埃希菌数、真菌数已恢复至正常(P0.05),但细菌数、双歧杆菌数和乳酸菌数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减少(P0.05或P0.01),淀粉酶的酶活已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酶与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戊己丸治疗组的细菌数和真菌数已恢复至正常(P0.05),大肠埃希菌数、双歧杆菌数和乳酸菌数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淀粉酶的酶活已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戊己丸能显著调节H.pylori感染胃炎小鼠胃内微生物及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4.
药用植物是中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用植物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是评鉴药材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而环境因子在药材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适宜的生长环境能促进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合成与积累,从而提高药材质量。本文就近10年来国内外对光照、水分、温度等环境因子对药用植物质量影响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为药用植物优质药源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5.
硝酸还原酶是氮素代谢的关键酶和限速酶,研究硝酸还原酶的功能对提高甜菜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运用RACE法克隆出甜菜的硝酸还原酶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对甜菜NR进行主要结构分析和功能预测,并使其在拟南芥中表达,观察根对向重性应答过程中的弯曲情况。结果表〖JP2〗明,利用RACE法克隆得到甜菜NR cDNA全长为2 760 bp;甜菜NR为易溶、亲水性强的蛋白;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甜菜NR为混合型蛋白;甜菜NR含有钼辅因子、细胞色素b5、FAD及NADH结合域,具有跨膜区域,但不含有信号肽;利用拟南芥突变体观察到野生型比突变体的弯曲较快,暗示甜菜的NR基因可能通过调节NO积〖JP〗累参与植物向重性应答。  相似文献   
136.
李珊  刘晓娟  马克平 《广西植物》2023,43(8):1524-1536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BEF)及其内在机制是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的BEF研究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而基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基地(BEF-China)是目前包含树种最多、涉及多样性水平最高的大型森林控制实验样地。该文总结了基于BEF-China平台的研究进展,特别是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养分循环以及多营养级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BEF-China的研究应注重高通量测序和遥感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在生物多样性的多维度、生态系统的多种组分与多种功能以及BEF研究的多种尺度等交叉方向上持续开展深入研究。针对BEF-China研究成果的梳理有助于理解驱动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内在机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7.
采用培养分离、室内测定等方法,对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Thermoascus aurantiacus var. levisporus产生的内切β-葡聚糖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粗酶液经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层析、Phenyl-Sepharose疏水层析等步骤获得了凝胶电泳均一的内切β-葡聚糖酶.结果表明,经12% SDS-PAGE测得酶的单亚基分子量约为31.5 kD,凝胶过滤层析测得酶的分子量约为34.5 kD.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5 ℃,最适pH为2.5~3.0该酶在pH3.0条件下60 ℃较为稳定;80 ℃保温30 min有20%原酶活性.金属离子对内切β-葡聚糖酶活性影响较大, 其中K+、 Ca2+、Mn2+对酶有激活作用;Al+、Cu2+ 、Al3+对酶有显著抑制作用.该酶对羧甲基纤维素具有很强的底物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8.
玉米螟P450基因cDNA的克隆及植物次生物质对其诱导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细胞色素P450是一类在生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家族,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生 理功能,包括对植物次生物质代谢和杀虫剂解毒等.本研究以玉米螟5龄幼虫中肠的总RNA为 模板,根据不同昆虫P450基因家族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并合成简并引物,利用RT-PCR扩 增出了玉米螟细胞色素P450基因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9 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测序获得了编码213个氨基酸残基的641 bp的DNA片段,命名为OfP450(GenBank登录号:EU807990) ;与已公布的棉铃虫、家蚕、欧洲防风草结网毛虫、小菜蛾和黑腹果蝇等的细胞色素P450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其一致性分别为55%、50%、49%、44%和31%.将植物次生物质棉酚、丁布添加入人工饲料中,对玉米螟进行了饲喂实验,采用优化半定量RT-PCR,以18S rRNA为内标,RT-PCR检测进食棉酚、丁布植物化合物的玉米螟中肠P450基因的转录. 结果表明,其转录水平能被棉酚、丁布显著诱导. 提示本实验克隆的玉米螟细胞色素P450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作用与P450表达量呈正相关.该研究为下一步将植物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9.
微丝相关蛋白HSPC300/hHBRK1与肌球蛋白Ⅵ相互作用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鉴定微丝相关蛋白HSPC300/hHBRK1在肝脏组织的功能,采用GST pull-down结合质 谱技术,检测该蛋白在肝脏中的结合蛋白,结果提示,肌球蛋白Ⅵ与HSPC300/hHBRK1共沉降,Western 印迹杂交证实了质谱的结果.构建HSPC300/hHBRK1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并获得了His-hHBRK1融合蛋白.利用免疫共沉淀证实hHBRK1与肌球蛋白Ⅵ存在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检测显示hHBRK1与肌球蛋白Ⅵ在肺癌95D细胞的胞浆共定位,提示其相互作用可能是直接结合.肌球蛋白Ⅵ参与细胞迁移、高尔基分泌泡的运输和维持高尔基体稳定性等作用.hHBRK1与肌球蛋白Ⅵ相互作用,为微丝相关蛋白HSPC300/hHBRK1参与细胞迁移和胞内物质运输提供了进一步佐证.  相似文献   
140.
普那霉素是由始旋链霉菌产生的一种链阳性菌素 类抗生素.目前国外对普那霉素的基因工程研究甚少,国内尚属空白,这阻碍了利用基因工程 的方法来提高普那霉素产量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普那霉素产生菌——始旋链霉菌柯斯基因组 文库的构建和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出了与普那霉素高产密切相关的新基因所在的柯斯质粒,并通过 酶切分析和Southern杂交确定了该基因所在的酶切片段,对酶切片段进行亚克隆测序,获得了 与天蓝色链霉菌中抗生素调控基因afsk同源新基因的全长克隆,该新基因包含有1个2 12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708个氨基酸的蛋白,命名为Spy1.对该新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是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