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采用PCR和质粒克隆测序方法 ,首次获得形目 15种鸟类线粒体基因组的ND6基因全长 5 2 2bp的序列。经对位排列 ,序列间未见有插入和缺失 ,共有 2 16个变异位点 ,种间序列差异为 5 17%~ 19 92 %。以白鹳为外群 ,用NJ法构建 15种鸟类的进化关系树。研究结果表明 :构建的系统树将形目 15种鸟类分为 2个支系。第 1支系包括蒙古沙、环颈、灰斑和反嘴鹬。第 2支系包括红脚鹬、林鹬、青脚鹬、翘嘴鹬、翻石鹬、大滨鹬、尖尾滨鹬、斑尾塍鹬、中杓鹬、大杓鹬和白腰杓鹬 ,其中鹬属的 3个种和杓鹬属的 3个种分别组成一个单系 ;翘嘴鹬和翻石鹬、大滨鹬和尖尾滨鹬分别聚为姊妹群 ,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 ;斑尾塍鹬独立分支出来。分子证据提示 :鹬科中的塍鹬属、科中的斑属应提升为亚科分类阶元 ;反嘴鹬与科鸟类亲缘关系较近 ,组成一个单系 ,将其归入科下属的一个类群更为合理 ,与核型研究结果及Sibley新分类体系的观点相一致 [动物学报 49(1) :6 1~ 6 7,2 0 0 3]。  相似文献   
12.
1996年6月17日~28日,根据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第6次会议会谈纪要的精神,应林业部邀请,以日本北九州市立自然史博物馆馆长太田正道为团长的日本候鸟考察团一行6人对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嘴鸥栖息与繁殖情况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考察期间,双方研究人  相似文献   
13.
运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黄伞发育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黄伞菌丝体、原基、菇蕾、子实体菌柄和子实体菌盖进行研究,获得了在生殖生长阶段差异表达的4条cDNA片段T_(11)G B0304、T_(11)G B0304-2、T_(11)G B0322与T_(11)C B0310,经过回收、重扩增、克隆与鉴定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发现T_(11)G B0322的序列在GenBank中与氧类固醇结合蛋白(oxysterol-binding protein)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到41%。再经过半定量PCR方法验证,表明T_(11)G B0322基因片段是在生殖生长阶段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4.
SEFA-PCR法克隆灵芝鲨烯合酶基因启动子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鲨烯合酶是灵芝三萜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灵芝鲨烯合酶基因的表达和活性的高低决定了灵芝中三萜含量的高低。根据已经获得的灵芝鲨烯合酶全长cDNA序列设计一对专一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了灵芝鲨烯合酶基因的基因组全长,序列长1984bp,含有3个内含子。根据其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采用SEFA-PCR的方法,以总DNA为模板,克隆了灵芝鲨烯合酶基因的启动子序列,长1042bp。序列分析发现灵芝鲨烯合酶基因启动子中没有明显的TATA和CAAT框,但是含有CCAAT-bindingfactor、GATA-1、GC-box、TFⅡD等重要的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以及在人和酿酒酵母鲨烯合酶基因启动子中发现的甾醇调节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  相似文献   
15.
稳定同位素分析是开展濒危鸟类食性研究的现代化手段,该方法避免了传统食性研究只能反映鸟类瞬时取食的弊端,而反映鸟类长时间取食的同化比例。2014年6月收集了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6种潜在食源213份样品,幼鸟血样10份,幼鸟羽毛27份,成鸟羽毛17份。稳定碳氮(δ~(13)C和δ~(15)N)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成、幼鸟羽毛稳定碳同位素(δ~(13)C)差异显著,表明幼鸟与成鸟羽毛反映的食性信息不同。(2)疾病和死亡幼鸟羽毛的稳定碳氮同位素值与健康幼鸟均无显著性差异,幼鸟血液和羽毛同位素值之间也无显著差异;表明利用疾病和死亡幼鸟的羽毛样品可以替代损伤性采集血液样品,开展稳定同位素分析。(3)幼鸟血液和羽毛样品反映黑嘴鸥食性信息基本一致。其中泥螺(Bullacta exarata)和沙蚕(Nereis succinea)是其主要食源,各自贡献率均超过31.20%;其次为矛尾刺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12.86%、14.49%)、宽身大眼蟹(Macrophthalmus dilatatum)(9.19%、8.08%)和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7.48%、6.00%)。在天然湿地持续减少和退化条件下,研究结果为黑嘴鸥繁殖的人工湿地中食源物种构建、恢复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卵菌类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倍性问题100多年来对卵菌的研究不断深入,有关卵菌的一些生物学问题曾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如早期将它们归于藻状菌纲中的双鞭毛菌组(Biflagellatae),现在一般将它们归于鞭毛菌亚门中的卵菌纲(Oomycetes)。它们的无性...  相似文献   
17.
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珍禽丹顶鹤和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为主的湿地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5年,为市级水禽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区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境内,西临渤海湾,地处辽、浑、太、绕阳、大凌河等五大河流下游的沉积平原。中间贯穿双台子河,故而得名。总面积8万公顷,境内拥有植被类型保存完好的芦苇沼泽和大面积退海滩涂,栖息有野生动物325种;尤其是俗有“南大荒”之称的大面积芦苇沼泽为鸟类的栖息和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这里既是鸟类的重要繁殖地,亦是候鸟南北迁徙路上的重要停歇地。据调查统计,全区分布有鸟类240余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  相似文献   
18.
黑嘴鸥种群的遗传分化与迁徙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黑嘴鸥(Larus saundersi)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分化.对我国黑嘴鸥现存的3个地方种群50个样本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已公布的的两个韩国样本的序列,比对后所获得的550 bp的序列中,共发现49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7种线粒体单元型,其中仅1种为我国3个地方种群间共享单元型,多数为各地方种群内特有.我国3个地方种群内的单元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态性都很高;4个地方种群合并成一个大种群时, 其线粒体单元型多样性与核苷酸多样性仍很高,分别为0.974%±0.012%和0.510%±0.042%.进一步分析表明,4个地方种群间核苷酸歧异度在0.433%-0.585%之间,种群分化程度FST在-0.03176-0.48063之间,基因流Nm在1.03-33.79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1±0.0011.UPGMA系统发生树及最大简约网络图表明, 黑嘴鸥的演化关系呈现星状辐射,单元型之间呈现一种混杂的分布格局,地方种群没有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结构.同时运用彩色旗标技术,初步掌握了4个地方种群迁徙规律.对比分子研究结果,验证了不同地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其迁徙模式基本一致,同时认为黑嘴鸥不同地方繁殖种群从越冬地返回繁殖地的过程中会发生交叉.最后,鉴于黑嘴鸥不同地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其迁徙行为具有差异性,建议在保护和遗传管理中应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9.
采用PCR直接测序方法首次对形目 (Charadriiformes) 12种鸟类 :蒙古沙 (Charadriusmongolus)、环颈(Charadriusalexandrinus)、大杓鹬 (Numeniusmadagascariensis)、白腰杓鹬 (Numeniusarquata)、中杓鹬 (Numeniusphaeo pus)、红脚鹬 (Tringatotanus)、林鹬 (Tringaglareola)、翘嘴鹬 (Xenuscineres)、翻石鹬 (Arenariainterpres)、大滨鹬 (Calidristenuirostris)、反嘴鹬 (Recurvirostraavosetts)和砺鹬 (Haematopusostralensis)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定 ,并以白鹳(Ciconiaciconia)的同源序列作为外群构建系统发生树。经比对 ,形目 12种鸟类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均包括1143bp ,序列间未见有插入和缺失 ,共有 381个变异位点 ,种间序列差异值为 5 16 %~ 16 0 1%。重建的系统树将形目 12种鸟类分为 2个支系 :第 1支系包括红脚鹬、林鹬、翻石鹬、大滨鹬、翘嘴鹬、中杓鹬、大杓鹬和白腰杓鹬 ,其中红脚鹬、林鹬、翻石鹬、大滨鹬、翘嘴鹬聚为一支 ,中杓鹬、大杓鹬和白腰杓鹬聚为另一支 ;第 2支系包括蒙古沙、环颈、反嘴鹬和砺鹬 ,其中反嘴鹬与砺鹬互为姐妹群 ,然后再与属的两个种蒙古沙和环颈组成的姐妹群构成并系群。分子证据提示 :第 1支系中各属间及种间的系统关系与形态学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