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21.
辐状肋柱花的苷类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及反相硅胶RP-18分离及纯化技术,从辐状肋柱花全草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得到7个水溶性成分,经1H NM R、13C NM R等波谱技术鉴定为异荭草苷、芒果苷、Sw ertipun i-cos ide、当药醇苷、异牡荆苷、当药黄素、和7-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除异荭草苷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2.
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籽油的抗疲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种籽油的抗疲劳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白刺籽油高(10 mL/kg.bw)、中(5 mL/kg.bw)、低(2.5 mL/kg.bw)剂量组。小鼠每天饲喂33~100 mg/kg白刺籽油,连续给样28 d,然后测定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爬杆时间和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肝糖原及乳酸的含量。结果显示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和爬杆时间明显增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和肝糖原含量比相同条件下的对照组小鼠高,并且血液中乳酸含量比相同条件下的对照小鼠明显降低。从而表明,白刺籽油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23.
人工栽培唐古特大黄中蒽醌含量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醋酸镁比色法测定青海省不同海拔种植基地中栽培唐古特大黄的总蒽醌含量,并和野生大黄药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海拔较高地区栽培的二、三年生唐古特大黄中,其总蒽醌含量均明显高于较低海拔地区栽培的同龄唐古特大黄,3年生人工栽培大黄总蒽醌含量只有野生大黄药材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24.
采用HPLC法测定青海栽培唐古特大黄中的5种蒽醌含量,并和野生唐古特大黄药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三、四年龄栽培唐古特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5种蒽醌总量分别为1.21%,2.01%,1.62%,其中三、四年龄栽培唐古特大黄已达到<药典>规定的药用标准;野生大黄的总蒽醌含量远高于栽培大黄为3.64%.  相似文献   
25.
棘豆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概述了所研究过的二十余种棘豆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主要对其中的黄酮类、三萜皂甙类和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6.
珠芽蓼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 LH20纯化等方法从珠芽蓼果实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等技术及理化性质鉴定为β-谷甾醇、胡萝卜苷、没食子酸、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蔗糖。6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7.
CA19-9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定量检测血清中CA19-9含量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与荧光免疫层析技术,以羧基荧光微球和NC膜为载体将CA19-9配对抗体进行标记和包被,制备CA19-9检测试纸条。通过标记、包被抗体量对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线性范围、最低检出限、精密性等性能指标对CA19-9时间分辨荧光层析检测方法进行评价。最终确定20μL荧光微球的标记抗体量为80μg,检测线包被抗体浓度为1.5 mg/mL时,检测时间为15 min,线性范围为12.5–800 U/mL,最低检出限为6.32 U/mL,批内精密性与批间精密性均小于15%,平均回收率为101%,与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平行检测50份临床样本,两者相关系数为0.980 6。初步建立了定量检测血清中CA19-9的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方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制备含破伤风毒素肽(tetanus toxin,TT)、促吞噬肽(tuftsin)和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pike,S蛋白)受体结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的融合蛋白,探讨分子内佐剂对RBD蛋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果的影响。将破伤风毒素肽、促吞噬肽与S蛋白RBD区域通过柔性多肽串联,密码子优化后构建重组载体,原核表达纯化制备重组S-TT-tuftsin蛋白,与铝佐剂混合后免疫BALB/c小鼠,对其体液及细胞免疫效果进行评价。重组S-TT-tuftsin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采用梯度透析进行复性,复性蛋白经Dot blotting鉴定,可与新冠亚单位疫苗(安徽智飞公司)免疫后人血清发生反应。小鼠免疫实验结果表明,免疫35 d时抗体水平到达平台期,含分子内佐剂重组蛋白(铝佐剂)免疫小鼠后血清ELISA抗体效价高达1︰66240,显著高于S-RBD蛋白(铝佐剂)免疫小鼠抗体效价(P<0.05)。同时,含分子内佐剂重组蛋白刺激小鼠产生更强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刺激指数可达4.71±0.15,相较于S-RBD蛋白的刺激指数1.83±0.0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分子内佐剂破伤风毒素肽和促吞噬肽可显著增强新冠S蛋白RBD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果,可为新冠亚单位疫苗和其他病毒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29.
从唐古特白刺种子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种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及与文献对照的手段鉴定为:胡萝卜苷(daucosterol,1),4-hydroxypipecolic acid(2),槲皮素(quercetin,3),尿囊素(allantoin,4),1,2,3,4-tet-rahydro-1-methyl-β-carboline-3-carboxylic acid(5),L-tyrosine(6)。除槲皮素外的其他五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辅助诊断的人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 COMP)荧光层析检测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并进行性能评价及方法学对比。通过对临床样本的检测得到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试纸条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线性范围为0.39–50.00ng/m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试纸条37℃加速破坏20d,荧光信号强度变化范围在15%以内;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anti-CCP)抗体无交叉反应;与ELISA试剂盒平行检测48份临床血清样本,相关性良好。采用本研究制备的试纸条检测样本,COMP区分RA患者和健康人的cut-off值为22.55 ng/mL (灵敏度为0.821,特异度为0.842,阳性预测值为0.741,阴性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