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98篇
  43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时延细胞神经网络的全局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利用 Lyapunov泛函方法和一些分析技巧得到了一类时延细胞神经网络DCNN全局渐进稳定性的若干新的判据;这些判据可用于设计出全局稳定的各种动态网络,且在信号处理,特别是动态图象处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近端胃癌的疗效。方法:比较28例患有早期近端胃癌接受近端胃切除28例患者与100例患有早期近端胃癌接受全胃切除的患者,观察近端胃切除是否优于全胃切除。结果:两种治疗方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没有差异。两组患者胃切除后的代谢变化结果相似,体重,血清血红蛋白以及血清总蛋白浓度变化相近。近端胃切除后腹泻(32%)和胃食管返流(28%)最为常见,而全胃切除后餐后腹胀(21%)最为常见。二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别。结论:近端胃切除不会由于残余胃的生理优势而优于全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73.
本文探讨了磁场处理中草药穿心莲药液对小白鼠肠推进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0.1T和0.25T磁场处理中草药穿心莲药液与未经磁场处理的穿心莲药液相比较,具有显著促进小鼠小肠的炭末推进率。  相似文献   
74.
75.
甘蓝型胜利油菜(Brasslca napus)干种子以15万伦(A),3万伦(B),6万伦(C),9万伦(D),12万伦(E)的~(60)Co-γ射线进行辐照。剂量率650伦/分,湿度88%。细胞学的研究是用Randolph液固定,从14时起至次日12时止,每2小时固定5mm根尖10—15个,一昼夜间固定12批。石蜡连续切片,片厚10μ,铁矾苏木精染色。  相似文献   
76.
为克隆小鼠胎肝激酶-1(fetal liver kinase-1,FLK-1)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并观察其不同截短片段在小鼠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启动子活性,以小鼠全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方法获得-258~+299 bp、-96~+299 bp、-71~+299 bp、-36~+299 bp大小的FLK-1启动子片段,将其定向克隆入pGL3 Basic,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制备NF -κB结合位点的突变或缺失体.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下,报告基因载体瞬时转染小鼠血管内皮细胞株SVEC 4-10.结果发现,在小鼠血管内皮细胞中,各FLK-1启动子片段均有活性;-71~-36 bp区存在FLK-1启动子的核心调控元件.针对该区域NF-κB结合位点进行突变或缺失,能导致启动子活性显著降低;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表明该区段能结合转录因子NF-κB.结果提示,成功克隆了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具有活性的FLK-1上游启动子序列,NF-κB是决定其基本活性的重要转录因子,为进一步研究FLK-1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本文为建立分型检测方法,探讨了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核蛋白羧基端多肽的抗原性。首先,分别构建编码HTNV核蛋白及其羧基端多肽的原核表达载体pRSETA—S、pRSETA—S—C;然后,将其转化入表达菌BL21(DE3)pLySs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Westem—blot进行鉴定。我们成功构建了pRSET A—S及pRSETA—S—C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显示目的蛋白大量表达,呈不溶状态,Westem—blot显现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大量制备分型用核蛋白多肽抗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8.
大螟发育历期的温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是我省区玉米和水稻生产上重要的害虫之一。为了有利于预测预报并指导防治,作者于1979至1981年在自然变温条件下,对大螟各虫态发育历期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历期与温度的关系,并测定了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常数。 一、观察方法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与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 1.蛹历期 从越冬的秋玉米秆,晚稻桩内以及在各代发生期间,查获高龄幼虫,分别逐头编号投入1.5×25cm指形管中,置于室外百  相似文献   
79.
较大的腹壁缺损需要应用补片修复来缓解腹横筋膜的张力,人工合成补片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张力修补的目的,但它在腹壁外科应用中有诸多的并发症,诸如复发率高,腹腔黏连,肠穿孔导致腹膜炎,侵袭性肠瘘等影响患者术后的正常生活,而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应用在腹壁外科中能解决上述人工合成补片所带来的并发症发挥强大作用且能与周围组织较好的融合,最后改建成宿主自身组织已并在多学科领域中广泛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能参与组织自我修复,并能分化成为多种功能细胞,分泌各种生长因子,在ADM内源性转归过程中可发挥作用。本文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ADM生物补片应用于临床疝修补术中转归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0.
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JA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丙二烯氧化物合成酶(allene oxide synthase,AOS)。本研究克隆了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AOS基因,命名为Fm AOS。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 605 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34个氨基酸。Fm AOS为两性不稳定性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具有跨膜能力,亚细胞定位预测其存在于叶绿体中。三维建模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混和型。Fm AOS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其响应了寒冷、Na Cl、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及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等植物激素信号,但表达模式各不相同,说明Fm AOS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的平衡。本文为Fm AOS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