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入侵生物福寿螺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寿螺因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大量繁殖,造成生态危害,被定义为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世界遭入侵的地区均采取了各种措施消灭福寿螺,但防治成效不大,因为其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如福寿螺能适应39℃的极端高温,能够忍受长达14d的干旱,抵抗pH4.5~9.4的酸碱侵蚀,并能抵抗化学药剂、细菌、寄生虫的威胁。因此,研究其抗逆性及其机制将有助于找到更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福寿螺抗物理(低温、高温、干旱)、化学(酸碱性、药物)、生物(细菌和寄生虫、捕食者)因素的研究成果,旨在为防治福寿螺提供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研究福寿螺的抗逆性提供参考。目前的研究表明,福寿螺的抗逆性由外界环境因子诱发,环境因子促成其生理状态,如代谢途径、糖类和氨基酸积累等的改变,这些变化由基因调控,可遗传给后代;外界环境因子还能引起福寿螺对逆境的行为适应性、调节产卵量等。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东祁连山不同退化高寒草地细菌群落分布特征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多样性进行分析,运用CANOCO 4.5软件对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间关系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性质间均差异显著,高通量测序共得到257125条有效序列,180826条优质序列,4790个OTUs.细菌群落Chao1指数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Shannon指数依次为轻度>重度>中度.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各样地土壤细菌类群分属于33个门,其中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是3种不同退化草地土壤中的优势类群.对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细菌各门所占比例分析发现,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先减少后增加,厚壁菌门反之.RDA分析结果显示,细菌优势类群与蔗糖酶、纤维素酶和磷酸酶呈极显著相关,与pH、电导率、速效氮、速效钾呈显著相关.说明东祁连山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间差异明显,土壤环境因子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扩张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卵黄细胞发育的全过程。扩张莫尼茨绦虫卵黄细胞发育的规律为:(1)细胞体积不断增大;(2)质、核比不断增加而核体积几乎不发生改变,核表面从规则变为不规则,再由不规则变为规则,核内出现染色质浓缩成小块再分散的发育变化过程;(3)线粒体逐渐增多,发育不断完善;(4)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复合体出现由少到多,发育不断完善,再由多到少不断退化的变化;(5)由高尔基复合体组装的电子致密的小卵黄囊不断融合,至卵黄细胞成熟时仅有一卵黄囊,占据细胞大部分体积[动物学报49(2):256—261,2003]。  相似文献   
24.
本项研究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扩张莫尼茨绦虫的精细胞分化、精子形成全过程及精子的精细结构。扩张莫尼茨绦虫的精细胞分化过程为:1)初级精原细胞主要发生于幼节的睾丸滤泡中;2)次级精原细胞发生不完全分裂形成16个细胞一簇的初级精母细胞群,以共同的中央细胞质相连;3)初级精母细胞的特征为细胞核中出现联会复合体结构;4)紧接着的第二次成熟分裂,产生64个由中央细胞质相连的细胞核较小的精细胞。精子形成始于精细胞中分化区的形成,成熟精子缺乏线粒体,具有质膜和冠状体、1—4个领域排布的质膜下皮层微管,细胞质中存在电子致密的颗粒状物质,具一个不规则形态的细胞核,具有“9 1”类型的轴丝构造,缺乏轴丝周围鞘。从精子的纵切面上可将精子区分为5个区段(Ⅰ一Ⅴ区)。在精子形成过程中,中心粒基部出现螺旋形小根结构在寄生虫中为首次报导;成熟精子具有游离鞭毛,在绦虫中为首次发现[动物学报49(3):370—379,2003]。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毛果巴豆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HPLC等多种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对毛果巴豆枝叶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从中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比对,将其鉴定为2β-hydroxyteucvidin acetate(1),2β-hydroxyteucvidin(2),crotoeurin B(3),山奈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奈酚-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栗苷A(6),cerevisterol(7),尿嘧啶(8)。化合物2-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6.
本文记述膜壳科膜壳属绦虫二新种,即卷尾膜壳绦虫Hymenolepis chibiae sp.nov.和三宝鸟膜壳绦虫H.abundus sp.nov.卷尾膜壳绦虫标本采自福州的黑发冠卷属Chibia Hottentotta Brevirostris;三宝鸟膜壳绦虫标本采自福州的三宝鸟Euryst9omus orientalis abundus均为肠道寄生虫。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目的在于从临床患者的医学影像出发,在手术前后分别对三维动脉瘤模型进行了定常模拟,观察动脉瘤模型内的流场形态以及各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并进行讨论。由于三维的数值模拟比二维的跟接近实际,而且更加直观形象,所以研究结果对于分析动脉瘤的破裂机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扩张莫尼茨绦虫原肾管的细胞学特征 ,莫尼茨绦虫原肾管的焰茎球为一个过滤器结构 ,类似于“挡河坝”样构造 ,此构造由端细胞和近管细胞外突形成的肋条 (或称杆 )相互交错排列而成。肋条之间由细胞外物质构成的“膜”结构连接 ,过滤作用通过该“膜”发生。焰细胞与近管细胞交界处有裂缝或孔与细胞外的结缔组织 (实质组织 )相通 ;原肾管的毛细排泄管细胞质索之间没有隔状联结 ;毛细排泄管及排泄管的管腔内有大量珠状微绒毛突起以增加表面积。从扩张莫尼茨绦虫及其它一些无脊椎动物原肾管的研究结果表明 ,原原肾管概念将焰细胞作为封闭的盲端已不再合适 ,需要进行修订 ,建议修订为 :原肾管是一种焰细胞系统 ,通常由焰细胞、管细胞和肾孔细胞组成 ,焰茎球作为过滤装置与周围的结缔组织 (实质组织 )有或没有裂缝 (孔 )相通  相似文献   
29.
河西走廊盐碱土壤中抗立枯丝核菌的放线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肃省河西走廊盐碱土中分离所得50株放线菌中,筛选出对立枯丝核菌有生防潜能的放线菌,旨在为生物防治作物病害提供新的菌种资源。通过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及活体组织法筛选拮抗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及分子鉴定。经过平板初筛,有4株菌株对立枯丝核菌有拮抗作用,编号Ⅰ18-5-2、Ⅲ22-3-12、Ⅳ16-3-2、DC009-1-23,其中Ⅳ16-3-2和DC009-1-23有较高的拮抗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5 mm和15.5 mm;进而对这2菌株进行发酵液复筛,菌丝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9.02%和80.49%;活体组织试验表明,Ⅳ16-3-2和DC009-1-23对立枯丝核菌的防治效果分别达54.29%和45.71%;通过形态培养特征和16S rDNA序列鉴定,将菌株Ⅳ16-3-2初步鉴定为变异链霉菌,DC009-1-23为丁香链霉菌。  相似文献   
30.
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扩张莫尼茨绦虫节间腺形成过程的精细结构及一些组化变化。结果表明:节间腺是扩张莫尼茨绦虫皮层的特化部分,由节片后缘的皮层及其邻近细胞体向绦虫实质组织中陷入开始其形成过程,随着虫体发育的进行,新的陷入不断形成,原陷入的部分不断脱离皮层形成簇状腺体结构。节间腺的数目随着体节的发育不断增加,幼节中仅有少数几个(6~9个),而远端的孕节中多于100个。电镜下可见腺细胞体由细胞质管与腺皮层相联,簇状腺体结构为一合胞体形态,腺细胞体围绕并开口于椭球体或不规则形状的皮层腔中。离腺皮层远的腺细胞体电子密度高并含有与腺皮层相应的典型分泌颗粒,而靠近腺皮层的腺细胞体电子密度低,所含分泌颗粒较少。扩张莫尼茨绦虫节间腺的组化性质尚不完全清楚。糖与蛋白质等组化结果不稳定,随染液pH值及染色时间的变化等多种因素而改变。基于我们的研究及其他研究者的观察表明,节间腺可能参与外源基质形成虫卵的转运,同时他们可能在虫体节片脱落及虫卵溢出时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