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S100家族是由20余个结构相似但功能各异的成员组成。该家族成员广泛参与感染、促炎、自身免疫等各种病理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发现S100家族成员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失调,且具有特异性。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胃癌新发病率为679/10万,死亡率为498/10万[1],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第2位。幽门螺杆菌(H.pylori)作为胃癌的Ⅰ类危险因子,目前其与胃癌的密切关系也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可。研究发现,S100家族成员——S100A8、S100A9在H.pylori感染相关胃炎、胃癌患者病理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因此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了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就S100A8、S100A9在H.pylori相关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2.
赵佳琳  陈军  崔玉琳  于淑贤  陈高  秦松 《微生物学报》2018,58(10):1732-1742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是蓝藻感知和转导外界刺激的重要元件,但至今蓝藻中很多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功能尚属未知。【目的】研究集胞藻PCC6803中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pk C是否参与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方法】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spC基因完全敲除突变株,检测突变株与野生株在高温胁迫下的生长状况、色素组成,并对高温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光合系统Ⅱ活性差异。此外,通过测定生长速率来判断高温胁迫后藻株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42℃高温胁迫后,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ΔspkC生长减缓,光合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藻胆色素)的含量降低;45℃高温胁迫下突变株ΔspkC的光合系统Ⅱ活性下降幅度更大;经过5 d 42℃高温处理后,突变株生长几乎停滞,存活率较野生株明显降低。【结论】集胞藻PCC 6803中spkC基因的缺失导致突变株对高温胁迫响应出现缺陷,提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pkC参与响应高温胁迫。  相似文献   
73.
74.
微生物硫代谢及其驱动下建立的生物生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在环境中广泛存在,是生物细胞的主要构成元素,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硫基础代谢途径之间存在着广泛联系.本文以微生物硫代谢为主线,全面总结了硫在3类生物中的4条主要代谢途径,并重点阐明了其共性、区别及联系.微生物参与了所有硫的主要代谢,是驱动硫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微生物异化硫还原降低了环境中甲烷的挥发,微生物、植物实施的同...  相似文献   
75.
中国草地管理从应急性的围封禁牧,逐步转向兼顾生产生态目标,按照草畜平衡原则对放牧草地进行管理和利用。在草畜平衡载畜量下,进一步通过科学精细的放牧管理,实现草地的持续恢复和合理保育,是当前草地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该研究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以连续放牧、传统轮牧、高频轮牧为处理组,围封不放牧为对照组,展开为期两年的放牧实验,以回答草畜平衡放牧强度下的高频轮牧是否更有利于维持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和生产生态的协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草畜平衡条件下的高频轮牧管理,通过延长草地的牧后恢复时间,限制牲畜对植物物种的选择性采食,能够提升羊草(Leymus chinensis)、针茅(Stipa spp.)等优质牧草的生物量及其在群落生物量中的占比,同时促进成年绵羊的个体增长。该研究结果表明在草畜平衡载畜量条件下的高频轮牧管理,能够促进草地群落植物功能群的优化,也有利于草地生产和生态功能的协同。  相似文献   
76.
小麦PPO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区域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国不同生态区小麦种质资源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基因的等位变异的差异与分布,利用小麦PPO活性基因的功能标记PPO16、PPO29与PPO18,检测了来自中国7个不同生态麦区的379份小麦种质资源的等位变异和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在2AL染色体该基因位点有2种等位变异类型:Ppo-A1a(高PPO)和Ppo-A1b(低PPO),其频率分别为51.5%和48.5%。(2)在2DL染色体该基因位点有3种等位变异类型:Ppo-D1a(低PPO)、Ppo-D1b(高PPO)和Ppo-D1ab(中间型),其频率分别为57.8%、32.5%和9.8%。(3)该基因在2AL和2DL染色体上的位点变异有6种不同类型的组合:Ppo-A1a/D1a(中间型)、Ppo-A1a/D1b(高PPO)、Ppo-A1a/Ppo-D1ab(中间型)、Ppo-A1b/D1a(低PPO)、Ppo-A1b/D1b(中间型)和Ppo-A1b/Ppo-D1ab(中间型),其中,与低PPO活性相关的基因型组合Ppo-A1b/D1a的频率为25.6%。(4)小麦PPO活性基因不同变异类型在各生态区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基因型Ppo-A1b在北部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的比例较大,基因型Ppo-D1a在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的比例较大,基因型组合Ppo-A1b/D1a在北部冬麦区的比例较大。研究认为,结合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有利于小麦籽粒外观品质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77.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天然存在非蛋白质的氨基酸,具有多种特殊的生理功能,在发芽糙米中含量较高。本实验以金川红糙米为原料,以GABA含量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富集GABA的最佳红糙米发芽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为25 ℃,浸泡时间2 h,发芽时间为48 h,发芽温度40 ℃,CaCl2溶液浓度为1 mg/ml,纤维素酶溶液浓度为0.64 mg/ml,谷氨酸溶液浓度为1.5 mmol/L。此时GABA含量可达到46.3436 mg/100 g,其结果约为发芽前的2倍。  相似文献   
78.
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成都市消费者挂面消费行为的基本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了影响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鸡蛋面和原味面是最受欢迎的挂面种类。就杂粮面而言,消费者比较喜欢全麦面和荞麦面。产品的口感和配料表/营养成分表是影响挂面和杂粮面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而影响儿童面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是产品的配料表/营养成分表、品牌知名度和生产执行标准,口感不再是主要因素。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的消费群体在购买挂面、杂粮面和儿童面的行为上存在差异。在选购挂面和杂粮面时,女性比男性更加关注价格,年轻人比年长者更关注口感。在选购儿童面时,学历越高的消费者对品牌越关注,收入较低的人群会更多地考虑包装因素。  相似文献   
79.
许多疾病的产生受到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而组蛋白乙酰化是其中重要的修饰方式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Ⅱa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在各类疾病中的作用也逐渐得以明确,本文主要介绍Ⅱa类HDAC4与大脑神经退行性病变如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精神类疾病的密切关系,揭示其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重要作用,为药物治疗提供一个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80.
利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在1-5月龄的生长数据, 对其全甲宽、甲宽、体长、体高、大螯长节长、大螯不动指长、第一步足长节长及体重8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1-3月龄各性状间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4、5月龄部分性状间不显著(P>0.05)。各月龄三疣梭子蟹的主成分有所不同: 1月龄三疣梭子蟹的第一主成分为长度因子, 第二主成分为宽度因子; 2月龄三疣梭子蟹的第一主成分为宽度因子, 第二主成分为长度因子, 第三主成分为体重因子; 3月龄三疣梭子蟹的第一主成分为宽度因子; 4-5月龄三疣梭子蟹的第一主成分均为体重因子, 第二主成分均为长度因子。不同月龄三疣梭子蟹各性状的生长速率存在一定差异。1-3月龄形态性状的增长优先于体重, 4-5月龄体重增长优先于形态性状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