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为探讨自然生境中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的差异,选取4种挺水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 L.)、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茭草(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以及4种浮叶植物黄睡莲(Nymphaea mexicana Zucc.)、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金银莲花(Nymphoides indica(L.)O.Kuntze)、菱(Trapa bispinosa Roxb.)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叶绿素荧光参数、色素组成和比叶重的差异。研究发现,高光强下挺水植物电子传递速率(ETR)、非光化学淬灭(NPQ)等光合荧光参数、以及低光强下ETR拟合曲线的初始斜率(α)均值显著大于浮叶植物。不同挺水植物间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ETR、NPQ、最大潜在电子传递速率(Ps)、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_m)及饱和光强(E_m)变化幅度较大;不同浮叶植物间上述参数变化幅度较小。挺水植物叶绿素(Chls)、类胡萝卜素(Cars)含量均值也高于浮叶植物。但由于比叶重(SLW)的影响,不同水生植物间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叶鲜重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略有不同。挺水植物中再力花、梭鱼草光合能力较强,其光合荧光参数和色素比例均符合典型阳生型特征;菖蒲、茭草光合能力略弱,部分指标符合阴生型特征。4种浮叶植物各指标均符合阳生型特征。实验推测,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由于叶片所处环境不同,其光合适应机制存在明显分化。挺水植物叶片所处环境异质性较大,因而不同物种之间光合参数适应范围也大;浮叶植物叶片所处环境相对均一,因而光合参数差异也小。浮叶植物也不依赖NPQ进行高光保护。在湿地植被恢复工具种筛选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环境异质性和不同物种光适应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2.
以12年生‘黄金梨’(Pyrus pyrifolia cv.Whangkeumbae)为试材,研究采前喷氨基酸钙和硝酸钙对‘黄金梨’叶片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为‘黄金梨’合理补充钙素营养和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途径。结果表明:(1)在‘黄金梨’幼果期喷钙显著提高了叶片的光合效率,其中氨基酸钙和硝酸钙处理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较对照提高了13.3%和8.3%,净光合速率(P_n)提高了11.5%和7.3%,蒸腾速率(T_r)提高了12.6%和7.8%,气孔导度(G_s)提高了7.8%和6.2%,光系统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提高了9.8%和7.2%,光化学淬灭系数(qP)提高了11.6%和6.4%,PSⅡ的天线转换效率(F_v′/F_m′)提高了4.6%和2.8%,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提高了5.0%和4.2%;以氨基酸钙处理的效果最好。(2)对于果实品质而言,喷钙处理可以提高果实钙含量和硬度,与对照相比,氨基酸钙和硝酸钙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11.6%和6.2%,糖酸比提高了49.9%和32.1%,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25.7%和11.0%,同时细胞壁水解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和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降低,果实品质得到改善,氨基酸钙处理效果优于硝酸钙。因此,在幼果期喷钙(尤其是氨基酸钙)是‘黄金梨’果实补充钙素营养、提升叶片光合性能和改善果实品质的重要措施,可在其生产中加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3.
以凤丹牡丹(Paeonia ostii)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RACE和RT-PCR方法,克隆得到凤丹牡丹硬脂酰-ACP去饱和酶基因SAD的cDNA全长,命名为PoSAD(GenBank登录号为KY038819)。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 559bp,其中开放阅读框1 197bp,编码398个氨基酸,3′端非编码区长172bp,5′端非编码区长123bp。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凤丹牡丹PoSAD氨基酸序列含有2个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凤丹牡丹与蓖麻处于同一分支,其亲缘关系最近。TMHMM和TargetP亚细胞定位分析得知,PoSAD蛋白无跨膜区域,可能定位于叶绿体中发挥功能。组织特异性结果分析表明,PoSAD基因在凤丹牡丹的根、茎、叶、花瓣、雌蕊、雄蕊、种子中均有表达,且在花瓣中表达量最高,雌蕊中次之,在根中的表达量最低;不同时期种子中,60d表达量最高,80d次之,10d中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4.
幼果期喷钙对‘黄金梨’采后果实贮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金梨’(Pyrus pyrifolia cv.‘Whangkeumbae’)为试材,研究幼果期喷0.5%氨基酸钙和0.5%硝酸钙对套袋果实采后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为延长‘黄金梨’果实贮藏期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在‘黄金梨’幼果期喷钙可以有效保持贮藏期间果实硬度,降低乙烯释放量;减少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提高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两种钙处理均可以增加贮藏期‘黄金梨’果实中原果胶含量,降低可溶性果胶含量,对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改善了果实的贮藏性能。两种喷钙处理中,氨基酸钙的综合效果优于硝酸钙。因此,在幼果期喷钙(尤其是氨基酸钙)是有效延缓采后‘黄金梨’果实衰老、提升贮藏性能的重要措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5.
对41例健康儿童和17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复咸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ADA活性进行了检测.两例ADA活性明显低下的复感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被选作实验样品,经体外培养后,采用lipofectin介导的的方法导入外源性ADA基因.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两例复感儿淋巴细胞中ADA活性较基因转移前升高;细胞免疫学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116.
分别以不同浓度(A_(450nm)表示)的高压灭活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水杨酸对萝卜溶菌酶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导.结果表明,诱导时间24h效果最好,白色葡萄球菌最适浓度A_(450nm)为0.94,酶的活力提高了2.34倍;大肠杆菌最适浓度是A_(450)nm为0.55,诱导酶活力提高了0.75倍,以0.2%的水杨酸为诱导物时,第4d和第8d的效果最好,酶活力分别提高了2.4和1.7倍.以酶作用产物进行田间叶面喷施和叶面喷施加根部灌施进行诱导,48h后酶活力提高2.16和3.66倍.  相似文献   
117.
萝卜溶菌酶诱导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不同浓度(A450nm表示)的高压灭活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水杨酸对萝卜溶菌酶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导。结果表明,诱导时间24h效果最好,白色葡萄球菌最适浓度A450nm为0.94,酶的活力提高了2.34倍;大肠杆菌最适浓度是A450nm为0.55,诱导酶活力提高了0.75倍,以0.2%的水杨酸为诱导物时,第4d和第8d的效果最好,酶活力分别提高了2.4和1.7倍。以酶作用产物进行田间叶面喷施和  相似文献   
118.
摘要:目的 评价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常乐康)联合标准三联疗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的治疗效果,探讨更优化的H. pylori根除方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H. pylori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144例,完成120例,随机分为2组:A组(标准三联组):奥美拉唑0.8~1.0 mg/kg?d,分2次,餐前30 min口服;克拉霉素15 mg/kg?d,分2次口服,总量<1 000 mg/d;阿莫西林50 mg/kg?d,分2次口服,总量<2 000 mg/d,疗程10 d。B组(常乐康组):在标准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常乐康840 mg,日2次,与抗生素间隔2 h以上服用,疗程14 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症状评分,治疗过程中由患儿家长记录不良反应,停药4 周后复查13C呼气试验。比较两组症状缓解率,H. 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后,标准三联组的症状缓解率为74.1%,常乐康组为9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4);H. pylori根除率,标准三联组为58.6%,常乐康组为80.6%,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和食欲不振等,常乐康组较标准三联组发生率明显下降,分别为16.1%和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辅助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提高临床症状缓解率,增加H. pylori根除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黄曲霉素对裸鼹鼠肺泡上皮Ⅱ型细胞(AEC II)相关因子m 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裸鼹鼠抵御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酶消化法分离裸鼹鼠肺组织细胞并用免疫黏附法进行纯化得到裸鼹鼠肺泡上皮Ⅱ型细胞进行原代培养,40小时后,实验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0.25、0.5、1.0、2.0和4.0 mg/L)的黄曲霉素处理,溶剂对照组给予DMSO(0.4 m L/L)处理。黄曲霉素作用48小时后收集细胞,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裸鼹鼠AECII细胞中的SP-C基因及TNF-α、IL-1、IL-6、IL-8、IL-12等炎症因子的m RNA表达变化。结果:原代分离的裸鼹鼠AEC II细胞纯度70%,活性90%,可用于体外实验。定量PCR结果显示黄曲霉素使裸鼹鼠AEC II细胞SP-C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NF-α、IL-1、IL-6、IL-8、IL-12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在黄曲霉低于2 mg/L浓度的条件下没有显著变化。结论:裸鼹鼠AEC II细胞在黄曲霉素导致细胞受损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低水平的炎症因子表达,这可能是其抵抗肺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0.
分离肠道病原菌的培养基种类繁多,但效果却不一致,其中效果较满意者当推3号胆盐S.S.琼脂及去氧胆酸钠-牛胆酸钠琼脂(简称郑氏S.S.琼脂)。我院试用的洗衣粉-去氧胆酸钠琼脂(简称洗衣粉S.S.琼脂)效果又较前者为优,这种培养基对肠道病原菌不但有很高的阳性检出率,而且痢疾杆菌在这种培养基上呈特殊的粘性菌落,可以在分离培养基上初步鉴别痢疾菌和沙门氏菌菌落,使肠道培养基更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