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9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检测一年生、四年生、六年生、八年生及四十年生白桦树各器官以及白桦组培苗诱导的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细胞中齐墩果酸和白桦酯醇的分布和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树龄白桦的叶、茎外皮和根皮中都能检测出齐墩果酸和白桦酯醇,但主要集中在茎外皮,叶片和根皮中含量极低,齐墩果酸和白桦酯醇含量分别以四年生和八年生白桦茎外皮中最高。由白桦组培苗茎段诱导的愈伤组织及其悬浮培养细胞和组培苗根诱导的愈伤组织中都能测出白桦酯醇,其含量以茎段诱导的悬浮培养细胞中为最高。组培苗、茎段诱导的愈伤组织及其悬浮培养细胞、叶片和根诱导愈伤组织中均可以检测出齐墩果酸,其含量以悬浮培养细胞中的为最高。  相似文献   
92.
摘要:【目的】为研究流感病毒突破种间屏障分子机制,筛选流感基因工程疫苗株。【方法】本实验以猪流感病毒A/Swine/Henan/S4/01(H3N2)为亲本株,利用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采用RT-PCR技术对该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分段进行扩增,通过与双向转录载体pHW2000连接, 重组质粒转染293T和MDCK共培养细胞,拯救出全部基因均来自于亲本株的猪流感病毒rgH3N2,并分别以人流感病毒A/ PR/8/34(H1N1)、禽流感病毒A/Duck/Nanchang /4-165/2000 (H4N6 )、马流感病毒A/Equine/Fuyun/2008/(H3N8)的HA和NA基因替换A/Swine/Henan/S4/01的相应基因,【结果】生物学实验结果表明rgH3N2在鸡胚半数感染量、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稳定性试验等方面都与亲本株保持一致。rgH3N2经鸡胚多次传代后血凝价最高可达到1:256,接种MDCK细胞60 h后,血凝价可以达到1:64。基因替换后成功拯救出的重组病毒rgH1N1、rgH4N6和rgH3N8在鸡胚和细胞上均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结论】病毒的成功拯救为流感病毒突破种间屏障分子机制,HA、NA基因在流感病毒跨种属传播中所扮演角色的研究和流感基因工程疫苗株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本文报道了来自中国黄海海域潮间带木上腔菌纲格孢腔菌目格孢腔菌属的4种真菌,分别为Pleospora betae,Pleospora pelvetiae,Plespora spartinae和Pleospora vitalbae。其中Pleospora pelvetiae为中国新记录种,Pleospora betae和Pleospora vitalbae分别首次在世界和中国海洋环境中报道,Plespora spartinae已在香港报道过。标本保存于青岛农业大学菌物标本室(MRCQAU)。  相似文献   
94.
中国部分地区马铃薯寄主上致病疫霉SSR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两对SSR引物对两个基因座Pi4B和Pi4G进行了PCR扩增,测定了中国部分地区66个致病疫霉Phyophthora infestans(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和2个参考菌株的SSR基因型,并对菌株的基因型进行了鉴定和命名.在被测定的66个致病疫霉菌株中,共产生了7种SSR基因型D-03,D-05,D-06,G-02,H-01,F-01和F-06,其中F-06为本研究新命名的基因型.F-01基因型菌株53个,占总菌株数目的80.3%,该基因型为中国致病疫霉的优势基因型.在对两个基因座Pi4B和Pi4G产生的等位基因统计分析发现基因座Pi4B产生的多样性比Pi4G高.对SSR数据揭示的河北、黑龙江和云南3个不同省份致病疫霉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发现,河北省和黑龙江省致病疫霉遗传多样性几乎相同,然而与云南省致病疫霉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此外,发现致病疫霉SSR基因型与其对甲霜灵抗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
以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其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检测结果显示,白刺愈伤组织在SNP处理下细胞中NO含量显著增加,而N-硝基-L-精氨酸(L-NNA)处理使细胞中NO水平降低。低浓度SNP(10和25 μmol·L-1)处理后,白刺愈伤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减少,而高浓度SNP(100 μmol·L-1)和L-NNA(0.5 mmol·L-1)处理后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与对照比,SNP处理诱导白刺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却使脯氨酸含量减少。白刺愈伤组织在不同浓度SNP处理下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呈增加的变化趋势,低浓度SNP处理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弱,而50 μmol·L-1 SNP处理后POD活性约增加为对照的119%。结果提示,外源NO可促进白刺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的合成,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增强了白刺愈伤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表现出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6.
岩溶峰丛洼地的耕地可分为3种类型:洼底平地、带状阶梯地和高坡石穴地。传统的玉米+黄豆种植模式在三种类型耕地上的产值均很低,需要调整品种结构,改革种植模式。该文报道了基于三种耕地特点的四种果一药复合种植试验,即沙田柚+绞股蓝、大果枇杷+射干+扶芳藤、无核黄皮+射干+扶芳藤、四月桃+金银花。初步结果显示,四种模式均可大幅度提高耕地的产值,可作为岩溶峰丛洼地地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97.
以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太白山顶旷地生境和木荷林林下生境18 种主要常绿与落叶树种为对象, 研究了单位面积叶干重(LMA)、单位叶干重氮含量(Nmass)、叶细胞壁氮素分配比率(Ncw/Nm)和单位叶干重最大净光合速率(Amass)在2个生境中的差异及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旷地生境各树种间的LMA 显著高于林下生境, Amass 则显著低于林下生境, Nmass、Ncw/Nm 在两种生境中差异不显著; 落叶树种具有较小的LMA、较小的Ncw/Nm 及较高的Amass, 未受到光抑制; 常绿种具有较大的LMA 和Ncw/Nm, 在旷地受到显著光抑制。2)2 种生境中LMA 与Nmass、Amass 呈显著负相关, 与Ncw/Nm 呈显著正相关, Nm 与Amass 呈显著正相关。3)从林下生境到旷地生境, 常绿树种表现为维持生长、延长叶寿命为主的适应策略, 而落叶树种表现为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98.
从野马追(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正二十八烷酸(2)、β-谷甾醇(3)、胡萝卜苷(4)、蒙花苷(5)、5,8,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6),其中化合物2、5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UPLC/Q-TOF-MS法,分析野马追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考察野马追对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及其机制。腹腔注射脂多糖(100μg/kg)法建立大鼠发热模型,记录灌胃给药后0.5、1、1.5、2、2.5、3、3.5、4、4.5、5、5.5、6、7、8 h大鼠的体温变化,绘制体温曲线;测定8 h大鼠肝组织髓过氧化酶活性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含量。研究发现模型组大鼠体温呈明显三相热变化趋势,在造模后4 h出现升温峰值(1.97℃),8 h后体温恢复正常;野马追醇提物显著地降低了大鼠体温峰值;同时有效地抑制了肝组织中髓过氧化酶活性,降低了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含量。  相似文献   
99.
近年来,花色素苷在彩叶植物呈色机制的研究中备受关注,但目前有关其对彩叶植物光合特性影响的机制仍缺乏系统的评述。本文简单介绍了花色素苷的基本特性,并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了叶片花色素苷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机制及其对叶片光合机构的保护意义,对彩叶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磷。  相似文献   
100.
贺春玲  嵇保中  刘曙雯 《昆虫知识》2011,48(6):1751-1758
长木蜂Xylocopa tranquebarorum(Swederus)属于多访花性昆虫。本文报道了长木蜂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幼虫和成虫的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该蜂在南京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巢室内越冬。翌年的3月下旬成虫开始外出活动,主要是筑巢、采集粉蜜、酿贮蜂粮和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下旬新一代成虫羽化,新羽化的成虫群集在蜜源植物青桐树上补充营养,并在青桐的附近空中婚飞、交配。室内观察长木蜂的卵期9~11d,平均(9.97±0.76)d;幼虫期19~22d,平均(20.30±1.18)d,预蛹期8~9d,平均(8.53±0.51)d,蛹期19~21d,平均(19.67±0.66)d。雌雄比为2.17∶1。雌蜂酿制蜂粮的盛期在5月上旬,采集蜂粮的最佳时期在5月上中旬。该蜂的卵产在块状的蜂粮上,卵长10.06~13.34mm,腊肠形或香蕉形,略弯曲,两端钝圆,头部略窄与尾部,尾部最宽,重(0.0438±0.0122)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