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尿酸与Nod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eucine-rich repeats containing pyrin domain 3,NLRP3)炎症小体表达,分析二者与疾病的相关性,为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常规产检并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200例为研究组,参照《妊娠期高血压诊治指南(2015)》中各妊娠期高血压分级标准将研究组200例孕产妇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86例)、轻度子痫前期组(57例)、重度子痫前期组(57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常规产检的200例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4组孕产妇血清尿酸、NLRP3炎症小体m RNA及NLRP3蛋白表达,经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各指标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4组孕产妇年龄、孕周、孕次、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尿酸水平、NLRP3 mRNA及NLRP3蛋白表达最高,后由高至低依次为轻度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证实,血清尿酸、NLRP3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与妊娠期高血压发生发展均呈正相关(r=0.709、0.833、0.693,P均<0.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血清尿酸与NLRP3炎症小体水平上调,且随着孕产妇病情的加重升高,可考虑将其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血清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2.
二化螟滞育幼虫的蛋白和核酸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二化螟Chilo supprressalis滞育幼虫的分子特征及滞育期间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本研究应用Trizol法、 总量DNA提取法和蛋白定量试剂盒, 测定了在长光周期16L∶8D和25℃下发育的非滞育老熟幼虫、 在短光周期12L∶12D 和25℃下诱导滞育51 d的幼虫(称为滞育0个月)、 滞育1, 2和3个月幼虫的核酸含量和总蛋白含量; 同时应用试剂盒测定了老熟幼虫、 滞育0, 1和2个月的二化螟幼虫5种保护酶(POD, CAT, SOD, LDH和ATP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滞育幼虫的总RNA含量显著低于非滞育的老熟幼虫(P<0.05), 而滞育1, 2和3个月的幼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老熟幼虫的总DNA含量显著高于滞育幼虫(P<0.05)。老熟幼虫的RNA/DNA比值较低, 滞育幼虫的RNA/DNA比值较高, RNA/DNA比值随着滞育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滞育期大于1个月的幼虫中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滞育的老熟幼虫(P<0.05), 而滞育1, 2和3个月的幼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二化螟幼虫体内5种保护酶活性随发育阶段不同而存在差异。滞育幼虫中POD, CAT和SOD的活性随滞育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 滞育2个月幼虫中的活性最高, 而非滞育老熟幼虫中的活性最低; LDH和ATP酶的活性则相反, 非滞育老熟幼虫中的活性最高, 滞育2个月幼虫中的活性最低。这些结果说明, 总RNA和DNA含量降低、 RNA/DNA比值先升后降、 总蛋白含量升高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是二化螟幼虫滞育过程中的主要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63.
黄淑帧 曾溢滔 周霞娣 陈美珏 丛建平 顾兰琴 李敏跃 陶元鋆 陈碧芳 王碧玉 顾援朝 陈人骏 邱章敏 万玉秀 刘金花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1983,(4)
本文报道了在我国四川、湖北和江西省发现的三个β链慢速异常血红蛋白家系的分析结果。三个家系中共有七名成员为异常血红蛋白基因的杂合子,按电泳迁移率可鉴定为G组异常血红蛋白。三名先证者的异常血红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27.0%,32.3%和36.5%。血红蛋白变型的结构分析,包括珠蛋白肽链的分离,氨基乙基化β链的酶解和指纹分析,以及异常肽段的氨基酸组成和顺序测定,证实其β链第22位谷氨酸被甘氨酸替代,证明它是血红蛋白G Taipei(β22(B4)Glu→Gly)。血红蛋白G Taipei是分布于中国黄河南北诸省的一种异常血红蛋白,迄今仅在中国人中发现。虽然这种异常血红蛋白病并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对于研究这种基因突变的发生,以及它的地理分布都是有意义的。本文还讨论了DABITC/PITC双偶合法在测定血红蛋白异常肽段氨基酸顺序中的应用,认为这种微量顺序分析技术具有经济、快速和准确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4.
探讨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在甘肃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中的流行特征。2011年1月至12月,从甘肃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中采集咽拭子标本286份,用多重PCR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毒性病原体进行筛查。多重PCR结果中HRV阳性的标本再用nested-PCR分别扩增HRV的VP1和VP4/VP2结合区基因片段,阳性结果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分析。286份咽拭子标本中,27份标本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为HRV阳性,检出率为9.44%。本研究中,HRV感染病例的平均年龄为3岁,其中,1岁以内儿童感染比例最高,占总阳性数的44.4%(12/27);在27例HRV阳性病例中,男性占16例(16/185,8.64%),女性占11例(11/101,10.8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HRV感染的高峰出现在5月份(6/27,22.2%);从HRV感染的疾病构成看,普通感冒的比例最高,占12.24%(12/98);其次为肺炎,占8.50%(13/153);剩余2病例均为支气管炎。基因序列特征分析发现:A组HRV是甘肃地区2011年的优势流行基因型,占阳性病例的84.62%(22/26),其次为C组HRV,占11.54%(3/26),B组HRV仅发现1例。HRV感染在2011年甘肃地区全年均可发生,主要感染以1岁以内儿童。A组HRV是该地区2011年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中的主要流行基因型,并存在多个基因型和多个HRV血清型共同流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建立圆斑蝰泰国亚种蛇伤大鼠模型,通过对其中毒后电生理、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皮下出血区(subcutaneous hemorrhagic region,SHR)及血液生化等多项指标的动态观察,为蛇毒毒理及抗蛇毒制剂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SD大鼠分为圆斑蝰泰国亚种蛇毒(Daboia russellii siamensis Venom,DRSV)组和生理盐水(NS)组,戊巴比妥腹麻,注入DRSV或NS后,连续3 h监测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F)及腹肌反射阈(abdominal muscle reflex threshold,AMRT),定期测定BT;电生理记录结束后,经心脏取血进行血液生化检测,暴露背部注射点,测量皮下出血区.结果 腹腔注入1.5倍LD50的DRSV,大鼠平均生存时间为(3.7±0.53)h.与NS组比较,DRSV组大鼠于注毒后45 min,HR、AMRT均显著下降(P<0.05~0.01),RF呈先微升后缓降的变化过程,BT明显缩短(P<0.01);180 min后,尿素氮、肌酐、尿酸、总胆红素、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等检测值均显著升高(P<0.05~0.01),DRSV组的SHR约为3.0 cm×3.0 cm.结论 蝰蛇伤大鼠模型有关电生理、BT的动态指标及血液生化等多项检验数据与蛇伤临床症状基本相符,在蝰蛇伤临床诊治及蝰蛇毒的实验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6.
[目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纯化后比较拟南芥的2个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及2个棉子糖合成酶的体外催化活性,为微生物法或酶法合成棉子糖尊定基础。[方法]RT-PCR克隆拟南芥的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olS1及GolS3)与棉子糖合成酶(RafS1及RafS5)的基因,分别构建原核表达菌株,诱导表达纯化获得酶,电泳检测及蛋白定量后进行体外酶催化反应,HPLC分析产物。[结果]克隆到GolS1与GolS3及RafS1与RafS5的基因,原核表纯化获得纯酶,以反应体系中目标产物生成速率衡量,GolS1与GolS3催化速率分别为0.51和0.28mmol/(mg·min),RafS1与RafS5的催化速率分别为0.45和0.21mmol/(mg·min)。[结论]拟南芥的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olS1及GolS3)与棉子糖合成酶(RafS1及RafS5)基因经异源表达后具有良好酶活,其中GolS1酶活是GolS3的1.82倍,RafS1酶活是RafS5的2.14倍。 相似文献
67.
利用扫描电镜对少花薹草组(Carex sect. Paniceae)27种及4变种(东亚14种4变种,北美13种)小坚果形态与微形态特征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所有材料小坚果的形状为倒卵球形和钝三棱状,组内很一致,长度为1.53~3.59 mm,同种不同居群个体差异不显著(P>0.05)。(2)表皮细胞一般为五至七边形,偶有四边形或八边形,丝柄薹草(C. rouyana)不同个体间有变异;垂周璧式样直或微波状;硅质台平,偶有凹或略凸,具1个中心体,C. filipes var. kuzakaiensis和C. filipes var. tremula中偶见2个中心体,无卫星体,这些性状种内稳定。(3)利用表皮细胞形状、硅质台凹凸情况和中心体个数对于区分近似种具有价值,如白马薹草(C. baimaensis)和线柄薹草(C. filipes),且可以区分一些种下等级,如线柄薹草及其变种var. kuzakaiensis、var. oligostachys和var. tremula。(4)sect. Paniceae s.s.和sect. Laxiflorae小坚果形态和微形态... 相似文献
68.
'京白梨'结实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京白梨’、‘鸭梨’、‘雪花梨’为材料,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对其花粉育性、自然授粉结实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京白梨’自然授粉结实率和花粉发芽率明显低于‘鸭梨’和‘雪花梨’;(2)京白梨从小孢子母细胞形成到成熟花粉的各个发育阶段观察到未形成小孢子或形成后很快退化、花粉囊中的花粉极少、花粉发育阶段细胞发生退化等不同类型的雄性败育个体,而且在花粉成熟阶段有部分花药中的绒毡层细胞不发生退化,花粉难以散出造成雄性败育;(3)雌配子体在大孢子母细胞发育阶段发现不能形成大孢子和大孢子形成后退化或发育不良等多种发育异常的雌配子体败育类型,而且败育频率高达36.7%。研究表明,‘京白梨’雌、雄配子体在其形成发育过程中的各种异常使其不能正常受精,最终导致坐果低下。 相似文献
69.
摘要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联合血清转位蛋白(TSPO)、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短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2例接受DC的sTBI患者,根据30 d(短期)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计算GCS评分和检测血清TSPO、RANTES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BI患者DC后短期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CS评分和血清TSPO、RANTES水平对sTBI患者DC后短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102例sTBI患者DC后30 d死亡率为30.39%(31/102)。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GCS评分降低,血清TSPO、RANTES水平升高(P<0.05)。死亡组合并多发伤、受伤至手术时间≥6 h、瞳孔散大、颅内血肿量≥40 mL、中线移位≥5 mm比例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6 h、瞳孔散大、中线移位≥5 mm、TSPO和RANTES升高为sTBI患者DC后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GCS评分增加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CS评分联合血清TSPO、RANTES预测sTBI患者DC后短期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大于GCS评分和血清TSPO、RANTES单独预测(P<0.05)。结论:GCS评分和血清TSPO、RANTES水平与sTBI患者DC后短期死亡独立相关,GCS评分联合血清TSPO、RANTES预测sTBI患者DC后短期死亡的价值较高,可能成为sTBI患者DC后短期死亡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0.
人体ε-珠蛋白基因5’旁侧DNA序列对该基因时空表达与调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交电泳阻抑法,DNaseI足印法和Southwestern blot分析法发现在胚胎裂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中有一个特异的核蛋白因子,它能专一地与人体ε珠蛋白基因5‘旁侧一个红细胞专一和发育时期特异的正调控元件(ε-PREⅡ,-446bp到-419bp)相结合竞争实验表明该因子与ε-PREⅡ的结合能被人体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