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1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在人群中感染普遍,对婴幼儿及免疫低下人群中造成严重疾病,目前还没有针对该病毒的商品化疫苗。本研究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探讨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IE-1 DNA疫苗和MCMV灭活疫苗联合免疫抗MCMV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将编码IE-1基因的DNA疫苗(pIE-1)通过肌肉注射辅以电穿孔的方式对小鼠进行初免,再用全病毒灭活疫苗单独或者辅以MF59佐剂进行加强免疫,分别通过ELISA和ELISPOT方法检测到联合免疫策略在免疫组小鼠体内诱导了MC-MV特异性的抗体应答和CTL应答;免疫两周后用3×LD50致死剂量MCMV感染小鼠,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通过检测小鼠存活率、重要器官中的病毒滴度及体重丢失率来评价。结果显示,与单独免疫DNA疫苗或灭活疫苗相比,IE-1 DNA疫苗联合灭活疫苗组能同时在小鼠体内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并提供小鼠完全保护;而且MF59辅以灭活疫苗免疫小鼠能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92.
食用茵中含有多种抗病毒蛋白,可用于植物保护,利用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和凝胶层析技术,从食用茵毛头鬼伞中提取到抗植物病毒蛋白y3,实验结果表明,y3是一种糖蛋白,利用Western杂交方法可以在发酵茵丝体和子实体中同时检测到,说明可能是组成型表达,根据其N端氨基酸序列,使用RACE-PCR克隆技术,获得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部分cDNA序列,浓度为2.0 μg/ml时,蛋白y3对烟草花叶病毒(TMV,20 μg/m1)侵染心叶烟的抑制率为50%,实验同时表明,y3还可抑制病毒在寄主普通烟Nicotirma tabacum Var.k326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在高脂血症状态下,大鼠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及高胆固醇血症对心肌电生理特性影响的机制。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喂养10周后,检测大鼠的血脂水平、心电图和室颤阈值,并通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心室肌细胞的ICa,L;利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评价对照组及高脂饮食组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高脂饮食组的大鼠血脂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在高脂饮食组的大鼠动脉血管管壁中,可见广泛分布的粥样硬化斑块。在高脂饮食组的大鼠心电图中,室颤阈值为(4.23±0.12)V,明显低于对照组(12.80±6.34)V,P<0.05。高脂饮食组大鼠的QTc间期(94±16)ms,与对照组(67±12)ms相比明显延长,P<0.05。高脂饮食组大鼠的心室肌细胞的ICa,L密度为(12.83±3.28)pA/pF,与对照组(9.21±2.16)pA/pF相比明显高,P<0.05。结论:高脂饮食后,大鼠的心电图有明显变化,QTc间期延长;高胆固醇血症能明显增加大鼠心肌细胞的ICa,L的,延长复极时程,降低室颤阈值。 相似文献
94.
95.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全球流行导致了数以万计人的死亡。疫苗的及时研制为预防、控制甲流的传播,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做出了重大贡献。甲流疫苗辅以佐剂滴鼻免疫能更好地抵御甲流攻击。将A/California/7/2009(H1N1)裂解疫苗辅以化合物48/80(C48/80)佐剂滴鼻免疫雌性BALB/c小鼠,免疫一次,免疫后28 d,小鼠用致死剂量的同源病毒进行攻击。结果发现,滴鼻免疫组的抗体滴度均达到很高的水平,而且随着H1N1裂解疫苗剂量的增加,其对小鼠的保护作用越强,同时添加佐剂可以更有效提高H1N1裂解疫苗的保护效果。实验结果说明H1N1裂解疫苗辅以C48/80佐剂滴鼻免疫能够保护小鼠免受流感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96.
红细胞经氧化处理后,发现红细胞膜区带1、2、2.1及3易形成高聚物,同时Hb亦有氧化变性。氧化过程中磷脂(PS、PE)逐渐减少,根据此结果提出氧化产生囊泡化的机制是:首先Hb氧化变性,膜骨架蛋白聚集,从而网架松散,膜磷脂脱离骨架的束缚,膜脂质与膜整合蛋白形成小囊泡从红细胞上脱落。 相似文献
97.
【背景】魏斯氏菌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它们与食品发酵进程和风味物质的形成密切相关。酱油发酵过程酱醪中细菌的优势菌属是魏斯氏菌,研究魏斯氏菌的生理和代谢特性对于揭示菌株对环境的适应性和与酱油发酵相关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从酱油酱醪中分离获得魏斯氏菌属中主要种的菌株,研究它们在酱油发酵过程的数量变化以及菌株的生理和生化特性,阐明菌株对酱油发酵体系的适应性和与酱油发酵相关的特性。【方法】通过菌株绝对数量的定量分析和耐受性比较,以及考察高盐条件下魏斯氏菌合成短链脂肪酸、胞外多糖、生物胺和氨基甲酸乙酯或其前体等特性,研究各类魏斯氏菌对酱油发酵和其安全性的影响。【结果】从高盐稀态酱油的酱醪中共分离得到16株魏斯氏菌,分别属于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paramesenteroides)和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cibaria)。其中类肠膜魏斯氏菌可耐受高盐条件,是酱醪中魏斯氏菌属的主要菌种。它们合成短链脂肪酸的能力高于融合魏斯氏菌和食窦魏斯氏菌。酱醪来源的魏斯氏菌合成氨(胺)类危害物的特性区别较大,类肠膜魏斯氏菌的部分菌株产生物胺并可利用精氨酸积累瓜氨酸,食窦魏斯氏菌则能够降解多种生物胺。【结论】揭示了酱醪中主要魏斯氏菌的耐盐特性、在较低温度下生长情况和物质代谢规律,对于阐明魏斯氏菌与酱油发酵相关的功能和特性以及对酱油加工过程安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人类巨细胞病毒在多次传代后,会表现出不同的毒力水平.与临床低传代株Toledo相比,实验室高传代株AD169缺失了19个开放阅读框(ORF).这19个基因被认为是与HCMV致病性最可能相关的一组基因,研究这些基因的多态性对揭示HCMV致病性的遗传基础具有指导意义.UL133基因是这19个ORF中的一个.以临床低传代株Toledo和Merlin为对照,分析了23个临床病毒株UL133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序列分析表明,UL133基因具有一定的多态性,Toledo株、Merlin株与我们分离到的临床株一起可分为3个基因型:G1、G2和G3.G2、G3型毒株均能导致先天性感染.没有发现UL133基因型与患儿临床疾病的必然关联. 相似文献
99.
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位于流感病毒包膜上,在流感病毒吸附和穿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凝素以三聚体的形式镶嵌在病毒包膜上,每个单体糖蛋白是由两个经二硫键连接的蛋白亚单位组成,即HA1和HA2.血凝素属Ⅰ型膜蛋白,其一级结构含有4个结构域:信号肽(前导序列)、胞浆域、跨膜域和胞外域. 血凝素是流感病毒最主要的表面抗原,它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中和抗体以中和病毒.血凝素一般含有5 个抗原决定簇,流感病毒的流行与其抗原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主要就血凝素的结构和功能、流感病毒疫苗以及以血凝素基因关键序列为基础的流感病毒疫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0.
功能基因在反硝化菌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具有反硝化功能的微生物分布非常广泛,与系统分化无关,因此16SrRNA不适合分析环境中的反硝化群落。目前,利用功能基因分析环境样品中的反硝化群落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反硝化过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比较了环境样品中反硝化菌群落结构的分子生物学手段,简述了目前环境样品中反硝化菌群落研究的主要内容,并探讨了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及展望。虽然到目前为止,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还未建立,但反硝化菌群落的研究必将为应用反硝化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