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自然同步化的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L.)为材料,经抗cyclinB1抗体的免疫印迹和免疫电镜实验观察结果表明,多头绒泡菌中含有类cyclinB1蛋白,该蛋白的含量和细胞内位置在细胞周期进程中存在着动态变化。类cyclinB1蛋白在S期开始合成并在细胞质中积累,G2晚期开始进入细胞核,该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含量逐渐增加。有丝分裂中期时达最大值。后末期时骤然消失,在G2晚期到有丝分裂中期期间,类cyclinB1蛋白既是细胞核蛋白又是细胞质蛋白,细胞质是类cyclinB1蛋白的主要存在区域,细胞核中的类cyclinB1蛋白主要结合于染色体和核仁区域。  相似文献   
22.
目前关于动物和酵母细胞中p34cdc2 的定位研究结果尚存在分歧 ,而关于该蛋白在植物细胞中的定位尚不清楚。以多头绒泡菌 (Physarumpolycephalum)S期、G2早期、G2中期、G2晚期、前期、中期和后末期的原质团和细胞核为材料进行免疫印迹 ,发现原质团和细胞核都含有一种分子量约 34kD的类p34cdc2 蛋白 ,该蛋白在原质团和细胞核中的含量在整个细胞周期进程中基本保持稳定。以抗p34cdc2 单克隆抗体为探针的免疫电镜结果显示 ,类p34cdc2 蛋白既分布于细胞核也分布于细胞质中 ,在细胞核中主要与染色体和核仁结合。经抗p34cdc2 单克隆抗体处理后 ,多头绒泡菌的有丝分裂启始迟滞约 2h。结果表明 ,多头绒泡菌类p34cdc2 蛋白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与细胞有丝分裂密切相关 ,其含量在细胞周期进程中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3.
国内外甜高粱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为了有效地利用甜高粱种质资源,促进育种工作,对206份国内外甜高粱种质资源的16个形态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脉色质地、穗形、颖壳色、粒色、颖壳包被程度频率分布较为分散;芒性分布较为集中,有芒的品种居多。出苗至挑旗天数、全生育期、株高、主穗长、茎粗、单株鲜茎重、单穗粒重、千粒重、出汁率、锤度都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幅度为9.59%-47.02%。各性状多样性指数均较大,平均1.9371;出汁率多样性指数最小,为1.5954;株高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1006;表明206份甜高粱资源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全生育期、出苗至挑旗天数与株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1和0.7914,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株高主要决定于挑旗以前。全生育期与株高、茎粗、单株鲜茎重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6501、0.6313、0.6631,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生育期越长,越有利于物质积累,产量越高。全生育期与锤度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说明茎秆锤度与生育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4.
李桂英  邢苗 《遗传学报》1999,26(5):571-577
肌动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标记实验观察到紫鸭跖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细胞核,中期┘染色体,二分体和四分体均发现较明亮的黄绿色荧光,说明其中含有肌动蛋白。经TRIT-C鬼等环肽荧光标记后,减数分裂前Ⅰ细胞核,二分枝及中期Ⅰ染色体均发现较明亮的红色荧光;CD处理后细胞核和染色体的荧光明显减弱或没有荧光,说明其中存在F-肌动蛋白。  相似文献   
25.
通过同源序列PCR克隆的方法,获得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CR-2菌株的木聚糖酶编码基因xyl,该基因全长984 bp,编码327个氨基酸,无内含子序列,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N端具有一段包含1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并具有糖基水解酶第10家族(GH10)的保守催化域特征,推测该酶属于第10家族成员。将该基因与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相连接构建重组载体pPIC9-XYL,电击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菌株中。挑选阳性重组子经测序、酶活性以及SDS电泳分析表明,xyl基因成功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重组酶活性可达214.15 IU/mL。该重组酶最适温度与最适pH分别为50℃和4.5,且具有良好的pH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6.
1 植物名称 分蘖洋葱 (Alliumcepavar multi plcansBaileysyn var AgrogatumDon)。2 材料类别 鳞茎茎尖。3 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1 )MS KT 0 5mg·L- 1 (单位下同 ) 2 ,4 D 2 0。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 :(2 )MS 6 BA3 0 NAA 1 0 ;(3 ) :MS 6 BA 0 4 NAA 0 1。生根培养基 :(4) 1 /2MS IBA1 5 NAA 0 0 1。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 3 % ,琼脂 0 8% ,调pH值为 5 7~5 8,1 2 1℃高温高压灭菌 1 4min。培养温…  相似文献   
27.
利用微生物转化富含蛋白质的浮萍生产蛋白酶,为浮萍的高值化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在摇瓶转化的基础上,探索在5L发酵罐上沙雷氏菌(Serratiasp.)SYBC H转化浮萍生产蛋白酶的最佳转化条件。通过对温度、通风量、搅拌转速、pH等参数的研究,发现在5L发酵罐上,沙雷氏菌SYBC H转化浮萍生产蛋白酶的最佳条件为通风量6vvm,搅拌转速400r/min,发酵温度30℃。转化过程中,采用全自动控制pH值(9.0),蛋白酶的产量比不控制pH的对照组提高了23.3%。进一步研究发现,利用微生物沙雷氏菌SYBC H转化浮萍生产的蛋白酶具有耐有机溶剂的特性,在某些亲水性有机溶剂中保留90%以上的活性,是一种稀少珍贵的极端酶。  相似文献   
28.
GRAS转录因子是一种植物特有且广泛分布的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在植物响应环境胁迫中发挥重要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克隆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Pn GRAS47基因序列,分析其基因及蛋白序列的基本特征;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在不同形态和不同浓度的氮素处理下小黑杨Pn GRAS47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研究结果显示:Pn GRAS47基因全长1 528 bp,编码452个氨基酸。Pn GRAS47蛋白分子质量为50 812.19 Da,理论等电点为5.41,为不稳定蛋白,不存在信号肽,有2段跨膜区域。氨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处理下,小黑杨Pn GRAS47基因呈现组织特异性表达。0.1和10 mmol·L~(-1) NO_3~--N诱导了Pn GRAS47基因在叶和根中的表达,0.1和10 mmol·L~(-1)的NH_4~+-N处理诱导了Pn GRAS47基因在叶和茎中的表达,但抑制了其在根中表达。因此,小黑杨Pn GRAS47基因受不同氮素的诱导,在不同组织中存在差异,GRAS基因可能在小黑杨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9.
雄性不育基因工程及其在蔬菜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工程是创造雄性不育的一种新途径。概述了雄性不育基因工程的主要方法 ,并且对利用基因工程创造蔬菜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探讨了这一技术在蔬菜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
以兔抗鸡肌动蛋白抗体为一抗、FITC羊抗兔IgG抗体为二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实验,观察到蒜(AliumsativumL.)根端分生组织细胞核和染色体均发出明亮的黄绿色荧光,说明其中含有肌动蛋白。经TRITC鬼笔环肽标记后,完整的间期细胞、游离的间期细胞核、前期和中期染色体以及末期子细胞核均发出较强的红色荧光,而固定前用细胞松弛素D处理的根端分生组织细胞的荧光明显减弱或没有荧光,这些结果说明细胞核和染色体中存在着F肌动蛋白。抗肌动蛋白抗体和鬼笔环肽双标记实验结果指出,同一细胞核和染色体,在FITC的激发光波长下发出代表总肌动蛋白的黄绿色的FITC型荧光,在TRITC的激发光波长下则发出代表F肌动蛋白的红色的TRITC型荧光,两类荧光的分布是一致的。上述结果进一步证明F肌动蛋白是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并说明F肌动蛋白可能是细胞核和染色体中肌动蛋白的主要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