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中国东北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更新及其恢复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李俊清  李景文 《生态学报》2003,23(7):1268-1277
研究了中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的更新和红松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成树树冠的遮蔽作用所导致的光照减少是制约幼树生长和存活的关键因素。阔叶红松林是该区最典型和稳定的植被类型,但是在过去的50a中,由于皆伐和更新不良导致了它的分布面积和蓄积量的减少。阔叶红松林是地带性“顶极”植被,并通过具有连续性年龄结构的树种有规律的替代和演替过程中不同阔叶树种组成而处于优势地位。这种林型无疑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库加以保护。次生阔叶林是在阔叶红松林受干扰后出现的,但它的种类组成简单,而且结构也很不稳定。因此,必须对现有的林分结构加以调整以利于林分的长期稳定和高产。同时,提出了红松阔叶林的恢复和重建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22.
额济纳绿洲不同林隙胡杨根蘖的发生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额济纳绿洲在维持我国西北广大地区脆弱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由于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以及人为干扰,该绿洲中胡杨林退化严重,更新主要依赖林隙中的根蘖形式的无性繁殖实现.从胡杨根蘖幼苗的发生和生长与林隙的特征关系着手,揭示胡杨根蘖更新的规律.在研究中,调查了胡杨林内不同林隙条件下,胡杨根蘖幼苗的密度、苗高和基径等生长状况,以及林隙内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包括地被物、土壤条件、胡杨母株和人为干扰等.研究结果表明:在胡杨的根蘖幼苗生长过程中,苦豆子与土壤条件是主要的影响因子,苦豆子密度、人为干扰和周边大树数量对根蘖的基径和高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根蘖的发生的密度与苦豆子和土壤条件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却不显著.在分析原因中提出了根蘖发生机制的随机性与环境资源异质性的假说.  相似文献   
23.
放牧是干旱区主要的人类干扰活动,对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和组成具有重要影响。分析放牧对干旱区胡杨绿洲土壤真菌群落功能性质的影响对认识干旱区元素循环和生态系统维持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额济纳胡杨林绿洲,依据胡杨林放牧差异(牲畜的数量、放牧频率)选取3个放牧强度样地: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和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设置A(胸径:0~10 cm)、B(胸径:10~20 cm)、C(胸径:20~30 cm)、D(胸径:30~40 cm)和E(胸径:40 cm) 5个胡杨径级,采用Biolog-FF微平板方法分析真菌群落代谢特征。结果表明:胡杨径级对其根际真菌群落代谢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解释率为7.8%;根际真菌群落代谢活性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弱(AWCD_(LG)AWCD_(MG)AWCD_(HG));轻度放牧情况下,胡杨径级对真菌群落代谢活性不具有显著影响,而在中度和重度放牧下,不同径级胡杨根际真菌群落代谢活性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放牧对不同径级胡杨具有不同影响,从而导致其根际真菌群落代谢活性的差异性响应;放牧和胡杨径级对胡杨根际真菌群落的总碳源利用率和各分类碳源利用率均不具有交互作用,但对功能多样性指数具有交互影响,表明各径级下,不同放牧强度没有改变真菌的整体代谢强度,但改变了真菌群落的组成结构;此外,放牧强度和径级大小主要是通过改变利用小分子碳源的真菌而影响真菌群落代谢特征的。  相似文献   
24.
岩溶植被修复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揭示封育年限对岩溶植被组成和土壤肥力修复的影响,该研究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不同封育年限的草丛(封育5 a)、灌丛(15 a)、灌乔林(25 a)、次顶极乔林(35 a)和顶极乔林(55 a)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不同封育年限岩溶植被组成和土壤肥力的特征及其修复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样地(18 000 m ^2)共有维管植物175种,隶属74科139属,不同封育年限群落科属种组成明显不同,以封育5 a的最低(6科19属20种),封育35 a的最高(48科74属88种)。随着封育期延长,乔木生活型比例显著增加,灌木为先增后减,草本急剧减少,藤本先增后减。随着进展演替,群落不同层次的优势种替代规律不同,草本层为阳性杂草→阳性禾草→中生性或阴生性蕨类植物的有序性替代;灌木层为灌木种类被乔木幼苗幼树所替代;而乔木层却表现为常绿种类占优势到常绿与落叶树种共优势的结构性替代。封育初期群落物种组成简单,多样性较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含量较低,进入中期(25 a),多样性升高,土壤养分含量也增高,进入后期(55 a),多样性降低,土壤养分含量也相应下降,但维持在较高水平,表现出较强的协同修复效应。冗余分析(RDA)表明,群落物种组成在封育初期受土壤容重(SBD)、毛管孔隙度(CP)、全钾(TK)、速效钾(AK)、速效磷(AP)的显著影响,而在中后期则受土壤有机质(SOM)、水分含量(MC)、非毛管孔隙度(NCP)、全氮(TN)、有效氮(AN)以及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5.
引言中国东北东部山地系指松嫩平原以北、以东的山地,位于北緯40°10′—49°35′,东經127°—134°之間,南端以安沈綫(安东至沈阳)为界,北部延伸至孙吳以南的小兴安岭南部山地饕搅胗行⌒税擦搿⑼甏锷?那丹哈达岭)、张广才岭(小白山)、老爷岭及长白山等,海拔高度大多不超过1,300米。其中,长白山山势最高,达2,744米,其南面和北面的一些山地都较低。  相似文献   
26.
科尔沁沙地植物物种丰富度格局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量、水分和生境异质性是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特殊环境科尔沁沙地为对象,通过植物区域物种丰富度数据和对应气候数据统计,结合生境异质性分析,对科尔沁沙地物种丰富度格局及其主导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科尔沁沙地植物共计有115科1030种,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分布,随着经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受纬度影响较小。(2)水热动态假说最适合用于解释科尔沁沙地植物物种丰富度格局。说明水资源可利用性是科尔沁沙地植物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7.
库姆塔格沙漠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较典型的沙漠之一,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并结合遥感资料,对该地区植被的物种组成及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库姆塔格沙漠地区共有种子植物29科91属143种;该地区植物物种贫乏、生活型简单,主要以灌木、一年生及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2)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的植物组成受水分、高温以及土壤盐分等因子影响,形成了3个主要的种子植物分布区(阿奇克谷地、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西湖湿地),且各区的物种组成差异显著。(3)从3个主要植物分布区的物种组成与生活型组成来看,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区域植物生活型比阿奇克谷地和西湖湿地丰富;因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环境复杂,在3个区域中其物种相对丰富,科、属、种的种类较多;阿奇克谷地和西湖湿地植物的属、种相似度较高;3个区域的植物属、种总体上相似度较低。(4)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种子植物区系表征科主要为藜科(Chenopodiaceae)、菊科(Compositae)、麻黄科(Ephedraceae)等;3个主要植物分布区科的分布型均以世界分布为主,属的分布型以北温带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为主,具体表现为:阿奇克谷地和西湖湿地植物属的分布型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为主,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植物属的分布型以北温带分布为主。(5)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种子植物以旱生种所占比例较高,物种类型具有明显的残遗性;由于环境条件特殊,形成了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特有的植物类群和区系特征。本研究结果为库姆塔格沙漠地区植物组成及区系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8.
胡杨叶片解剖特征及其可塑性对土壤条件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型可塑性对极端干旱区植物个体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选择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内不同土壤条件下胡杨个体,对其叶片解剖结构与土壤因子关系进行分析,阐明不同土壤条件下叶片解剖结构及其可塑性规律。结果表明:除主脉木质部与维管束面积比外,异质性的土壤条件下胡杨叶片各解剖结构均存在明显的趋异适应;土壤水、盐条件影响了以上表皮细胞为代表的表皮组织的生长发育,土壤肥力影响了以主脉维管束为代表的输导组织以及栅栏组织的生长;生境环境异质性是胡杨叶片解剖结构可塑性的根本原因,解剖结构可塑性使得胡杨在不同环境、同一环境不同结构形成适应性差异,不同土壤条件下叶片主脉木质部、主脉维管束的可塑性较大,是胡杨适应异质性土壤条件的主要结构。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及其可塑性对胡杨适应干旱环境具有重要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29.
人类活动对海南岛大型兽类资源的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岛屿内物种的抗干扰程度低,人类活动会对岛内物种的保护产生很大的影响.海南岛是我国靠近热带的最大岛屿,曾经有着丰富的大型兽类资源.本文综合相关文献和历史资料,研究了海南岛古代和近代海南大型动物的资源情况,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大型兽类资源影响的主要原因:狩猎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人口剧增、野生动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原始森林的减少、热带作物的种植等导致大型动物数量和分布区急剧减少,提出了通过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合理种植经济作物、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加大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宣传力度等方式保护岛内物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联合检测USP22和BMI-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RT-PCR检测82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USP22及BMI-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的差异,研究其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USP22、BMI-1 mRNA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均可被检出,大肠癌组织中USP22、BMI-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且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08,P0.01)。USP22、BMI-1 mRNA的高表达均与大肠癌的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密切相关(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USP22及BMI-1的共表达可作为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USP22和BMI-1的共同激活可促进大肠癌的进展,并预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