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CTAB对流感病毒的裂解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流感病毒膜蛋白 血凝素 (HA)和神经氨酸酶 (NA)在裂解剂CTAB作用下的裂解情况。流感病毒加入一定量的保护剂 ,一定时间后加入裂解剂CTAB ,在 5~ 8℃温度下 ,作用 2个h ,超速离心 ,提取上清液。经电镜观察、SDS PAGE电泳检测 ,表明流感病毒膜蛋白在裂解剂浓度为 4 0 0mg/L的条件下 ,裂解比较完全 ,形态比较完整。CTAB作为流感病毒膜蛋白的裂解剂 ,效果较好 ,浓度为 4 0 0mg/L可作为实际工作的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22.
Haloxylon ammodendron (C. A. Mey.) Bunge is a host for the holoparasitic plant Cistanche deserticola Y. C. Ma, the original source of medicinal material known as Herba Cistanchis. The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 was used to assess the genetic variations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six accessions ofH. ammodendron with a total of 120 individuals collected from three localities in the Alxa Desert, Inner Mongolia, China. At each locality, individuals both parasitized (PP) by C. deserticola and non-parasitized (NP) were sampl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ei's gene diversity and Shannon's index of PP accessions were higher, but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NP accessions. An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arithmetic average dendrogram showed two clusters, one that included all PP accessions, and the other the NP accessions.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therefore existed between PP and NP accessions, which might be attributed to low gene flow between the NP and PP groups (Nm〈 1).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distance and geographic distance within each group, although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is study,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high gene flow in both the NP and PP groups.  相似文献   
23.
以新疆深棕色棉品系‘棕86’的成熟纤维为材料,用甲醇溶液(VMeOH∶VHCl=99∶1)避光冷浸提取15d后,浓缩成浸膏.用适量蒸馏水溶解浸膏,乙酸乙酯萃取除杂,水相用HP-20大孔树脂纯化色素组分;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天然彩色棉纤维色素组分进行鉴定,为彩色棉花新色彩的分子改良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棕色棉纤维提取液中含有花色苷,且至少含有4种不同的花色苷成分.对棕色棉纤维提取液中花色苷的降解分析显示,棕色棉中的色素物质很不稳定.研究表明,花色苷是棕色棉纤维色素中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进一步补充了彩棉色素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白芷中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水合氧化前胡素、白当归素等4种主要线型呋喃香豆素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分别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观察镇痛活性;家兔离体回肠法观察解痉活性;MTT法观察抗肿瘤活性。发现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能明显抑制热板、醋酸所致小鼠疼痛,为白芷镇痛的活性成分;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水合氧化前胡素均能明显缓解BaCl2所致兔肠平滑肌痉挛,为白芷解痉的活性成分;异欧前胡素、水合氧化前胡素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对HL-60、P388、HELA、A549等细胞株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肾茶正丁醇部位进行系统分离和化合物鉴定,为探索肾茶药理活性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多种分离纯化技术(硅胶柱层析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sLH-20、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对肾茶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运用电喷雾质谱(ESI—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DEPT)和二维核磁共振谱(HSQC,HMBC)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肾茶正丁醇部位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甲酯(1)、原儿茶醛(2)、原儿茶酸(3)、3,4.二羟基苯乙酸甲酯(4)、3,4一二甲氧基乙酸甲酯(5)、2,5-二羟基苯甲醛(6)、苯甲酸(7)、咖啡酸(8)、迷迭香酸(9)。结论:肾茶正丁醇部位主要化学成分为酚醛、芳香酸及其衍生物,除分离得到之前献报告的咖啡酸、迷迭香酸等外,还首次分离鉴定4个化合物(1,4,5,6),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该化合物核磁数据进行了归属;化合物1、4、5均为首次从肾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6.
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对棉花进行遗传改良主要限于有效的遗传转化系统。以新疆主栽优良陆地棉品种‘新陆早33号’为材料,利用下胚轴作为外植体对影响农杆菌介导的棉花遗传转化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因素进行研究,成功建立了除草剂Basta筛选的棉花遗传转化技术体系。同时将植物抗病相关基因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AtPGIP1导入棉花,经过对再生转化植株的PCR鉴定,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棉花基因组。研究发现:Basta是棉花遗传转化中很有效的筛选剂,低浓度Basta(2.5mg/L)就能够获得很好的筛选效果;较低的共培养温度(20℃)及合适的农杆菌浓度(OD600=0.5)有助于提高转化效率。该研究结果表明,‘新陆早33号’具备作为棉花优良遗传转化受体的基本特征,研究中获得的15株AtPGIP1转基因植株经PCR分子检测均为阳性植株。该研究为新疆棉区棉花分子生物学研究及转基因育种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7.
筛选可转化抗肿瘤新药XC302的微生物菌种,并对转化产物和活性进行研究。利用保藏的植物内生真菌进行转化筛选,获得了一株具有转化XC302能力的真菌HCCB07927,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茵属于丝核茵属(Rh&octonia),该茵株可转化XC302生成两个转化产物LYBXYl、LY-BXY2。经MS.MS分析初步确定了两个化合物的结构。抗肿瘤活性测定表明,两个产物均对PANC一1细胞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高于对照品XC302。通过微生物转化技术,成功获得两个转化产物,其均对PANC.1细胞具有较高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8.
棕色棉DFR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色素苷是影响花色的主要色素,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是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通过同源克隆策略,以新彩棉6号(XC-6)纤维的RNA以及DNA为模板克隆得到GhDFR基因的CDS全长编码序列及带有内含子的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含有6个外显子,5个内含子结构,其cDNA包含一个1 02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5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包含具有高度保守性的NADP(H)的结合位点以及底物特异性结合位点。推定的GhDFR蛋白质分子量为39.65 kD,等电点为5.67。该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毛果杨、葡萄、天竺葵等物种DFR蛋白显示出较高同源性,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其与天竺葵、芍药DFR亲缘关系较近。氨基酸序列分析预测表明,GhDFR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不具备信号肽区段,无明显跨膜区域,不属于分泌蛋白,可能为亲水性蛋白,定位于细胞质的可能性最高,其主要二级结构元件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GhDFR属于NADB-Rossmann superfamily。  相似文献   
29.
本文报道了一种从土木香药材中提取以及纯化倍半萜内酯的方法。乙醇回流提取的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L9(34)],考察了4个因素对产率与内酯浓度的影响,最终确定了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方法:药材加10倍量的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次,2 h。而硅胶柱层析的最佳纯化方法为:以100~200目的硅胶,1∶3的上样量,径高比为1∶2。其洗脱剂成分为石油醚∶丙酮(100∶3,v/v),洗脱流速为35 m L/min。采用该方法,异土木香内酯与土木香内酯的提取率大于70%,其纯度大于90%。  相似文献   
30.
不同色彩矮牵牛DFR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是花色素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基因。以新疆种植的白、红和蓝色矮牵牛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从花中克隆到3个完整的DFR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CDS),与已知的矮牵牛DFR基因(GenBank登录号:X15537)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7.79%、96.59%和97.99%,分别命名为PhDFR1,PhDFR2和PhDFR3;3个基因编码380个氨基酸,同已知矮牵牛DFR基因编码的蛋白(GenBank登录号:CAA33544)的同源性分别是95.53%、94.21%和95.79%;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3个蛋白均具有NADB-Rossmann家族中高度保守的NADPH结合位点、底物特异性结合位点。3个矮牵牛品种DFR都不具有信号肽,为亲水蛋白,定位于细胞质的可能性最高;均具有两个跨膜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是3个DFR的主要二级结构元件,并且形成了β-α-β-α-β的Rossmann折叠,整本上呈对称分布。利用同源建模分析3个DFR蛋白与已知葡萄的DFR晶体结构有很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hDFR1、PhDFR2、PhDFR3与已知矮牵牛DFR蛋白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